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专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

2022-04-18 18:18易小兰
时代汽车 2022年7期
关键词: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易小兰

摘 要:建立一个系统完整、互相衔接的关于中、高职和本科教育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是目前职业教育工作的核心。按照系统设计、各有侧重、有效衔接、梯度推进的原则,以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为例,研究探索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汽车专业“一个核心、两个衔接、三个阶段、纵横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和课程体系设置,实践三阶段职业人才衔接的培养。

关键词:汽车专业 中高职贯通 专本科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

人社部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其中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约1000万,就业压力巨大,但在全国超2亿的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多万。完全不能满足当前产业转型升级、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对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亟需构建各级各类教育间的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职教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思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因此,为满足产业升级转型、企业技术革新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1 中、高职和本科教育衔接存在问题

1.1 培养目标衔接不明晰

中、高职和本科教育中如何确立科学合理、层级分明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也是确定教学标准的前提条件。目前中职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为主,轻理论、重操作,与高职入学考试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产生错位,使学生很难进入高职进行深造学习。中高职阶段是培养毕业就能直接上岗的技能型人才,本科阶段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项目的综合能力,面对不同岗位的职业迁移能力,成为懂理论、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专本科衔接过程中大多通过增加课程内容范围、用专业理论教学替代职业技能教学,将服务取向转为管理思想等方式实现,这种衔接方式太过简单,出现课程设置重复、内容脱节等问题,导致学生在进入本科阶段后,学习困难、挂科率高,最终的结果使理论和技能都没有学好,职业教育体系架构反而使得各类人才培养的界限变得模糊,学历提升却造成了综合素质的消解。中高职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职业与普通教育两种类型的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应有一定的差异性与连续性,实现中高职、本科教育体系化就必须明确每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

1.2 课程体系缺少统筹设计

中高职贯通、专本科衔接教育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中高职院校课程内容安排上更加强调职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训練,对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对较弱,部分文化课程学时设置相对较少,导致文化基础课脱节、专业理论课部分重复、专业技能课倒挂等问题。首先是文化基础课,如中、高职与本科合作“3+2+2”,中职和本科阶段都会开设如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中职阶段开始的此类课程同普通高中相比,相对简单,未兼顾到继续升学学生升入高职的需要。本科高校开设基础课程时并没有考虑中职生的水平,导致中职生进入本科院校后,补考或重修率高于统招生。其次是专业课程方面,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对岗位就业能力的训练,讲求适用性。本科教育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讲求方法论,教学内容滞后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导致很多大学生空有一纸学历证书,毕业即失业。此外,专业课存在重复开设现象,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多数合作高校主要考虑统招生和教师工作量问题,教学内容并没有针对专升本学生的进行调整,并不真正反映合作培养的人才培养特点和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发展规律,对课程设置的有序性、整体性及关联性等没有整体构建的理念。

1.3 协同互通机制不完善

在中高职贯通培养方面,我校具备办学条件,包括稳定的师资队伍、健全的实训设备、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 但在专本科衔接方面,由于合作院校间固有资源差异降低了合作的主动性与亲密度,在“两校两制”模式下,部分高校之间的合作没有深入到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教师研究等基本环节。在资源建设缺乏沟通的情况下,其专业培训目录下的教材选择,内容梯度不明确,难以把握。缺乏校本教材规划,它们之间的联系不畅,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2 设计思路

2.1 以岗位能力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在当前工业互联网背景下,“科学-技术-生产”价值链条中复杂的社会分工催生出各种各样的新兴职业与岗位需求。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级各类教育需明确所培育的人在这一链条上相对应的位置,从就业岗位入手,分析岗位特征、工作任务,据此确定所需的知识、技能及能力结构。中职阶段主要培养面向汽车制造、销售或汽车售后服务方向的基本技能人才,注重单项能力,兼顾综合能力,要求学生熟悉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维修企业的运作模式,具有能在汽车生产、机电维修和汽车销售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知识基础;高职阶段培养面向汽车制造、维修、零部件管理、销售和保险理赔、车辆评估和公估等服务和一线生产管理岗位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更深入掌握现代汽车基本知识,对汽车所运用的前沿技术及新能源汽车技术深入了解,对汽车技术领域的发展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掌握更为复杂的技能,如汽车机电故障检测、诊断和维修技能;应用型本科阶段培养面向汽车研发制造和运用维修等从事汽车及相关产品设计制造、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市场营销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各种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现场实际技术问题、进行生产现场管理和监督。

2.2 一个核心、两个衔接、三个阶段、纵横一体

在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上,笔者认为应当遵循“1231”的设计思路,即“一个核心、两个衔接、三个阶段、横纵一体。”一个核心是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分类进行三阶段课程的转化,形成专业核心课程;两个衔接是指中高职贯通式一体化培养和全日制、自学考试专升本双渠道衔接,打破高职教育“天花板”,使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高职学生学历空间不断扩大,实现产业需求、学生成长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分别是中职阶段、高职阶段、本科阶段,设计体现各阶段目标的教学一体化课程;纵横一体就是指纵向来说,要阶梯式设计课程,实现教学内容的一贯性,教学难易的递进性,尝试学分积累以及互换互认,避免课程重复或断层。横向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产教融合、双证融通与普通教育相对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3 模式设计

3.1 专业调研

专业调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调研汽车制造业、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以确定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知识、技能、素质要求;二是調研该专业学生生源结构,以确定人才培养的起点;三是调研我省职业院校该专业教育教学现状,以明确中高职、本科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和开发的基础。在明确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情况和兄弟院校的教育现状确定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见表1),最后依托职教集团平台,通过校校合作确定各培养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学制、课程与教学内容、管理模式与工作机制等关键问题。

3.2 构建“岗位导向、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模块式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是:以“岗、课、证”相融通为指导构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即通过对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职责进行分析,统计出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选择对应支撑科目构成课程体系,按双证融通原则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构建教学模块,并以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为依据排序这些模块,按工学结合模式设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三阶段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职业的延续性、能力培养的偏重,准确把握学生未成年与已成年的不同年龄段和身心特征及学习特点。教学课程设计一体化包括五个板块的课程,即公共基础文化课、专业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五个一体化在横向、纵向之间有效贯通,不是中高职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突破原有中、高职教育的学生直接面向就业的课程结构,转变成以服务发展为基础,促进就业为导向,按模块之间、课程之间内在逻辑“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原则有序安排各项课程。

中高职与本科贯通衔接教育是培养基于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兼具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并侧重技术教育的本科层次教育。根据专升本考试流程(如图1),在高职阶段注重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专业科目的的深度学习,以保证专升本考试成功率,特别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在三阶段培养中突出衔接专业在课程设置、培养规格、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最终形成中高职衔接、专升本的课程体系。

3.3 搭设“中高职贯通、专本科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

中高职贯通方面,建立“高职院校牵头、职教集团运作、中高职双向互动”工作机制,创新“一体化培养工作定期研讨、中职教师定期专项培训”管理模式,打破“单位”行政壁垒,保障中高职衔接管理落实到位,实现管理工作的全程对接。专本科衔接方面,与主考院校四川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和西华大学合作,设机电工程、市场营销等自考专业,通过教学计划对接、课程免考认定、业余授课,开辟自学考试专升本新渠道;与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和乐山师范合作,铺设全日制专升本渠道,以选修课、强化班等形式开设英语、数学专升本长线课程,大幅度提高全日制专升本主渠道升学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

[2]王琨.中高职及本科教育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

[3]鄂甜.中职、专科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层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

[4]闫震.中高职护理专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

猜你喜欢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精益管理理念的汽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加强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信息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