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高中劳动教育存在教育形式较为单一、设施和资源相对缺乏、学生劳动观念部分缺失等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与劳动教育在目标、内容等方面都具有一致性。高中思想政治课强化劳动教育既能加强劳动育人,又能够促进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解决劳动教育问题的重要方式。为此,应整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利用好课外教学资源,健全劳动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以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关键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一、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围绕劳动教育,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开展更多的探索,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高中劳动教育的现状
笔者对江苏省苏州、无锡五所高中的部分学生与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此次调查问卷共收回267份有效问卷。调查发现,在国家的大力推行下,普通高中已经逐步注重劳动教育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被边缘化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性解决。
(一)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第一,在劳动教育形式方面,调查显示,有43.3%的学校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劳动教育活动主要为大扫除(80.41%)、手工活动(70.1%)、主题实践活动(54.64%)等。此外,高中劳动教育的形式还包括班主任教育和部分课外实践活动。有85.57%的学校制定了劳动教育发展规划,但50.52%的学生认为规划并不完备。有72.12%的学生表示其它任课教师能在教授自己学科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第二,在设施建设方面,有60.82%的學生认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建设一般,有8.25%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基本的劳动教育设施建设。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学校自然也就比较难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形式。
第三,在考核评价方面,有48.45%的学校只是偶尔对劳动教育进行考核,有32.99%的学校对于劳动教育不予考核。同时,有将近58.76%的学校不将劳动教育质量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考评体系。劳动教育质量不与考核评价相联系,难以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被边缘化的现象。
(二)劳动教育成效情况
第一,在劳动意识方面,有82.75%的学生认为劳动是有意义的,能够锻炼自己,劳动教育是有必要性的。但53.93%的同学在做家务时感到无感,甚至有7.87%的同学感到厌恶,只有38.2%的同学表示在做家务时感到开心;同时,61.8%的学生做家务的原因是因为父母或学校的要求。这表明,即使学生意识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们还没有真正领会到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劳动的重大意义,劳动教育还需进一步深入。
第二,在劳动频率方面,几乎所有学生进行过某种形式的劳动,经常进行劳动的学生占51.69%。但78.28%的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的劳动较多,而在家里进行的劳动较少。
总体来看,在学校方面,系统性地开展劳动教育的学校较少,高中劳动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设施建设和师资配置还要进一步加强。在学生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仍存在劳动观念部分缺失的问题。
二、高中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观念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相对立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是孟子的一句名言。其本意是从人类社会的现象出发,分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但在流传过程中,此句话被曲解为了针对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言论。杜威曾指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分是来源于古希腊社会基础的影响。但当今社会基础改变之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有不少人认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是相对立的,将劳动教育的内涵简化为体力劳动教育。在此错误观念的影响下,社会和家庭对劳动教育表现出的轻视和漠视,间接导致了学生劳动意识的淡薄。
(二)劳动教育外部条件不足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首先,劳动教育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部分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同时,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并没有特别突出劳动教育。缺乏劳动育人长期有效的机制。其次,在教育评价方面,劳动教育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还没有完善,导致劳动教育难以根据评价结果作出进一步的优化。再次,有些学校由于对于劳动教育不够重视和出于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减少在劳动教育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导致设施建设落后。最后,劳动教育校园氛围不浓厚。走进高中校园可以发现,大多数的横幅内容是与高考相关的,缺少与劳动教育相关内容的文化角和黑板报,劳动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学校没有为劳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节和保障条件,使得劳动教育难以顺利、有效地开展。
(三)就业和升学压力的不断上升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生升学就业压力不断上升。大多数企业部门在招聘时往往把学历作为第一门槛,甚至是最低要求。根据《全国高校生就业调查报告(2019)》显示,“从毕业生去向落实情况来看,2019年的就业难度增加,总体落实率为80.1%”。大学生就业形式较为严峻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人单位招聘门槛较高,一味追求名校、高学历,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存在一定的歧视,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文凭信息失真、“逆向选择”和人才的高消费问题。社会上普遍认为“分数高学历高,能力就高。”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这也间接造成“高分低能”“巨婴”等现象。学校和家长一味地追求“智育”,甚至形成了“智育”单极发展的现象,却忽视了其它教育的重要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接受访谈时也表示,劳动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课堂中更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并没有突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劳动价值观的引导。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和劳动教育的关系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和劳动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部分内容突出劳动教育本就是其课程要求之一。例如,对于我国个人收入分配这一课的内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就指出,“本课的内容要求之一是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而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劳动教育是指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和劳动教育都要求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因此,两者在教育目标上也具有一致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和劳动教育的内容具有相通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想强化劳动教育,教材内容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中具有大量的劳动教育因素。例如,在必修二《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课中,提到劳动史财富的源泉;在必修四《实现人生的真谛》一课中,也明确强调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在厘清课本知识和劳动教育的关系和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恰当的劳动教育。
(三)高中政治课和劳动教育在功能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高中思想政治课促进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完善
当前,高中劳动教育存在着专业课设置不到位,师资配备不齐全等问题。只靠劳动教育专业课无法走出劳动教育目前所处的困境。就劳动教育课程讲劳动教育建设,就容易使得劳动教育陷入“孤岛”困境。学校应当要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贯彻“全课程、全员育人”的理念,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价值引领、思想育人的重要课程,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相比于其它学科在劳动育人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能够促进劳动教育的完善,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错误看法,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三、劳动教育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访谈中发现,部分高中的政治课堂还采用的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时会出现“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尴尬局面。学生缺乏学习激情,上课教学质量不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将劳动教育的形式引入到政治课堂并进行巧妙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强化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
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链接社会时事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其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使其成为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当有全局观念,对全部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进行整合。教授课程内容时,相似之处可以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必要时可以联系初中教材中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掌握系统的劳动知识体系。
同时,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高中政治课堂要结合当下时事,以最鲜活的例子讲述较为枯燥的知识,以新闻播放、专题讲座、事件讨论等形式,直击学生并不敏锐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最终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拓展劳动教育教学空间,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
劳动教育和政治学科同为活动性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的教学。相比于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如今政治课堂也逐步采用讨论辩论、自主搜集资料、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学科知识,提升学科素养。而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各育的实践基础,其教学方式必然要突出“实践”的特点。因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以外,政治学科和劳动教育还要利用好课后的时间,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的资源。例如带领学生参加博观馆,感受古人劳动的智慧;在学校中设置“包干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在家庭中,要做到劳动教育的“生活化”,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将劳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健全劳动教育教学评价制度
当劳动教育与考察标准紧密联系的时候,劳动教育就会受到更多的重视。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本就蕴含劳动教育元素的课程,可以作为切入点,把劳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去,增加劳动素养在思想政治课程评价中的比重。学校可以从劳动频率、劳动感受、劳动效果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切实提高学生劳动的频率和难度,必要时可以将考核结果与学生的评奖评优相掛钩。除了对于学生的评价,学校也可以建立对于教师劳动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劳动教学意识,增强劳动教学效果。
苏霍姆利斯基说:“劳动是渗透一切、贯穿一切的东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当进一步根据时代需求,探索强化劳动教育的途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文明.多“点”开花展现别样景致——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管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2):17-18.
[2]段进全.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35):183-184.
[3]夏心军.普通高中的劳动教育:挑战与应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3):46-52.
[4]彭淑仪.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21.
[5]周增为.学习的转化: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核心思想[J].中国教师,2020(07):5-8.
[6]杨增岽,王阿慧.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20(05):3-6.
[7]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09):2-7.
[8]章乐.从割裂到融合:论当代劳动教育的时代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24):21-27.
作者简介:
吴雯叶(2001-),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方向。
基金项目:
江苏大学第20批大学生科研立项立项题目:新时代高中政治课强化劳动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C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