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萍
摘要:在教育领域,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段期间,不少教师都十分关注和重视道德与法治課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基础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并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小学在品德和法治方面的情况如何。在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学效果逐渐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在这一概念下加强学生学科知识的具体策略,以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学科素养;课堂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
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积极生活方式、德育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科目。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的德育和法治素质、健康生活质素等范畴内,持续发展的质量。这对于学生在道德和法治教育中发挥核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加深学生对有关道德和法治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现时小学存在教师忽视学生基本角色的问题,教学内容太过简单,没有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效,不利于学生有关学科的学习发展。
一、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忽视学生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教师开始重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作用,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自主学习过程的实践指导,在课堂上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但是,一些小学教师在道德和法治教学方面的能力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而且学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课堂内容过于简单,缺乏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
部分小学道德及法治教师主要根据教材进行授课,并通过扩展和开发教材内容。这导致大多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下降,没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最终导致降低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
(三)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教学方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深切关注传统的小学道德及法治教学模式持续发展,以及小学教师在道德和法治方面的能力有限,现时大部分小学在教授道德和法治方面缺乏创新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既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又不能有效利用学生的主观动机,这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动机下降,导致教学质量提升不力,学科教学也不见成效。目前,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很少分析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制定课程,并经常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新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关注未来的教学工作,积极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德治素质。
二、立足学生本位,强化学科素养教学的策略
1、生活导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育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和传承,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工作者。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建立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小学生几乎没有发现和感知生命的能力,但他们也有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语言的能力。教师在介绍过程中使用生活化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认同感,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为进一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此外,生活的介绍也方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教师通过面向生活的提问完成了本课程的介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为下一个教学内容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此外,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现实的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多元途径,提升课堂的实际效果
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不仅可以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的目标,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们不仅要真正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内涵,还要结合实际问题思考理论知识在现实环境中的应用,以提高课堂的真实效果。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这种场景氛围中体验和感受,从而获得更多的实践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问题,并相互启发。在课堂介绍阶段,教师可以使用情景法播放一些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交通事故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的教学方法,通过分组和回应来提高教学效果。提出问题后,学生可以立即举手回答,为正确答案加分,并推断错误答案的分数。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可以获得“先进学员”的称号,老师将颁发奖状。
3、引领过程,锤炼学生的学科素养
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方面没有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小学生几乎没有社会经验,对世界的了解也很肤浅。如果他们想要感知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能力,就不可能依靠学生自己的理解。教师要在整个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这种引导不能过份,不能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走得太远,但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速度。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情境相联系,从而达到调节学生主体素养的教学目的。当学生独立思考并参与课堂时,教师应始终观察学生的趋势;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提醒他们,并将他们带回课堂;教师应该发现学生在思维方向上犯了错误,没有及时抓住要点,并做出回应;当课堂节奏松散、混乱时,教师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课堂秩序和课堂效率。
结束语:总之,加强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改革,加强学生课程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新时期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有效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真正需要实施小学生道德和法治精神的培养,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因此,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发展需要,深入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利用丰富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加强合作研究和讨论,丰富课外实践学习,有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在道德和法治学科中实施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风梅.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改革[J].科幻画报,2021(02).
[2]管依娜.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改革[J].新课程(上),2018(12).
[3]徐邦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