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林 黎云辉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数学科目,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非常必要,而且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也有利于促进整个教育领域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课堂教学
引言:新知识教学依赖于情境教学,知识在不同情境下的意义是不同的。遵循建构主义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情境教学体验,促使学生更加理解知识,形成记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数学学科核心观念中进行实践与探索,促使学生思考,学生自身知识和学科间的知识产生互动效应,这个互动过程就是学科素养形成过程。但是在小学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其素质教育影响较大,应对此做出改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情境化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情境教学注意事项
1.认识到情境教学的局限性
情境教學不同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其风格和教学中所利用到的教学辅助技术是多元化的。情境教学需要建立在生活基础上,将生活中出现的事物或例子放入其中,切不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然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感知。可以是理解性知识,也可以是生活探索性知识,并不用拘泥于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说,情境教学就是一个较大的方向,主要是根据班级学生年龄段与学习特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教师则扮演着为学生收集符合其综合素质与思维能力发展的资料,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
2.教学知识结合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呈现出明显的针对性,体现在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情境设计,教师指导学生逐渐形成数学知识体系,这一前提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目标。并且,通过情境教学环节抓住重点,突出其重要性,能促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多地来源于对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二、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1.提高教师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意识
小学阶段教学,教师的指导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从自身品质素养、教学态度、理念、方式各方面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给学生设定一个充满活力和兴趣的课堂,随时的互动,知识的适度拓展,激发起孩子的能动性和专注力,课堂氛围严肃紧张中不乏活泼自由,教师则成为一个有趣味的指导者。不断提高教研素养,从理念上要把新颖的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模式应用到教学中。不单纯是课本文字的阅读,还是要从日常生活、交际等方面将问题普遍化,通俗易懂化,达到和学生共情,确保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
2.充分利用有趣的故事,进行情境式教学
相对于枯燥的学习,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更能使孩子获得认同。教师要根据这个特点,课堂教学中多引用故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得到教学结果和达到目的;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也更为牢固,教师的讲解也更有热情;故事的层层递进代表了知识的难度,不仅能通过故事进行复习,更能引发学生提前预习的主动性。不同年级不同心理特征的孩子对故事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和记录,保证知识学习的全面性。例如,数学中对数的认识,一年级多以自然数为主,我们可以将数字变成葫芦娃类似的兄弟,每个兄弟的体型、性格都不相同,便于孩子的联想记忆;二年级的数字认知多以加减计算为主,那我们就可以引申为数字战争,比较大小,两位数、三位数,编队、组队的形式开展新的故事;三年级、四年级等涉及小数、分数,就可以引申为数字兄弟分食物、打天下的故事等等。这种数字王国的故事,从低年级一直到高年级,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数学能力,也提高了孩子的想象力。
3.通过可利用资源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光靠嘴巴讲知识,不仅教师承受能力有限制,学生听写能力也有限制。特别是遇到难懂的知识点,这时,数学教师不妨借助更多的教具、道具等进行演示讲解,不仅将抽象的问题生动化、现实化,也能使学生参与到演示过程中,直观地观察理解知识内容。教学用具,既可以是规定内容中专业的教具,也可是生活中的用具,甚至是科学课、体育课的课件等,学生参与其中,更能调动互动热情,增加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眼、手、脑三者结合,知识自然温故知新。
例如,在讲解“线与角”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钉子、绳索、木棍、木板等普通易得的道具进行教学。通过对绳索和钉子组成的角,让学生了解增加绳子长度的角的变化和变化绳子方向的角的不同,学生辅助操作的同时,提问解析其他同学,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在课堂、课后利用手边的材料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和讨论。在“认识图形”的课程讲解中,教师可以在演示文稿中嵌入图片、小视频等,对课堂内容进行动画讲解。课堂的活跃气氛就是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之间产生的,这样愉悦的氛围会促使学生消除对难懂知识点的畏惧心理,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浓烈的兴趣。
4.应用“问题导向”,创设启发性情境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由于还未能形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所以很多时候当学生面对一些数学问题时,会不知道从哪儿下手,这个时候教师只需要给予学生一点启发,学生就能轻松地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应用一些对学生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将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应该多注意情境的发展方向,并厘清数学教学的思路,这样在课堂上才不会手忙脚乱,用问题将学生引导正确的学习轨道上。
例如,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学校要给教室的窗户换上新的防噪音玻璃,现在需要先去采购玻璃,我们只知道玻璃的长是2.4m,宽是1.3m,请问要如何确定玻璃的其他相关数据?”在给出这个情境之后,教师还应该通过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像是“同学们,我们要用什么公式去计算玻璃的周长?用什么公式计算玻璃的面积?”然后学生在启发下,很容易就会联系到之前学过的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再将已知的数据代入到公式中,很容易就能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将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构建成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素养的一个教育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实现教学目的,也是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的过程。联系生活实践,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创设必要的生活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与成长。对此,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应以情境教学为媒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重点。
参考文献:
[1]苏军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1):148-149.
[2]金栋利.运用生活情境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例谈[J].新课程,2021(15):161.
[3]林晖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路径探微[J].学周刊,2021(15):137-138.
[4]杜秀清,许聘聘.小学数学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J].好家长,2021(25):23-24.
[5]陈祥玺.核心素养角度下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优化[J].当代家庭教育,2021(09):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