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亦晓 陶天宇 刘铭阳 王志洲 顾予纯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是当前在时代要求下引导大学生思想正确发展的有力方式和根本出发点,将高校红色校史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拓展思政教育的视野,增添思政教育的特色性。在高校红色校史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中,高校应当准确把握实践原则,清楚认识红色校史对于思政教育的独特价值,在此基础上探寻融入路径。
关键词:红色校史;高校思政教育;路径
一、红色校史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
1.红色校史为思政教育提供教学知识素材
红色校史,以图片文献、音频资料、实体物件等形式保存一所学校的人文、历史记忆,记录着高校建立以来变化和发展的完整过程。而基于高校师生群体流动性、发展性和社会性的特点,高校的发展变迁史与地方史和教育史直接挂钩。以江苏警官学院校史为例,公安院校的政治特殊性,决定了校史中包含着珍贵的公安特定领域的红色资源,其红色校史也折射出江苏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变迁史与发展史。同时,校史较好地保存了大量真实史政资源、文化资源、综合资源,拥有简单的江苏地方史或者普通公安专业书面文史资料所不具备的优势,成为更适合用在公安院校思政课堂中的知识素材。
2.宣传大学精神和学院优良风气
首先,塑造和传承大学精神的主力军是高校师生。在思政课堂中鼓励师生研究、挖掘和拓展红色校史资源中的理想信念价值、精神风貌取向、立德树人作用,有利于形成群体认知,推动高校师生将文本知识转化为内在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动力,对本校的精神文明认知更为深刻,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宣传大学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其次,经年积累沉淀的红色校史中蕴含着高校优良风气,是让人轻易区分高校的文化标签与“精神logo”。2020年,南开大学开设通识类公共选修课《百年南开校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红色校史融入思政教育的作用,潜移默化促进学生形成对高校的正确认识,正确传承学校的优良风气,带动学生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自觉践行良好风气。
3.增强高校育人功能的效用
基于思政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的目的,红色校史可以为思政教育的课堂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笔者整理江苏警官学院红色校史资料时发现,红色校史融合了建校以来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与思维导向、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刻内核,可以作为推动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历史基础。笔者建立的红色公安人物数据库以公安英模为核心,发挥核心塑造作用,加深使用者对公安史党史国史的了解,在思政教育课堂中,加强学生关于公安史教育、党史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敦促学生做到对相关理论的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夯实筑牢忠诚警魂的思想根基。
二、高校红色校史融入思政教育的原则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筑魂,当前国家开展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培养新一代青年爱国主义的根本思想。红色校史是高校本身就具备的储备资源,想要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应当顺应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要求和发展规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挖掘贴近思政教育的红色校史,着力寻找爱国主义内容加入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的爱国主义特性更加凸显。
具体而言,高校红色校史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树立以党的建设促进高校思想建设的正确观念,坚持以爱国主义为基本核心,从提升红色校史与爱国主义思政教育的贴合度出发,研究高校红色校史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红色人物和事件,增强红色校史宣传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工作的影响力,豐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促进校史教育的现代化和实效化。
2.以贴近实际为抓手
高校思政教育在当前高校课程中被列为通识课程,但课程效果远达不到预计,理论知识体系较弱、教育的内容方法不恰当等都是思政教育面临的窘境,学生和课程所讲授的的具体事件在时空距离上缺少交集,导致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性被弱化。高校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所,作为熟悉的地点,红色校史更容易激发青年学生的同理心和认同感,补足高校思政教育概念抽象的短板。
红色校史需要增强其跟紧时代性和事例新颖性,贴近学生的具体实际生活经验和思想提升需要,向思政教育推动“知行合一”的教育道路前进发展,以弥补思政教育急需填补的漏洞,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避免流于形式、泛泛而谈的错误现象。高校红色校史越是能够以自身贴近目前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国家发展现状的思路,思政教育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性就越强,使加入了红色校史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培养人才和传播思想上收获双赢。
3.以丰富多样为路线
思政教育的教育目标、教学管理和教材使用等有固定一致的要求,这是国家保证思政教育整体统一,便于管理的有效措施,但同时导致思政教育形式化严重,照本宣科现象泛滥。高校作为思政教育的执行者,想要将红色校史成功融入思政教育,需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扩大格局、拓宽视野,扩展红色校史的丰富多样性,探索使红色校史真正发挥效用的新型道路。
丰富多样是红色校史在具体实践时的方法手段,一般选择从其本身的教育内容、融入的教育内容、校史教育形式等多管齐下,创新当前的思政教育模式.授课教师应当以创造性思维探索红色校史资源,依托大量不同的具体历史事件和功能先进的多种现代记录传播媒介,主动改变红色校史自身,完善其自身,凸显长处,补足短板,在遵循思政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以红色校史的丰富多样助推思政教育灵活变通发展。
三、如何推动校史融入思政教育
1.设立红色校史专题课程
红色校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课堂。高校要在已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整合优质红色校史文化资源,编写红色校史教材,单独开设红色校史课程,将红色校史文化课作为一门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红色校史的具体内涵,宣传红色校史背后的爱国主义内核,潜移默化将爱国主义植入思政教育。
同时,红色校史专题课程不应拘泥于教师讲课这一种形式。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本校校史馆资源,让馆内所陈列的展品“活”起来。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鲍展斌用33年“磨就”一门思政课,他收藏的2000多件红色藏品,成了提高思政课堂“抬头率”的法宝。[1]这启示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资源,让学生寻找、查阅相关资料参与课程,再请学生上台讲述故事,从而做到“师生共上一堂课”。上课场所也未必固定在教室,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聆听校史故事,在校史馆内上一节生动活泼的红色校史思政课,更加直观、立体地将红色校史向学生们讲深讲透。
2.提升学生对于两者的认同感
认同感落到实践中主要从丰富多样的路线入手,高校让学生参与红色校史的深入研究工作,利用新颖形式营造红色氛围,较为容易让学生接受红色校史。笔者在建立数据库时从不同来源的文献中,找到同一对象的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多角度分析对象的性格意志、生平经历,在图文支持下尝试自发充实还原对象的生前故事,形成更完整的有血有肉的综述,在此过程中对红色校史的理解上升,借此达到了思政教育爱党爱国的目的。在大量后期综述的支持下,高校可以借机重现红色校史综述内容语境、情景,加深师生对红色校史的认识与认同。比如上海大学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上演了自编自演的红色校史话剧《破晓之光》《红色学府》,使同学在欣赏艺术中坚定理想信念[2];井冈山大学从2007年起开展“红色采风”等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走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辖各区域,记录红军革命事迹1000多篇,最终结集出版《井冈山的红色传说》6册[3],像如此以红色校史推出思政教育背景,加以学生感兴趣的新颖形式,是红色校史融入思政教育的成功案例。
3.高校之间搭建合作平台
在自媒体时代,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也得与时俱进,借助于高校之间的合作沟通,能解放思政教育思维。在构建高校红色校史合作平台中,首先要让平台回归本质,以思政教育发展为出发点,红色校史为桥梁。各高校思政教育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是高校之间进行合作的资源基础,在此基础上,高校不同的红色校史可以丰富相互的教学内容,在合作的过程中举办交流会、互派学习团队碰撞想法火花,以吸取对方将红色校史融入思政教育的具體经验,因地制宜为我己用。
此外,高校红色校史数据信息资源在合作高校之间畅通共享,高校之间的合作才能够更加紧密。合作数据库的案例在现代一流学府和企业合作之间已经非常常见,多个信息资源方直接共建共享数据库可以促进合作范围内数据最大化最优化,从而扩充思政教育资源储备。借鉴于此,高校之间可以合作构建红色数据库,为学生提供研究学习资源,学生的研究成果也可用于进一步丰富充实数据库平台,相辅相成促进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探寻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根本路径——全国各地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综述[N].万玉凤,柯进,董鲁皖龙.中国教育报.2020-03-18.
[2]孙逊.从《破晓之光》到《红色学府》——结合“四史”教育的表演教学课程思政的想法[J].艺术家,2020(8)23-24.
[3]彭福华,徐光明.井冈山大学:红色资源多形式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N].中国教育报,2014-12-9(5).
作者简介:
何亦晓(2001-),女,回族,江苏淮安人,江苏警官学院本科在读,公安管理方向。
基金项目:
202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项目(项目编号BW20211032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