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建友 任佳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价值观念培养与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学校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在了解提升思政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其融入初中音乐教学可行性的基础上,以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音乐教材为例,解读其中的思政资源,并从教学实践的视角出发探索初中阶段学生思政素养培养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思政素养 人教版音乐教材
一、初中音乐教学与思政素养培养
初中音乐教学指初中阶段(即七年级至九年级)的音乐教学活动。思政素养即思想政治素养,包括思想政治、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基本品质。初中音乐教学对于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也对学生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等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了解初中生思政素养提升的重要性,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政素养培养的便利性,成为新时期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初中阶段思政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加强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课程的完善充盈以及教师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首先,初中阶段的思政素养培养坚持将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导向。其次,思政素养培养目标的加入,有助于充盈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内涵,彰显其人文性、思政性;有助于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完善教学结构体系。最后,教师能够在思政教学中提升自身的思政认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教育方向,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充盈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政素养培养的便利性
初中音乐教学是新时期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阵地,思政素养教育融入初中音乐教学具备一定的便利性。首先,初中音乐教学与思政素养培养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初中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加强思政素养教育同样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次,初中音乐课程的內在性质使思政素养的融入成为可能。初中音乐课程兼具审美性、人文性与实践性,注重学生思想情感、文化认知与行为准则的培养,能够在润物无声中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
综上所述,将思政素养培养融入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既能发挥思政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也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与此同时,初中阶段音乐教材的更新也为思政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接下来将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教育部2012年审定通过的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材为例,解读其中的思政资源,并探索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思政素养培养的策略。
二、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材解读
(一)教材主要内容解读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每册6个单元,共12个单元。在总体内容设置上,均由教学课程、音乐常识与学习测评三大板块组成。其中,在教学课程方面,共涉及欣赏课、唱歌课、演奏课等六种课程类型,题材涉及校园、自然、祖国、环球等内容,两册曲目共达78首。经归纳统计,将上、下册各类型课程的教学曲目数量(见表1)进行整理,得出以下结论: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材在内容设计上主要以欣赏为主、歌唱次之,并附加以必要的演奏、编创与音乐常识,符合该阶段青少年身心特点与认知水平,以增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接下来将以欣赏课、唱歌课、演奏课为例,解读其中的思政资源,以求得进一步探索思政素养的具体培养策略。
(二)教材思政资源解读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材在曲目选择上以我国近现代创作的各类声乐与器乐作品为主,具有丰富的思政内涵。与此同时,国外优秀歌曲与管弦乐作品的引入,能够进一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基于音乐教材自身的价值性,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对音乐教材中各类型课程的思政解读,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培养。
1.欣赏课
欣赏课作为七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性的。学生能够在聆听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四季变换,触动心中的爱国情感、民族情怀,而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春江花月夜》是20世纪20年代柳尧章与郑觐文共同以琵琶曲《浔阳夜月》为原型改编成的一首管弦乐合奏曲,全曲由包括引子、尾声在内的10个乐段联结而成。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所选取的内容正是《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段落“江楼钟鼓”(见谱例1)。
该主题段落为D商五声调式,由4个乐句构成,主题旋律由箫和琵琶合奏,旋律进行以顺分节奏为主,表现出江边楼上箫鼓和鸣之景。其中,前两个乐句采用了“鱼咬尾”的传统创作技法,表现出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勾勒出残阳铺映江面之景,最终在箫声中渐弱、渐慢,停留在乐曲的商音上。
2.唱歌课
唱歌课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能够在歌唱中加强自身的情感体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提升个人的思政素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歌曲《歌唱祖国》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魅力。
歌曲《歌唱祖国》(见谱例2)由作曲家王莘创作,F大调,进行曲形式,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歌曲前奏为弱起小节,开始由同音反复的大切分节奏与十六分音符渲染出不断前进的急促感,之后节奏逐渐放宽并结束在强拍上,奠定了歌曲的风格基调。
第一乐段由3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以纯四度的旋律音程构建的“五星红旗”“胜利歌声”表达出一种平稳与坚毅,而向上的纯四度渲染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内心的欢悦之情。第二乐句的歌词直抒胸臆,表达对新中国的歌颂,并以八度跳进唱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第三乐句沿用了第二乐句的歌词,强调情感表达的同时收束乐段。第二乐段同样由3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以附点节奏模仿“越过”“跨过”的形象,大三度、纯四度、纯八度的旋律音程反映出革命先辈的峥嵘历程。第二乐句则以大切分渲染“美丽的”“亲爱的”,表达出对祖国、家乡的赞美与热爱。第三乐句的音域有所提高,在推动音乐发展的同时表达对英雄的敬佩之情,最后以音阶下行式的旋律表现英雄人民的坚强精神。第三乐段是对第一部分的反复,前后呼应,感情升华,再次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真挚情感。
3.演奏课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演奏课以竖笛教学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政治意识。
音乐教学中所演奏的竖笛为八孔高音竖笛,内容主要涉及单音、指法的练习以及乐曲片段的吹奏两大部分。演奏课对学生的影响重在亲身体验后的情感认知与态度养成。一方面,学生能够在单音的练习中加强对自身气息的控制,在均匀、严谨的气息控制中感受平和的人生态度与严谨的政治态度;而指法的练习能够锻炼学生自身动作的灵活性与整体的协调性,增强个人的社会理解力与集体参与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在对音乐作品的直观体验中把握其中的民族精神与思政内涵;能够在持之以恒的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为个人树立坚定的学习态度与政治方向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学生能够在聆听中获得不同的音乐感悟,在歌唱中深化自身的情感认知,在演奏中增强自身的态度养成,在审美体验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思政素养培养策略
初中音乐教学重在通过动人的音乐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爱国主义与民族情感,树立正确的思政观念。教师要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处理好课堂教学与思政素养培养的关系。
(一)坚持以思政为导向,培养正确政治观念
初中音乐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必须加强师资建设,为音乐教学中的思政素养培养提供人员保障;在学生培养目标上就强调思政素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政观念。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思政立场坚定的音乐教师队伍。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政讲座与教学观摩,加强音乐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与思政教学理念。其次,深化教学设计中的思政倾向性,探索一批符合學生年龄特征、具有思政意蕴的教学优质课。音乐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就要秉持坚定的思政立场,将思政素养融入“三维目标”之中。总之,音乐教师应当立足“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明确“为谁培养人”,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音乐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亲身参与
初中音乐教学应当以生为本,并且符合该阶段新课标中音乐课程的性质,做到以审美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以人文为补充,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第一,以审美为核心。初中音乐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将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融入其中,让学生从内容美、形式美等方面体验音乐,提升思政素养。第二,以实践为重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所谓“他律”,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约束、教育的行为,而“自律”则是受教育者的自我约束与教育。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学习演唱、演奏的时间,加强学生表现、创造音乐的实践,让学生在参与中进一步理解音乐的思政内涵。第三,以人文为补充。初中音乐教材中大多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对作品进行介绍,另附以基本的音乐家信息、演唱或演奏提示等内容。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适当地补充一些创作者、表演者的情感表达、思政主张,强化学生的思政认知。总之,初中音乐教学也要紧紧围绕“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基本感知与实践参与中更好地贴近思政、提升素养。
(三)拓展课外优质资源,深化学生思政认知
初中音乐教材在曲目选择上以国内作品为主,兼有国外优秀艺术歌曲,较为丰富。但授课时长的有限性、教学内容的差异性都会对思政素养教育的融入程度、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当以教材为纲,寻找并拓展课外优秀的教学资源。
一方面,教师可根据课时内容有针对性地补充与课程相关的思政知识,将其融入每一节课程的“拓展延伸”板块,发挥课外教学资源的巩固性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音乐思政”专题课堂,引导学生立足作品创作的前尘因果,深究作品构成的珠玉经纶,体会作品表现的形彩神韵,感悟作品内心的思情政意。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既要坚持正确的思政导向,营造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同时补充以优秀的课外教学资源,确保思政素养培养落实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在学生不断地感知与理解中深化自身的思政素养。
四、总结
现阶段的初中学生作为出生在数字化社会的千禧一代,被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所包围,从而对他们的基本认知以及思想观念的形成带来影响。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政素养教育,对丰富音乐课程的授课资源、传递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促进初中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思政为导向、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展优质课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思政观,助力培育新时代坚守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政治信仰的合格少年。
参考文献:
[1]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崔晓.器乐教学在小学课堂内外的应用及意义——以竖笛为例[D].河南师范大学,2016.
[3]杨茂义,李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思政课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1):89-91.
[4]蔡梦.“足为丝竹界别开生面”——中国民族器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学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8,32(01):47-5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