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指触弦 层层水澜

2022-04-19 00:51孟建军
乐器 2022年4期
关键词:金钟奖演奏者古筝

孟建军

河南开封作为中原名城,曾是十一朝古都。王钰就出生在这片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风水宝地。王钰学习古筝起步于幼儿园兴趣班,马杰老师是她最初的启蒙老师。天资聪颖的王钰进步很快,在古筝组合小乐队里,她成了像模像样的主力小筝手。音乐悟性极高的王钰在参加开封组织的一次艺术活动中,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周望老师结缘。师从周望老师之后,王钰的习筝之路一帆风顺。2011年,她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四年级。2014年、2020年顺利升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与本科继续学习。之后,王钰的人生之路格外顺畅,连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

2014年获文化部举办的第五届“文华奖”少年组金奖(最小年龄);2015年获第二届“敦煌杯”职业少年组金奖第一名;2016年中央音乐学院“奖学金”比赛,获得古筝第一、民乐类银奖;2016年成功入选中央音乐学院附中“TOP10——亿阳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古筝第一);2018年获第三届“敦煌杯”青年职业组铜奖(以少年组年龄);2018年于“盛世华筝——古筝音乐节”成功首演作品《海之波澜》并获特别金奖(演奏奖);2020年成功入选中央音乐学院“BOB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21年获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王钰还曾多次受邀举办个人音乐会,足迹遍布各地;多次参与CCTV15音乐频道节目录制;多次代表学校进行演出。

难忘恩师谆谆教诲

人一生中无论哪个阶段,都会遇到一些难忘的人或难忘的事。说起周望老师来,王钰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她记得有一次到北京某地参加一个演出活动,临上场前高跟鞋的鞋根突然断了。为了不影响演出,在旁边的周望教授忙脱下自己的鞋给王钰换上。王钰至今还记得当年自己备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之前,找周望教授上课的一幕幕。有一天周望老师生病发烧,本该闭门谢客好好休息,可她一大早仍发短信唤王钰来上课。“周老师特别敬业,认真对待每一位找她上课的学生,绝不敷衍。”跟随周老师学习古筝之后,王钰进步飞快。

令王钰至今难忘的是她几年前参加BOB比赛前,周望老师对她说的一句话:王钰,不管你是落选还是拿到名次,你最终从事的还是你最热爱的古筝、最热爱的音乐。“这句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周望老师的话如醍醐灌顶,令王钰清醒地意识到:功名与荣誉皆为身外之物,如过眼云烟,惟有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会一生一世与人相伴。

“金钟奖”对我是一种考验

谈起金钟奖比赛,王钰非常感慨:“比赛战线拉得很长。备战金钟奖比赛,基本就是半年准备比赛,半年比赛。”王钰于去年四月份直接进入成都比赛,七月份选手们从官网上获取新作品的乐谱,之后她选择了《阳光·大地》。“这首乐曲长达20余分钟。从乐曲时长与乐队的协作来说,对我都是一个莫大的挑战。”王钰接着道:“金钟奖对于每一位参赛选手来说都很辛苦。一轮轮比下来,每一轮都需要20多分钟。在20多分钟的演奏中,需要演奏者始终激情饱满,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尽可能没有失误。”

的确,比赛不仅考验人的演奏技术,对人的心理和抗压能力也是一个考验。我问王钰,比赛是否能体现一个选手的真正实力?王钰回答:真实的实力无法完全体现,我们所有人肯定都会紧张,也会有失误。“古筝除了人的演奏技巧以外,综合素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虽然比赛只用了半个小时,但它可检验人多年来习筝的水平,甚至也是对平时练习的检验。如果说通过比赛我收获了什么,那就是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

王钰告诉我,2021年的“金钟奖”比赛,她与交响乐队合作的新作品是第一次呈现,“当时我们只有一遍合乐时间,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虽然之前我也有过跟交响乐队合作的经历,但那时的排练时间相对宽裕,作品也都有母版可以参照;而“金钟奖”比赛则是面对一首全新的作品,需要选手们根据自己内心的领悟、感受来诠释作品,因而难度很大。”

王钰说:“拿到‘金钟奖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比赛使我的协奏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今后的目標也更清晰了。”

多下弦外之功夫

常言道:功夫在诗外,而在音乐界,这句话就演化成“功夫在弦外”。对这句话王钰是这样理解的:“这个功夫指的是你练的基本功,或是你对一个乐曲的结构、框架处理的一个最基本的素养;弦外功夫是你对周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人文修养。比如说比赛,不是看你准备半年的效果如何,从一开始弹琴那一刻,就决定了你之后的发展。每一次练琴,每一遍的弹奏,都会对你的比赛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功夫在弦外,也在平时的每一次一丝不苟的弹奏。”王钰说,傅聪先生曾说过:敏感的捕捉力对一个人而言非常重要。“如果你对于事物没有捕捉力,你的音乐就没有办法由心而发。感悟音乐,必须‘心之动,才能准确完美阐释音乐的艺术内涵。”心学大师王阳明主张“心若不动,万事从容”,他的修心之学告诫人们“心妄动、行不专、事不成。”而对于从事音乐的人而言,则必须心动,否则他的音乐不足以动人。

用读书延伸精神空间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说过:读书可以延伸我们的精神空间、生命空间。

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多阅读专业以外的书籍,对修养的提升、人格的形成也非常受益。王钰深谙此理,称自己除了专业书籍,也在看一些音乐理论、哲学、美学方面的书。“我对自己的提升要求就是读书,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相信读书会对我的古筝弹奏有很大的辅助作用。”通过阅读,王钰也有不少心得:“哲学对我的帮助是看待事情会更全面,能解答我很多的疑惑,在生活中会更轻松一些,心思会更多放在我的专业和音乐上。”王钰还喜欢看周国平的书,“我喜欢带着思考带着疑问读书,一味看故事情节不是我所喜欢的。王钰认为,干任何事情,一定不要带着功利的目的,“那些大文学家们,他们的诗词歌赋中流淌出来的都是他们人生经历的东西,是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一种发自内心的东西。”王钰的聪慧还在于她会学,她认为学文化,知识点很重要,对知识点的感悟更重要。“并不是你花的时间越多,你吸收的东西就越多。你能从中得到快乐的时候,你学习的效率是事半功倍的。同理,你若能抓住音乐的中心思想,在精神上赋予它更高的标准的时候,你对乐曲的诠释会完全不一样。”95A81FE3-6D7B-4118-A909-841E6BB411D6

继承传统研究流派

王钰称自己比较喜爱古筝传统的东西。“我可能受周望老师的影响较大,她是陕西筝派的代表。从小我在周老师的影响下弹传统乐曲,也听过陕西、河南、潮州弦诗等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我对戏曲也有兴趣。”王钰表示,自己以后可能也会朝着传统这条路走下去。“我现在是大二,未来还有很多时间。古筝有‘茫茫九派,我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做到样样精通的。我现在对于自己的想法就是先从自己家乡——河南,还有临近的陕西这两个流派着手,重新梳理,细致学习,稳步前行。”

王钰没有考虑遥远的未来自己会干什么,她说:“世界发展如此之迅速,对于古筝来说,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古筝是承载着历史的乐器,很多传统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掘、整理,发现它原本的样貌,同时赋予它新的生命。”

演奏者要把握古筝的脾气

王钰拥有的第一架筝是幼儿园老师的父亲送给她的“中州”牌古筝。王钰说,演奏者每个人的手感不一样,对音色的喜好也不同。“我喜欢扎实浑厚的古筝音色,用物化的语言讲,就像故宫建筑这样的存在,拥有厚重感的音色。我会对弦的张力和音色的质感比较在意。”王钰说,目前古筝的品质还有提升的空间。 “当你想将古筝塑造成能够演奏铿锵有力的音质而达不到时,可能这件乐器就需要改进。人需要不断进步,古筝的改进和发展也是没有尽头的。”但她又说:“有时总想着我们的器物不够好,或许是我们没有办法撑起这个器物。如果真的想突破,可能需要从内在发掘,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作为习筝之人,都希望拥有音色好、生命力持久的乐器。因为理想的乐器能够完美阐释演奏者内心的诉求。“好的演奏者会想办法适应古筝,要把握它的脾气。我们耳朵的辨听能力在不断提高,因而古筝的品质也要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演奏者的需要。”

尽情享受学生时光

从古筝的弹奏中,就能感悟到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修养。王钰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她说:“最难的曲子不外乎“金钟奖”中的曲子,《如是》《林泉》《层层水澜》《风之猎》等等,人们考附中弹,考大学弹,考研究生弹,毕业音樂会也在弹,区别在哪里?” 区别就在于不同年龄段弹奏同样的作品,能够从中听出对作品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王钰很年轻,但她想得很远: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在年迈的时候,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虽做不到与二十岁相当的技术,但我如果还能保持演奏状态,我就可以将人生阅历所给予的宝贵思想与技术相融合,在演奏或创作上为古筝事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

问起王钰对未来有何打算和规划?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享受学生时光,好好学习。“现在我还是学生,未来还有非常多的时间是学生。既然是学生,就要珍惜自己的身份,我庆幸自己还是学生,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

她说:古筝毕竟承载了这么厚重的历史,我仅靠演奏并没有办法赋予它更多的生命力。我希望通过不断学习,从创作的角度,从其他方面给予它更多的表现力。王钰有志去探索研究,并有意努力挖掘中国传统古筝中富含韵味的东西,呈现于今后的创作和演奏中。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筝,正是在一代代筝人的推动下,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王钰这一代年轻的筝人会在传承发展的基础上,继续让古筝艺术大踏步向前推进。95A81FE3-6D7B-4118-A909-841E6BB411D6

猜你喜欢
金钟奖演奏者古筝
钢琴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及训练方法研究
学院师生喜获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