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毓菡
摘要: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的主要任务有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配套治理等方面。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创新路径,以期能为初中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双减;策略
初中阶段,体育是很重要的课程。体育教育得到社会广泛重视。初中体育教育中,学生学习专业体育知识,锻炼身心素质,属于有着比较全面功能的教育科目,可以很好的发展学生体力与智力。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先充分了解兴趣教学模式特征,分析和研究学生优缺点,并改进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魅力,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和健康。
一、做好课前导入环节的创新设计
想要实现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的目标,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做好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都存在将工作重点放在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前导入的情况。这会导致学生在上课前并没有将身心状态调整到最佳,从而让体育课堂教育工作进入低效状态。在素质教育目标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强调,这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围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于是,以学生为基础的课前导入设计得以出现,并成为影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课堂导入环节的价值来看,其负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学生的思维及身体状态调动。然而传统的课前导入以热身操为主,这种单一且枯燥的方式难以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构建,因此,做好课前导入工作的创新设计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前导入方式,其中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就是游戏导入模式,因为游戏具有趣味性,同时还能够带给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考虑到课堂导入的目标,我在设计游戏时一定会融入热身内容,以确保学生在获得学习动力激发的同时,完成身体状态的锻炼,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工作开展做好铺垫。
二、创建情境激发参与热情
有研究表示,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感受大不相同。教师需要利用与学生情况相匹配的情境引导学生,使学生表现出学习欲望、主动性,拉近教育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创造富有吸引力的课堂,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情境之中,提升学生体育技能、知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初中体育对兴趣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匹配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适应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向往、学习激情。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对于篮球是比较熟悉的,且学生很喜欢篮球活动。当然因为部分教师所用教学方法、模式比较教条和传统,所以学生很难表现出学习兴趣与热情。为改变这一局面,篮球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前,教师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创建教学情境。如很多学生喜欢各种各样的 NBA、CBA明星,学生喜欢看比赛。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学生最喜欢的一些篮球明星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比如三步上篮、控球急停、后撤步投篮。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篮球明星做出了这些动作以后,自己也会产生做这些动作的向往与热情。此时学生充满了兴趣与斗志,这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和研究:刚才 XXX 在使用控球急停的时候,总共有几个动作细节需要注意。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XXX,他的招牌动作是什么。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足够多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此时学生就会在讨论期间,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对于篮球明星炫酷技巧的模仿、崇拜热情。一部分学生的讨论,最终可以让整个班级进入活跃的讨论氛围,其他同学被这种热烈的气氛感染,纷纷参与讨论之中,出现主动训练热情。
三、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提高学生能力
初中體育涉及的方面是广阔的,内容是丰富的,这也就有利于从不同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要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学生加以及时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身体、心理情况,为学生制订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能力。例如,长跑是一项剧烈的体育运动,教师要知道体育课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要在课前充分调查清楚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查明是否有身体不适或先天不适合剧烈运动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情况,为其制订相应的跑步时间、跑步距离,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完成自己的任务,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体育教师不能简单地传授理论、技能,而要了解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
四、教师应推动小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小组学习有利于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同时发力,学习他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课堂更加和谐,彼此之间共同进步,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分组时,教师可以先将关系比较好的学生分到一组,方便学生彼此交流,使其配合起来更加轻松;然后教师再把不太擅长体育运动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让这些学生通过擅长体育的学生的带动,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之后教师再布置课堂任务,具体到每个人,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工作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大事。为落实“双减”,初中体育教师应把原本属于学生的体育课堂归还给学生,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增强体育教学中游戏、比赛的运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改变学生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成长,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方玉. 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 学周刊,2020,9(9):151-15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9.075.
[2] 陈发文. 探讨如何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率[J]. 考试周刊,2020(8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