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戏观察记录的目的是便于教师在幼儿游戏时观察幼儿的具体行为、实施游戏指导、促进幼儿游戏发展。一方面,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区域游戏能深入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以便有的放矢地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持续保持对游戏的兴趣;另一方面,游戏观察也能让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在理论结合实际中更好地发展班级的游戏活动。
【关键词】区域游戏;游戏观察;幼儿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区域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类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区域游戏项目。在区域游戏中,幼儿的身心是放松的,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利用游戏资源,不断丰富自身的游戏经验,获得认知与操作技能的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创建多样化的活动区域,引导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探索、阅读。教师在区域游戏中,要对幼儿的区域游戏活动进行观察,增进对幼儿的了解,推动幼儿区域游戏的深度发展。
一、教师进行整体观察,对班级游戏情况增进了解
整体观察是指教师通过对幼兒游戏情况进行整体性的观察,在发现个别幼儿对游戏规则不理解或者对具体游戏存在疑问时,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点拨,方便幼儿快速进入区域游戏的情境之中,有效开展游戏活动。
比如,教师在科学区投放了新的磁铁材料,在游戏开始的时候,教师通过整体观察发现进入科学区的乐乐小朋友将磁粉盒子抛着玩。此时,教师及时提醒乐乐小朋友要专心探索磁粉的秘密,并用游戏参与者的身份暗示乐乐可以拿起磁铁棒引导磁铁前进,观察磁粉的前进路线与磁铁棒的关系。又如在区域游戏结束时,美工区的幼儿正在整理游戏桌面,教师整体观察后发现琪琪小朋友趁别人不注意,故意打乱在美工区展览的手工、绘画等作品,使得原来整齐有序的美工区变得杂乱无章。在游戏评价环节,教师请每个游戏区的管理人员检查游戏区材料的整理情况,汇报下次游戏需要增添的材料。美工区域游戏的管理人员是圆圆,她最后检查时发现整齐的作品被打乱了,很生气,又重新整理了一遍。教师将自己整体观察到的情况告诉了大家,特别指出了琪琪打乱他人作品的行为是不对的,琪琪也当场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保证以后会改正。
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整体观察是不可缺少的,利用好整体观察能够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使幼儿游戏开展得更具有目标性和有序性,能够更好地在游戏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二、教师进行局部观察,更好地提升幼儿游戏经验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观察、注重幼儿在自发游戏中多样化的经验,不要用单一领域的经验来观察幼儿游戏。这便要求教师要学会采用局部观察的方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具体包括跟踪观察、连续观察等形式。通过局部观察,教师能深入了解幼儿在某一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游戏开展的质量。
(一)通过跟踪观察,了解幼儿游戏动机
比如在建构区游戏中,教师通过跟踪观察发现悠悠做事很有计划,他先是画了一幅设计图,将要搭建的城堡外形简单勾画出来;接着他找出大型的积木做城墙的地基与高高的城墙,用小型的积木打造城堡内部构造。但是旁边的阳阳跟悠悠相反,教师通过跟踪观察发现他做事缺乏条理,桥没建好,看见旁边的悠悠正在建城堡,又将桥推倒,改建起城堡来,但城堡没建好就去其他区域串门了。教师在跟踪观察中发现了能力弱的幼儿与能力强的幼儿之间的差距,通过分析他们游戏时的状态、对游戏的专注度、解决问题的态度等方面,对幼儿的言行举止采取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在指导游戏时,教师可以提醒能力弱的幼儿做事要有始有终,努力向目的性强、能力强的幼儿学习,学习他们有计划、有效率地完成目标等优点,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取长补短,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有效促进幼儿各方面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指导时,不仅要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具体要求,也要创设机会,让能力弱的幼儿能够在合作游戏中获得游戏经验,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
(二)通过连续观察,及时调整游戏材料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的,也是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中实现的。幼儿是在不断成长的,一种游戏材料在经过幼儿一段时间的钻研后,幼儿可能会失去兴趣或是游戏材料不再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考虑更换新的游戏材料,适当投放一些幼儿没见过的、感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供幼儿选择。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连续观察发现幼儿新的兴趣点和对材料的需求,了解幼儿真实的游戏水平,有的放矢地开展游戏活动。
比如,在美工游戏区,教师发现幼儿们做了各种材料的太阳帽,还能根据同伴的头围及时调整帽子开口的大小,对于教师新投放的彩带等美工材料,幼儿也能合理地装饰到帽子上去。一些幼儿做完手工帽后,来到表演区,开始了“模特”角色的扮演,戴上帽子学着模特们走起来。但由于没有音乐的配合,幼儿玩了一些时间就失去了兴趣。根据以上观察,教师在下一次的游戏中不仅新增添了装饰“太阳伞”这一活动,还增加了扭扭棒、颜料等美工材料,让孩子们可以进一步开展游戏;并在表演区投放了音频设备,便于营造幼儿走模特步时的表演气氛。
教师在局部观察中要注意不能随意干涉幼儿的游戏,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游戏,但不能以命令者的身份随意左右幼儿思维。指导时,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暗示性的语言、动作等引导幼儿,这样既能开拓幼儿思维,又能让幼儿在游戏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游戏观察要以不打扰幼儿游戏为前提,静静远观,可以适当做一些视频拍摄或者书面观察记录。教师要连续式地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记录幼儿地游戏过程,分析幼儿的游戏状态,在幼儿需要时再提供帮助。
三、教师通过观察记录,有效推进游戏向深度发展
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记录要发挥应有的功能。教师合理运用观察记录,一方面能深入了解幼儿游戏中的需求,以便有的放矢地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能持续保持下去;另一方面,也能让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理论结合实际才能更好地组织班级的游戏活动。
(一)采用游戏观察记录表
幼儿游戏时,教师可以用文字加符号的方式快速记录幼儿的游戏表现,根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设计游戏记录表,更能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游戏主题、游戏目标、具体的游戏表现、游戏中产生什么矛盾、幼儿采用什么方法解决了矛盾等这些具体的游戏信息,教师都可以文字或者符号形式呈现在游戏记录中。通过合理运用游戏记录表,教师能进一步了解幼儿游戏实际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幼儿的学习向深度发展。
(二)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观察记录
现代化手段的游戏观察记录手段一般指拍照、视频录像等,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采取不同的记录方式。视频式观察记录法具有能够详细记录、便于观察的优点,更便于教师反复研究、分析和判断幼儿的游戏表现。教师结合幼儿游戏观察记录,可以具体分析游戏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求,游戏场地空间的安排是否合理等。现代化的观察记录方式,尤其是视频记录方式,使教师可以反复播放,观察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专注度,便于教师思考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数量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是否符合幼儿现阶段游戏水平,是否安全衛生等。
教师在进行游戏观察记录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做好游戏记录,其中游戏问题的提出和各种观察记录表格的使用,隐含着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对游戏环境创设的多种思考。游戏观察记录既可以帮助教师检验游戏活动主题是否起贴近幼儿生活,是否符合幼儿现有水平,让孩子们跳一跳、够得着,又能明确区域游戏中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幼儿的反应是否合乎教育教学的预期、幼儿在活动中有无创新举措等等。因此,教师的游戏观察不仅能记录幼儿的游戏状态,还是游戏的必要延续,教师根据游戏观察明确下一步该采取什么样的游戏措施、游戏策略,促使幼儿的游戏向深度、广度发展。
学会观察幼儿,学会做游戏观察记录,学会用理论知识武装大脑,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按思考问题、改进游戏策略,这是教师专业成长进步的表现。
四、遵循观察原则,进一步推动游戏向高效发展
教师对幼儿进行游戏观察,目的是更好地指导游戏进程,推动幼儿向高效发展。在幼儿进行游戏时,有的教师对幼儿不闻不问,放羊式的游戏是不可取的,这样幼儿在游戏中的进步得不到教师的赏识,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不合理行为得不到教师的指正,有的幼儿甚至会有损坏游戏材料的行为。因此,教师对幼儿进行游戏观察时需要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使游戏能够得到高效发展。
(一)教师的观察要有目的性
教师要分清纯粹的“看”与观察的不同,有的教师把看游戏当作观察。其实,单纯地看幼儿游戏,教师没有目的性,而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幼儿游戏,是教师必备的技能。比如在观察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计划是看看游戏是否需要增加辅助材料,现有的材料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因此在观察时,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幼儿对辅助材料的利用率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教师发现幼儿更喜欢用大型的牛奶盒子建造城墙,用小小的纸杯装饰城堡的屋顶,对辅助材料的利用率很高,而随着辅助材料的越用越少,幼儿的兴趣也会逐渐降低。很显然,辅助材料数量不够,严重影响到了游戏的进程。经过观察反思,教师意识到了需要在建构区适当增加辅助材料,以满足幼儿建构游戏的需要。
(二)教师的观察要有系统性
幼儿教师的观察若只是这儿观察一会儿,那儿观察一会儿,游戏评价时也是想到哪说到哪,游戏评价则会没有系统性、缺少主题。教师在观察时要有系统性,决定跟踪观察哪一个区域游戏就观察哪一个区域游戏,时长也要有一定的时间,可以是三分钟,也可以是五分钟,还可以是十分钟。系统的跟踪观察最能看出幼儿的游戏发展情况,也最能从中找到问题。比如在美工区游戏“树叶贴画”中,教师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教师发现运运在美工区将树叶撒着玩,并没有进行树叶贴画活动,而旁边的圆圆小朋友忙着不停地选树叶、捡树叶、贴树叶,装饰树叶贴画,不久,圆圆就完成了一幅树叶贴画的作品。此时,运运也停止了撒树叶,他看看圆圆的作品,开始制作树叶贴画。由于运运操作开始得较晚,展示台上都放满了幼儿的作品,没有空地了,他便趁他人不注意,将他人的作品移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台上。但是他的行为还是被其他同学发现了,两人争吵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观察是系统的,从观察中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具体行为是具有连贯性的,因此在开展对幼儿的教育时也会更为全面客观。运运的行为在游戏评价环节被同学举报,运运也在教师的教育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以后要改正。在此后的游戏中,教师连续观察了运运在美工区的游戏情况,看看他有没有提高游戏的专注度,有没有改掉自私的毛病。教师利用系统性的观察,通过观察、反思、总结和评价,形成良性循环,较好地推动了游戏的进展,提高了游戏的质量。
在游戏中,幼儿游戏兴趣点在不断变化,有的孩子随着兴趣点的转移不断更换游戏区。所以,教师需要通过观察记录了解幼儿的游戏需求,比如游戏的创设是否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照,确认是否符合要求。教师要分析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时判断游戏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而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教师只有在有效的观察中才能更好地整理思路,发现幼儿的实际需求,把游戏还给幼儿,把时间还给幼儿,把空间还给幼儿,让幼儿的想象与创造力在游戏中得以发挥。
总之,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进行游戏观察记录,能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游戏动机,更好地采取必要措施改进游戏。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观察时,应合理使用整体观察和局部观察,并及时做好游戏观察记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表现的不同状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区域游戏中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廖丹.幼儿积木游戏中的教师观察行为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0.
[2]张燕君,唐玉洁.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研究及培训建议[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06):63-67.
[3]李宝平.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陈倩(1998—),女,江苏省海安市第三实验幼儿园,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