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裕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而阅读与写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模块,这两个模块是相互促进且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师应该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中挖掘阅读与写作的关键联系,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写作;相得益彰
阅读与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的两个重难点模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适合的阅读技巧与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再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发挥阅读教学优势,挖掘写作题材
研究表明,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写作题材上,只要题材合理且科学,学生通常就可以得出一篇优秀的文章,但是,学生在现阶段的写作主题上经常会偏离社会生活,与实际不符,导致得出的文章构思并没有非常优秀。写作不但来源于生活,还来源于阅读。教师就能利用阅读优势,利用学生在阅读中的积累与生活中的感想设计作文题材。
比如说,在《济南的冬天》的课堂实践中,这篇文章是老舍创作的写景散文,作者围绕济南冬天的特性,也就是“温晴”展开阐述,将“山水人城”都与温晴进行了联系,将济南的冬天描述得更加温暖与晴朗。这篇文章突出了作者使用独特眼光去看待平凡景物,表达了自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与自然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代入自己的感情,通过推敲字词体会到作者笔下济南温晴的特征,了解文章的构思与主要内容,感受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描述景物特征的意义与价值。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选择题材的意識,形成选择题材的学习习惯,进而指导学生将自己阅读的感悟表达在文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利用读写结合,提高仿写能力
学生在初中阶段仍然缺乏写作技巧,所以为了落实写作与阅读的相得益彰,教师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仿写水平,也就是引导学生模仿用文字表达的手法等,利用自己积累的资料,在整合与思考过后得出最终的成品。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积累的阅读知识,找到平时阅读的文章与写作之间的关联点,分析优秀文章的构思与结构是怎样的,了解作者创作的特点,在不断地模仿中提高自己的仿写水平。
比如说,在《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模仿作者在文章中描述文章的手法等展开写作,同时在学生基本了解作者的写作特征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形式相似的体裁与文章。通过这篇课文,教师就能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打比方与分类别的写作手法。通过文章中描述的文字,培养学生巧妙地抓住关键词,采用平时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与各种词汇将语言表达构建得更加新颖。对于文章的写作手法来说,教师能指导学生在合理的地方巧妙地应用多种修辞手法,感受到说明技巧与修辞手法的区别。通过引导学生不断仿写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借鉴教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练习写作,久而久之,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不但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还能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三、挖掘情感因素,应用写作技巧
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中,带领学生找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在联想与想象中感受到情绪情感的存在,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巩固自己的写作能力。所以,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可以引领学生分析文章描述中的情绪情感,进而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顺利,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与作者产生共鸣,使得写作教学变得更加顺利。这种方式不但能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中发掘情感因素,还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写作技巧进行创作的能力。
比如说,在《紫藤萝瀑布》的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在整体的角度上去感知文章,分析问题:作者在描述紫藤罗瀑布中通过赏花、想花与忆花这三个层次来阐述,那么请你根据这三个层次给文章划分。在文章的走向中,作者的情绪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作者创作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描写紫藤罗瀑布吗?你可以找到这篇文章的中心路吗?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与探究问题,找到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感受到作者的生命永恒观,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使学生形成珍惜当下的感悟,让学生秉持热爱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生在写作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描写景物,在头脑中形成紫藤萝花盛开的场景,掌握作者创作时的手法与技巧,促进学生学会托物言志,提高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与自然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从而锻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因素融入文章创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在初中语文的实际课堂中,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现写作与阅读之间存在的联系,给学生选择适合现阶段写作能力的题材,让学生在练习写作中提高自己应用各种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将阅读与写作进行真正的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在相互促进中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蓝水清,周新兴.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方法[J].江西教育,2021(36):24-25.
[2]马梦思.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互动探析[J].学苑教育,2021(3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