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的较高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念深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如何发挥出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情感体会,有效地渗透情感教学,是当前教师十分看中的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教师将道德与法治的教授重点放在情感领域,在情感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注重师生情感之间的交流。文章以在情感领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出发点,分析当前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制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和策略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7-0143-04
一、 引言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教育,而新课改对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方式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如果还是一味地利用之前的教授方式,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还会使得课堂学生对教师课堂的配合度降低,造成课堂效率低,不利于课堂任务的进行。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日常學习中与学生进行的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有意识地将情感交流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的切入点,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情感的体会中,提高对课堂内容的认知,以情感为起点进行讲授,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基于此,文章对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研究。
二、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的现状
新课改的实施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制的课堂起着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进行工作的基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引导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能够提高认知能力,培养更好学习态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结果,关注学生在学习的最终成绩,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所欠缺。在传统的教师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中只是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机械性的掌握,机械地记忆背诵,并非是理解性的记忆,更不会加入情感进行自己情感的融入表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够加入自己的理解,会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内容在情感体验方面效果更差,不能从情感方面上进行更加深入感知,更无法从根本上塑造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感知体会,从而无法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授知识的效果。学生处于特殊时期,青春期的学生会更加发展扩展性思维,对知识的发散程度更深,但教师总是将学生的情感加以禁锢,阻碍了学生道德方面的长远发展。
三、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缺少教育目标中的渗透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擅长将考试的重难点进行着重标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较强的功利性。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进行学习,只是为了能够取得较高的分数而学习,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只是机械地进行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总体水平,忽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只是为了成绩机械记忆,这会对学生道德法制意识的形成造成阻碍。
(二)在情感表达时,知识的讲授脱离学生感知的实际
情感的融入能够为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增加讲授的引入,但是教师在课程本身的教授中会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应用。更多的是将知识点中晦涩难懂的名词进行解释,导致学生对实际应用领域并不是十分了解,在情感的表达中,只是学会了书本中的知识的理解,而在现实中遇到类似的情景并不能够很准确地进行判断和反应,以至于空有知识,而且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师在情感融入时教学方式不完善
尽管新课改已经开始完善,但是仍有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式是比较传统的。只是将重点知识和考频较多的题目进行重点划分,只是引导学生去进行应试的学习。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无法积极地去引导学生体会道德与法治课文内容中情感。教师在进行情感融入时,在教授时进行机械式的灌输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对学习的目的有所怀疑,无法及时地捕捉到学习知识的要点,只是学习教师着重画出的重难点。
四、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的措施
(一)将情感教育融入课程设计中
初中时期的学习,为以后的学习之路进行铺垫,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对与该时期的学生来说,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加入情感的融入,学生在学习时会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理,并且会格外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投入情感。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在该方面的情感表达,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更加深入的课堂设置。在课堂内容设计时,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身心方面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将道德与法治的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积极整合情感与课堂氛围的融合,将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的实践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根据课堂目标设置教学情境,创造良好的平台,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一课时,教师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设计教学内容,收集与教学实际情况的教学示例。教会学生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在讲述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时,最后的拓展空间留有问题询问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成功人士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其特殊品质值得学习”,教师进行示范。如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小时候的王羲之,练字十分刻苦,他练字用坏过的笔,能够堆成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后面有一个小水池,王羲之常常在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水池里的水都被他洗的变成了黑水池,人们称之为“黑水池”。王羲之即使是写字水平已经出神入化,但仍然坚持每天练字。以此为例教授学生即使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不能够放弃努力,以此鼓励学生能够进行终身的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后将自己的感知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课堂最后挑选几个学生进行朗读,学生之间交流感悟,以增加情感的体验。
(二)情感的表达要结合生活实际案例
对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对教师讲授的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了解不深,很难把握其中表达的意义和进行实际的运用。想要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融合,应该能够在情感融入时增加实际案例的讲解,或是与生活的实际例子相结合,能够让学生自行领会其中的含义,增加对知识的分析,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得到自己的见解。对道德与法治之中蕴含的情感力量进行更全面的融合,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进行应用。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将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更好的理解和体会。对枯燥的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听起来比较吃力,教师讲解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课堂效率不高,进行情感的表达只是对知识点有了体会。但是如果将情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就能够很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体验,就能够更好地进行感悟,创设富有情感的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情感的熏陶和对实际生活的判断。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在讲授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在进行课文示例讲解时,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情感方面的过渡。教师在讲授时,将日常生活情境与职业工作的内容和责任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在社会职务分化中,体会责任的重要性。带入情景如美美骑车与大客车相撞,而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失去性命,被报道后世人都怀着悲痛和愤恨,以及遗憾的情感的案例;在行驶的火车车厢中,在得知有老人突发疾病,身为医生职责的人奋力抢救老人,最后老人得救的示例,受到了医院以及社会和老人家属的感激和医院的嘉奖。教师讲授时通过两者对比,让学生体验同一社会下不同成员的要求,以及对社会情感的认识。通过这两个案例的对比,引导学生懂得乐于助人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授“关爱他人”一课时,将日常生活融入课堂学习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感受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去关心他人。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善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氛围感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开始前,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智发展得并不成熟,会有着成人所没有的模仿能力。将学习的氛围带动起来,会使得教师在讲授知识之前有了很好的铺垫。但是对情感的要求会很高,在进行一节课的讲授之前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也要将学习的氛围营造得轻松愉快,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是教授者,学生是主体,是学习者。只有两者之间有着更加良好的、平等的、活跃的气氛才能够带动学生的思维,在进行课文理解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的情景。良好的氛围能够让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学习、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时,应该更好地将情感氛围做到最完整,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讲解时,不仅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也要将情感案例融入课堂的内容中。
例如,教师在教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一课时,蕴藏着丰富的哲理,教师先进行场景的导入。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婴儿从形成到诞生的发展历程,感受母亲的不易和自己到来的幸运,营造浓厚感人的氛围。讲述第一课“少年有梦”时,将海伦·凯勒的经历进行讲解,了解海伦·凯勒的一生以及她的成就以后。向学生提出問题,如“让学生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坚持下去。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海伦·凯勒,该当如何?”让学生换位思考,从而对自己的梦想规划有所重视。在教授“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角色定义为网络伙伴,让学生把教师想象成自己在网络交到的好朋友,利用较为亲切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虚拟的教学。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与自己交流时注意力不集中,教师不能直接进行批评,可以以聊天提示音的场景进行提醒,使得学生能够继续认真听讲,还能够印象深刻。教师尽量让自己能够像虚拟朋友一样进行愉快的课堂情感氛围的引入。让学生感觉自己进入了书本的内容中,逐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以此来渗透学生的情感。
五、 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尽可能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帮助学生建设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学科,该学科的考查方式以理解和背诵为主,由于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中涉及许多专有名词。因此,许多学生在背诵时会难以理解而导致背诵难度加大,这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进而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而利用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学习印象,也可以加深内容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更轻松、容易地把握相关知识点。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不仅要选择与课本内容相贴切的主题,也要尽可能选择贴合生活实际的主题,让学生在讨论时对主题熟悉,从而吸引学生的讨论兴趣,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仔细感受、感知与家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并记录一些记忆深刻的事情,在进行情感教学时,教师开展以“我和家人之间的温暖小事”为主题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记录的饱含亲情的生活小故事,并从讨论中感受亲情的温暖,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通过选择贴合生活的教学主题,帮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进而教导学生珍惜亲人。
六、 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经验较少,因此很容易对事情的理解产生偏颇,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思想观念,这是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以及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建设的。因此,在进行情感教学时,除了要与学生进行内容的学习,教师也要注重聆听,听取学生的看法。当发现学生的认知存在误区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授主题相关知识,也要注意收集、关注学生的看法,以此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控方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结合实践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时,部分学生会产生“国家安全观过于宏观,自己的力量太微薄了,不能为国家安全做贡献”的思想误区,在进行情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聆听学生的看法,并对学生产生正向的引导。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损害国家安全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遭到破坏的严重性,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为国家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事迹,以此鼓舞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正向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遵纪守法就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方法。此外,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实践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事实上,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上述过程中提及的几种方法都是围绕理论教学展开的,教师在进行情感教学时,也要注重实践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办一些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交流,以此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实践活动的方式有很多,教学内容讨论班会、实际案例调研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方式。例如,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心系公共利益——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时,在进行情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举行主题为“我做的一件公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件公益,比如进行义卖、帮助社区打扫卫生等,每位同学做完公益事件后,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在进行学习讨论时分享给其他同学,并发表自己此次做公益的感想。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公益的重要性,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七、 结语
總而言之,情感体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渗透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新课改的要求基础上,教师要对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将情感教育渗透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活动中。渗透的过程是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深入的,着重探索情感在道德与法制教育活动中的联系,寻找合适的契合点进行渗透,循序渐进地、有层次地进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和感悟,产生情感共鸣。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中进行渗透时应该根据现状将情感教育融入课程设计中,尽量将机械的教学方法进行更好的改善;还应该在情感的表达中结合生活实际案例,使课堂内容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善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氛围感。在学习方面,教师应该对学生有着正确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有志青年。
参考文献:
[1]李文杰.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27):97-98.
[2]丁莉丽.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33):127-128,130.
作者简介:王兰英(1970~),女,汉族,江苏如皋人,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