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澴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国务院早在2009年和2014年就先后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软硬件等智慧化技术在现代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智慧物流已成为物流行业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全社会物流总需求的主要来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已把“智能制造”定为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目前,社会各界对物流业与制造业两业融合颇为关注,其中,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如何构建课程体系,从而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值得研究。
智能制造是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在智能制造的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一方面,生产型企业的先进技术带动管理理念及方法的升级迭代,另一方面,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可以促进技术更好地发挥效能。于是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物流活动在制造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智能制造离不开智慧物流的支撑,具体体现在制造企业从原材料、零部件采购、生产加工、组装到制成品销售的整条供应链中,物流系统都与之紧密结合;如选取生产加工、组装部分来看,物流活动也须与制造流程精准吻合,以达到柔性化生产的高效运行。由此可见,推动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物流发展质量与效率,深入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加快物流业态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在此趋势与需求下,为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2020年8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财政部等13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目前国内企业界、学界和各研究组织均认可智能制造的发展离不开智慧物流的支撑,智慧物流是实现智能制造的主要抓手这一观点。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科学家房殿军博士认为助力智能制造的智慧物流应具备的典型特征为:去中心化、自主性、网络化、全流程数字化、高柔性自动化、智能化;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陈亮教授认为: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智慧物流发展趋势有全面化、网格化,精准化,数字化,业态融合,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化,全面优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天睿物流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邱伏生表示:没有智慧供应链或者智慧物流的保障和支撑,智能制造将永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国内高职院校已开始关注基于两业融合的物流类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一些活跃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一线的教师也给出了专业建设举措或构想,相关资料整理如表1。
表1 对于两业融合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观点和举措
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适应两业融合的各层次人才的需求迅速加大,然而现阶段满足需要的人才却大量匮乏,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骨干力量,亟待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与改革。
为了解高职院校在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2021年物流行指委、中物联人力资源专委会开展了两业融合教改教研课题调研工作,在院校调研模块中,针对76所开设了物流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以下简称:院校)开展了调研,回收有效问卷75份。
调研数据显示:基本所有院校的物流类专业都主要围绕着商贸派生的物流活动而开展专业设置与建设。开设有与智能物流技术专业的院校仅为8所,占比刚过一成。然而毕业生就业主要方向中有“智能生产方向”或/和“汽车物流方向”的院校达到了35 所。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了《物流设施设备》课程的院校数量较多,达到了40所,开设有《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院校有34 所,开设有《物流系统仿真》的院校有30所,开设数据分析类课程的院校有37 所,但是所调研院校中均未开设与智能制造基础知识及技能相关的课程。
由上述调研数据,结合文献可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基本上都定位于服务商贸活动的物流,尚未开设两业融合背景下服务智能制造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仅有少数高职院校开设了稍微接近的定位为培养智慧物流人才的智能物流技术专业;课程方面,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未开设或仅开设1-2门与生产物流相关的课程。
前述课题调研工作在企业调研模块中,向来自全国各地80 所性质、规模不一的生产型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或访谈,这些企业涵盖了计算机、通信和电子产品、电气机械和器材、化工、机械、汽车、食品、医药、家电、仪器仪表、能源、建材家具等各类产品制造领域。调研结束回收有效问卷78 份,笔者发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悉生产流程以及设备,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统筹规划能力与沟通能力的服务于生产制造的物流人才受到制造型企业普遍期待。其中知识与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知识方面主要集中在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机械、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基础知识、编程基础知识。技能方面主要集中在编制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生产运作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物品分拣、数据分析、信息化技术应用、生产物料管控、C语言编程、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操作、ERP使用。
基于专业定位以及专业目录,专业名拟为现代物流管理(生产物流方向),专业主要面向装备制造业大类生产制造企业、装配、加工企业生产线及生产资料的管理、调度、维护及监测等,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智能制造生产物流规划、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需求与采购管理、生产与调度管理、物流工程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物流系统仿真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具备生产物流计划与调度、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及实施、物流设备管理与维护、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实践技能,面向智能制造生产物流规划、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的管理(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岗位群,能够从事生产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生产物流计划与调度、物流设备管理与维护、以及仓储物流技术、物流设备营销技术支持等工作的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背景下的高端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本着响应两业融合的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适度选择、基础通用和特色发展相结合原则,根据以上培养目标与制造企业的需求,构建如下课程体系:
课程包括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素质与能力课程、素质教育与能力拓展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其中专业素质与能力课程分为专业群平台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具体课程设置详见表2。
表2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生产物流方向)课程设置
以上课程体系构建考虑因素尚不完备,各兄弟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候需要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和当地产业特点,另外在二级学院互联互通、招生、师资、课程思政、以及多层次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