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敏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 361100)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呼唤高质量的教育。督导工作作为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和重要途径。尽管各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建立了相应的督导制度和督导体系,但由于学校的校情学情、质量文化以及对督导工作的职责内涵理解不同等原因,督导工作的模式探索各不相同,督导工作的实施成效与预期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强和创新督导工作,对高校督导工作模式进行探究尤为必要。
已有较多学者对高校督导工作进行研究,主要是从督导工作的创新视角、督导工作的具体优化路径等方面入手。多数研究结合新理念、新形势下对如何加强督导工作的创新实践进行探究,有结合OBE理念[1]、持续改进[2]、诊改视域[3]以及在大数据背景下[4]等开展分析;在具体的优化路径上,从队伍建设、工作内容、完善机制、督导选拔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5][6];在督导的职责内涵探究上,重点围绕督导工作从“督”到“导”“引”的推进[7][8]进行阐述。学者们对高校督导工作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较少有学者对高校督导模式的选择根源以及督导典型模式的对比进行研究探讨。所以,从不同督导工作模式的差异性作为研究出发点,可以进一步拓展督导工作研究的视野,丰富研究方向,有利于对高校督导工作进行更详尽论述,为各高校不同督导模式的发展优化提供参考。
由于各高校的性质、背景以及质量文化存在差异等因素,不同高校的督导存在形态也大不相同,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督导定位、职责范畴、队伍来源以及督导方式等方面。
督导组织的定位是督导模式确定的第一步,决定了督导工作的内容及其方向。比较常见的督导组织形式有:一是以宏观协调指导为主,按照专家委员会督导形式存在;二是以常规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为主,依附于教务处的组织机构;三是与其他行政处室并列,作为学校质量管理部门的分支,为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并提供决策参考;四是以提供参考咨询和数据支撑为主,独立建制、参与把握状态、控制过程、反馈结果和咨询决策等,但不是执行机构的校内独立第三方组织;五是归属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督导组织模式等。
从学术研究层面上来说,督导有督管、督教、督学三个任务,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大部分高校往往以“督教”为主,其他为辅,或者只是纯粹地对教师的“教”进行督导。从功能上来说,传统的督导工作倾向于“督”的范畴。随着对督导工作的研究和实践的深入,现有的督导工作强调要加强“督”与“导”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导”的功能,以“督”促“导”,以“督”促“改”,真正起到督导的作用。有些高校的督导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进一步深入将日常检查与教学诊断相结合,将专业研究与专项调研结合[9],将督导的结果真正应用于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上,在“导”的基础上实现“引”和“领”。从名称上来看,或是称为“教学督导组”“教学督导团”又或是“教学督导委员会”等,还有的高校则根据其督导范畴,把“教学”二字去掉,以进一步强调全面督导。
督导队伍的来源及其专业知识结构是影响督导工作质量和有效性的直接因素。大多数高校的督导成员主要是聘请本校或他校退休的教师,究其原因是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专业背景强,时间宽裕,能够胜任督导的工作。还有一部分高校将行业、协会、企业等专业人员充实到督导队伍中,使得督导队伍的组成更完善,符合现在教育教学趋势发展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各高校的督导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大,要求更高,尤其是对督导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管理水平等提出更高标准,如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模式和方法、与青年教师辅导沟通所具备的心理学和教育管理知识、满足混合式教学及线上督导等所需要的信息化水平等等。因此,已有部分高校开始重视在督导队伍中增加一定比例的符合要求的中青年教师,增强督导队伍在年龄层次、专业背景上的差异化和结构化,对督导人员的数量、专业组成、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优化,提高督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传统的督导一般是通过走进课堂开展随机听课,填写听课评价表并进行跟踪反馈的形式来开展工作的。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正以全新的形态不断涌现,对传统的督导方式和手段提出挑战。有些高校督导工作基于智慧校园一体化平台的搭建,主张用大数据督导开展评价,充分利用大数据库,挖掘数据背后的教育教学规律,提取解决现有教学过程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倾向于采用混合式的督导方式,也有一部分高校仍倾向于传统的督导方式,各显特色。
为进一步创新督导工作模式,明确督导工作在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实施校内第三方的督导工作机制为例,就督导体系、组织属性、工作框架以及督导文化等作为研究对象,从实践中总结分析对高校督导工作模式选择与确定的依据并提出建议,为不同的督导工作模式的发展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水产学校,至今已有百年的办学历史,开设有航海、水产等特色传统专业。学校一直重视办学质量,构建了“校主立校重质量”“国际标准强质量”“治理体系保质量”的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年实践与探索逐步建立了符合学校校情学情,兼具定位特、文化新、全方位的特色督导体系。
校内第三方督导体系的组织机构及工作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校内独立第三方督导体系及工作框架
最初,根据学校的实际背景,结合督导工作的预期目标,成立教学督导团,定位为校内独立第三方,区别于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旨在通过全面性的听课、巡查、专项督查等常规性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随着学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将“教学督导团”更名为“督导团”,定位保持不变,兼具专家型学术组织特征,在校长直接领导下全面实施督管、督教、督学,对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及教学保障管理等进行监督与指导,建立完善的督导信息反馈系统,构建多元化、专业化的督导体系,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建设性意见。
为保证校内独立第三方的定位,需要一支来源独立、知识结构完整、年龄层次合理的兼具教学、管理、专业于一体的督导队伍[10]。学校督导工作条例规定:督导团团长或顾问必须聘请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且有高级职称的校外退休人士担任。原则上,校级督导不由本校在职行政人员承担。学校通过构建校级督导、学院二级督导以及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的三级督导队伍体系,形成“学校-二级学院-师生”共同联动的、覆盖面全的教学督导力量,为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队伍的结构组成上,引入企业、行业等第三方力量专家,使得督导工作方向与社会接轨,增强评价的权威性。提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有效数据及决策参考,是校内独立第三方督导体系的重要功能。督导团作为学校的独立组织机构,全面负责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保证了测评工作的公平性和独立性,实现了“管评分离”。通过挖掘教学平台和教学质量评价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找到影响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11],撰写分析报告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做决策参考。通过对教师个性化的教师教学测评数据的跟踪和反馈为教师的成长路径提供可靠的建议,真正做到督导工作由“督”向“导”的过渡提升。
要使督导质量工作形成闭环,督管、督教、督学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其中难度最大的是“督管”。由于督导工作的特殊性,其工作性质与学校行政单位尤其是教务等管理部门有较大差别,即督导工作侧重于对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等方面发挥“导”的功能,而非发号施令,或直接进行奖惩,加上督导工作的成效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无法在短期内显现。因此,要保证督导工作与教学管理的有效衔接,引起学校领导管理层对督导工作的重视,到位而不越位,如何妥善处理督导团与学校相关方的关系,是校内第三方督导体系模式的最大难点。
2.3.1 处理好督导团与学校质量管理部门的关系
学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施是由质量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的,督导团的工作只是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监控、分析环节,而不取代整个学校的质量管理工作。督导团坚持校内独立第三方的定位,自身有相对独立完整的质量闭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持续跟进、诊改反馈,形成PDCA管理闭环。督导团与学校质量部门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2.3.2 处理好督导团与其它职能部门的关系
督导团与学校其他的职能部门的性质不同,属学校内设机构,兼具专家咨询角色。督导团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分析并提出建议,但不代替职能部门进行诊改。在工作落实中,督导团不下达“诊改意见书”,只递交“反馈建议书”,建议是否采纳,由责任部门决定,但督导团有权持续监控、反馈,直至问题改进。此外,督导团会根据发现的问题,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中不符合组织实际情况的管理流程等,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修订完善相应制度,实现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2.3.3 处理好督导团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
督导团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负责,有力地保障了督导工作的执行力度和落实成效。一方面,校长作为学校法人代表,是学校发展的领航者,也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直接管理督导团,符合教学质量管理的需要,也是督导团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学校对督导工作的重视和清晰定位,有利于督导结果得以运用的重要前提,最终打通督导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将督导结果运用于教学质量持续改进过程,发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的决策作用。
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会因为管理人员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可以有效避免“人治”,就需要学校在推进构建符合学校定位和特质的质量文化体系上发挥能动引领作用,提升师生全员的质量意识,有助于对督导工作的成效提升起到良性作用。
目前,学校在现代教育思想基础之上,融合运行十几年的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近年来现代示范校建设,IEET 专业认证、诊断与改进等理念,初步形成以“诚毅”为核心的海洋文化特色鲜明的督导质量文化。学校督导团成立伊始,就提出工作理念:“严督重导有爱,客观公正无私”。工作中,督导团坚持用数据说话,做到客观公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形成闭环。在“严督”“客观公正”的前提下,督导工作强调从关爱出发,突出分析、建议、引导、分享、示范,尊重被“督”对象,注意工作方法,体现人文关怀。这些理念正好与海院特色的督导质量文化吻合,即“诚”和“毅”结合,融合了督导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体现督导文化的引导、激励、约束作用,进而使得督导文化得以传承,强化督导工作的延续性。
每一种督导工作模式都有其优点,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短板。当前,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校内独立第三方督导工作机制,对学校的教、学及管理等不同层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督导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督导工作颇具实践成效,经验与启示如下。
学校督导工作模式的确定必须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本身的需要和自身发展的实际,尤其是在不同类型的高校,办学目标定位不同,人才培养方向不同、生源来源不同等,这就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差异化。因此,对标高校自身的校情学情、学校规模大小等进行诊断分析,是确定督导体系和督导模式、厘清督导机构属性的首要环节。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存在着高校转型发展、独立学院转设或高校合并、变更、升本等新形势,这就需要高校探索建立高质量的督导工作动态发展机制,形成督导体系自身的内部诊断改进系统,使得督导模式能够与时俱进地推进,不断创新,适应高校最新发展和改革需求。
与刚性制度和行政强制力相比,校内第三方的督导工作体系更具柔性,更能显示出人文情怀的特征。柔性特色与执行效力的融合是该模式得以在学校实施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的督导制度历史尚短,在理论研究方面还相对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甚至是督导人员本身对督导工作的认识偏差,存在着对督导工作的排斥或者是将督导工作等同于“找茬”,甚至对督导工作忽视的现象。破解这一困境的根源在于传承质量基因的督导文化构建。督导文化作为高校质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通过督导工作,引导全校师生将质量基因内化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潜移默化地落实质量意识,自觉地建立持续改进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督导质量文化,从被动接受督导到主动参与督导的过程,最终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12]。
目前来看,无论是何种督导工作模式,督导队伍的建设水平将直接决定督导工作的成效。从外因上来说,制度的实施和完善是推进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各高校要对督导队伍的准入退出、督导队伍的管理、督导经费保障以及督导的权利义务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以进一步强化督导工作的力度;从内因上来看,督导队伍要加强自身内部文化的构建,增强督导成员加入督导团队的意愿及其对督导工作的认同感,达到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有助于督导成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潜能的发挥。此外,在督导队伍的年龄结构、数量与质量以及专业结构上,要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打造符合本校特色教育发展的督导团队,促进督导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综上所述,督导工作模式是有效开展一切督导工作的前提,对督导工作成效的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引起各高校的重视和关注。目前,我国的督导工作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理论和实践还有许多值得创新的空间。各高校必须将各种督导工作模式的优劣势与高校的目标发展、校情学情、质量文化及保障体系的构建有机结合起来,用创新发展思维找到所在高校的督导发展路径,这是当下乃至未来都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