毛泽东: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2022-04-22 04:31
新传奇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办法工作

抓落实是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作出正确的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执行。当情况已经弄清、决心已经下定后,工作抓得紧不紧、狠不狠便成为关键。毛泽东说:“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抓落实是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衡量党员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作出实效。对此,毛泽东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遗产。

“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

社会生活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人们往往被一些日常现象牵着鼻子走,被动应付,辛苦忙碌而收效甚微,工作局面难有大的突破。问题出在哪儿?很重要的一条是看不清问题中什么是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毛泽东把这个问题始终放在领导工作的突出地位。他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就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万千的学问家和执行者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以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为例,当时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在国民党军统帅部举棋不定的情况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行动,切断东北同关内的联系,将国民党军的重要精锐封闭在东北加以歼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毛泽东下了很大决心,要求东北野战军主力暂时搁置长春、沈阳的敌人,远途奔袭锦州,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没有这样的宏图大略,要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是不可能的。果然,锦州一解放,东北同关内的联系一切断,长春和沈阳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抓而不緊,等于不抓”

作出正确的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执行。毛泽东从来不是空谈家。对关系全局的工作,他在提出任务后总是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一步紧跟一步,真正抓出看得见的结果来。

正确的决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符合实际。毛泽东主张“多谋善断”,他说:“什么叫多谋?就是要听听各种不同意见。各方面的意见集中了,各方面的分析明确了、恰当了,才能得到善断。”

当情况已经弄清、决心已经下定后,工作抓得紧不紧、狠不狠便成为关键。毛泽东说:“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我们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紧,所以工作还是不能做好。”

毛泽东对主要工作总是抓得很紧。当任务确定后,他便全力以赴、雷厉风行,千方百计地采取有力措施来打开局面。因此,他所抓的事总能给人留下强烈印象,取得显著效果。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领导“三反”运动时,毛泽东不仅提出方针,而且亲自督办。在“三反”运动紧张的日子里,他几乎每晚都要听汇报,甚至经常坐镇中央人民政府节约检查委员会,亲自指导。到运动后期,他又花很大力气来落实定案工作,确定具体的政策原则和处理办法,树立足以作为典型示范的案例,妥善处理运动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做好善后工作。这场运动对荡涤当时刚开始蔓延的贪污腐败行为、树立廉洁勤政新风起了巨大作用,为国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毛泽东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抓得很紧,办成几件大事,确有实效,才能振奋人心,取得群众的信任,以后的工作就好做了。”当然,也不可能把弦一直绷得太紧,要有张有弛,毛泽东把这称为“波浪式的前进”。

“只有蠢人,才一个人冥思苦索地‘想办法”

当然,在抓工作的同时,不能只靠领导者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智慧和努力。

毛泽东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进行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要知道这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经常在作出决策时反复征求在第一线的将领的意见。比如解放战争时期,粟裕等提出了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毛泽东当晚起草批示:“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抗日战争时期,精兵简政这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是由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来的。毛泽东说:“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有不少这样的事例。1960年,毛泽东看了鞍山市委的报告后,充分肯定了鞍山钢铁公司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把它称为“鞍钢宪法”,具体是: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这个原则至今仍有重要意义,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办法工作
好办法 坏办法
不工作,爽飞了?
办法很多
我们有办法
想办法抓住水
最后的办法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