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松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通过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将学生逐渐引导到“自主、合作及探索”的学习道路上来。同时,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探索与研究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拓展学习思维,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开放、自由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做、敢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完成对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从分享式教学的应用情况来看,这是一种提倡通过积极情绪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式。在分享式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前置学习过程及课堂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进行耐心解答,同时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使他们在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氛围中对学科知识展开探索,与同伴一起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享式教学;构建理论;应用实践
一、分享式教学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已有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了分享式教学模式,从整体应用情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使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提高,也获得了不少师生的好评。但是,仍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分享式教学认识不足,重视程度及支持力度都不够,没有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出分享式教学的优势。部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偏向于形式化,即教学思维仍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没有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学生群体互动沟通较少,未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也没有动力主动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
此外,笔者还发现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都较低,对自身从事的教学工作的理解存在偏差,未能给予学生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导致学生也不太愿意接近教师,即便是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也不会在第一时间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
二、构建分享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鼓励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分享
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必须对这一点有清晰的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重要任务,使他们拥有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能力,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学习。
例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師将图形画在黑板上,然后围绕图形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但很多学生初次学习几何知识,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理解和吸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对图形知识产生疑惑,认为其学习难度较大。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仅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可谓得不偿失。针对此类知识,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鼓励他们将学习成果与同学分享。
长方体与正方体等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如学生用的文具盒就是标准的长方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具有相同形态的物体,然后让学生画出不同角度的视觉图,数一数一个长方体究竟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及多少个顶点。当然,学生也可以不画图,而是直接观察物体。等学生观察完毕后,教师可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对存在疑惑的地方进行沟通、交流,并鼓励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对新知识展开思考,如“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都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呢?”“若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完全展开,我们将获得什么样的图形呢?”
(二)对统一意见进行分享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观点不一致的现象,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在分享式教学中,学生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分歧就不足为奇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持有相同观点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然后让观点不同的小组展开知识辩论,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有些学生认为若边的长度相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与正方形的面积一样,有些学生则不这么认为。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等到讨论结束后,再将他们的意见进行总结、归纳,并给予适当的分析与评价。在此过程中,双方的“唇枪舌剑”其实就是知识和信息的交换及分享,为了让对方接受并认可自己的观点,双方都会不遗余力地挖掘书本中的知识要点,并反复分析对方观点中的漏洞。这样一来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完善了知识结构与体系,同时活跃了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做好数学分享教学时的指导工作
(一)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为确保分享式教学的整体质量,笔者认为,在分享式教学过程中有几个要点是教师应注意的,即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能急于让学生展开讨论;要把握好思考与分享的时机,若思考的时间不够,分享信息的质量必然低下,而若是分享的时间不够,则无法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信息互换。
例如,在“小数加法与减法”的分享式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整数加减与小数加减的异同,使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再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在与同伴的分享中有话可说。
(二)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都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这一点在分享式教学中尤为重要[5]。为保证分享学习的有效性,学生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而应努力找出他人观点中的亮点与纰漏,并给予客观的评价。如果学生自顾自地表达观点、无视他人评价及过分以自我为中心,都会影响分享学习的效果。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自己不再是课堂上的“主人”,而且现代教育也不提倡“一言堂”,这就为分享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应用机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堂交给学生,利用分享式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多分享、多探索,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平. 浅谈小学数学分享灵动课堂构建的“点睛”之策[J]. 考试周刊,2020,(17):93-94.
[2]冷更良.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分享式课堂[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9):62.
[3]关荣. 创新数学课堂模式 让学生学会分享[J]. 辽宁教育,2018,(13):58-61.
[4]汪颜青. 分享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 考试周刊,2017,(7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