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东
摘要:中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二十多年来,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劳动素质教育却没有相应的发展,成为了中学阶段素质教育的短板。劳动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磨练坚強的意志力,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实践观。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生进行劳动素质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对如何在初中阶段践行劳动素质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劳动素质教育;养成
引言: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当前许多初中身身上许多不良表现可以观察出,我国的素质教育还需要不断加强,尤其是对初中生的劳动素质教育。国家的人才发展规划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密切相关,这不仅仅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整体局面,更关系到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因此,补齐素质教育的短板,积极发挥劳动素质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
一、劳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1、劳动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不少初中生身上仍存在许多不良的行为,因此加强初中生的劳动素质教育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中学阶段,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身体魄,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还能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领悟在劳动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在此过程之中,找出劳动的重要价值,并树立起重要的劳动观,进而影响到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认识。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劳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扩宽自身的视野,提高与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最终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初中阶段践行劳动素质教育十分重要。
2、劳动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最初也是起源于劳动的,教育的过程和最终目的也是为社会提供生产劳动实践者。原始教育主要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有经验者向无经验者进行口耳相传式的知识传递。在古代,社会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教育和劳动是相互分离的,因此古代教育也培养出了两种极端的人:一种是“两耳不听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另一种是只会进行生产劳动不懂任何文化知识的农民。到了现代社会,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工业时代到来,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技术成分增加,体力劳动者也逐渐向半体力和半脑力化转变,社会不再需要只会出苦力的劳动者,也不再需要只会读书的劳动者,更多是需要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劳动者。在以知识价值为主的今天,劳动者的素质对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教育主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主。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推动下,现代教育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再次回到了传统的教育时代,教育与劳动发生脱离并走向独立。但是,这种独立和分离的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应试教育现象的出现,学校和家长开始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这种无劳动式的教育使孩子的学习成绩虽然高但是整体的能力却很低,缺乏劳动素养,缺乏能够支撑自身在生活和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技能。因此,在现代的素质教育中加入劳动素质教育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中,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初中生劳动素质教育践行的基本途径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
劳动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初中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去适应俭朴的生活方式,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它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践行劳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是最为重要的,这时学生能否养成正确的劳动观,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的基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提醒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坚决批评“”衣来伸手,翻来张口“的懒惰行为;多向学生灌输一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例如,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多带领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纪录片。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地给学生做示范,为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打牢基础,埋下种子。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活动
参加劳动是劳动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多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活动,学生只有在劳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领会到劳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让劳动素质教育更具有说服力,保证其实施的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例如,在植树节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积极的参与植树活动;劳动节带领学生们去社区劳动,做交通志愿者;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在重阳节去到敬老院给老人打扫卫生,清理衣物;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可以每周组织一次大型的校园清洁活动;在家里,家长可以多鼓励学生参与家庭的日常劳动,并要求学生记录在劳动过程中的感受和细节。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在校内建立专门的劳动实践基地,来对学生进行劳动素质教育。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劳动实践活动,来发现劳动过程中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意识,最终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3、将劳动纳入学生品德评价
劳动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践行劳动素质教育,学生可以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内容纳入到学生道德评价体系之中,客观评价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况,并及时对学生在劳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将此记录到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并算入期末的考核,与评奖评优相挂钩,对积极参与的同学提出表扬和鼓励,参与少的同学多多进行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这样一来,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此外,学生劳动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学校对学生劳动素质教育有了一个判断标准,从某种程度上更好促进了学校进行劳动素质教育的规范化。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劳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对学生实际的劳动实践情况及时建立科学完善的道德评价体系。不能和以前一样只记录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绩,应当对评价体系进晚上,丰富评价的维度和内容,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真实评价,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评价内容不断优化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有效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劳动素质教育是初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在日常的素质教育活动中,需要多增加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和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劳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实践观,不让学生成为一个“只会读书,不会动手”的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0(01).
[2]周秀平.劳动教育就是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8-11-09(第 2 版).
[3]王苇,蒋玮荻.劳动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与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20(10):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