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养成来源于于我们平时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传授学生积极、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有目标、解题有根据,才能产生兴趣。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发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得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的内涵、理解知识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组织学生进行恰当的操作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去发现。
例如:七年级“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教学,我事先让每位学生准备用萝卜、土豆、冬瓜等材料制作的正方体上课时我只提了两个问题:“用一个平的刀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截得的面是什么形状的面?把一个正方体的纸盒展开后,有些结论是永远不变得,你能找出来吗?”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找出结果。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兴奋地心情,学生们开始了自己的动手体验,最终他们得出结论,以为面与面相交成线,所以刀面与正方体的相交能得到三、四、五、六条线,所以能得到三、四、五、六個面,对此我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因此,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特征和认识逻辑结构,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直观教具辅助,精心设计,把抽象、枯燥的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让动态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动员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学知识的梦想。把他们培养成爱动脑、爱思考、喜欢学习的学生。多媒体教学变化多、内容生动,教学方法新颖,所以能有力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能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课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提高课堂的质量,也能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对于能否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极大的好处。
例如:“勾股定理”的证明显然是一个难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碰到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定理。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拼图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作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让它们运动并分别与边长a、b、c的正方形拼成两个边长分别为(a+b)、(a-b)的正方形,由面积公式学生不难证明出勾股定理。
四、通过竞赛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社会性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发人的斗志,调动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取优良成绩的手段之一”。例如:在教学中可举行因式分解、整式乘除、一题多解的竞赛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培养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他们走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