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零起点”应从量变走向质变

2022-04-15 11:15林锡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2期
关键词:零起点课程建设双减

林锡江

[摘 要]“零起点”基于“减负”背景而提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义务教育阶段各校都有各种的思考和实践,但这些实践更多的还是停留在量变的层次。“双减”背景下,“零起点”更需要从教学走向课程,从量变走向质变,学校需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去办教育,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可贵的好奇心,让他们在生态、安全、快乐的氛围中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关键词]双减;零起点;课程建设;量变;质变

[中图分类号] G6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6-0005-03

“零起点”就是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去办教育,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可贵的好奇心,让他们在生态、安全、快乐的氛围中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如今,在“双减”背景下,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零起点”的教育问题。

一、量变走向质变的“零起点”课程建设

打造“零起点”课程,目的就是为了让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通过“零起点”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并开始各个学科的学习,逐渐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初步了解并认可教师和校园,顺利地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以更积极、热情的心态接受自己的小学生身份。因此,一年级新入学学生的学习现状、身心状态,是课程内容设计的根本。

1.课程时间序列及阶段目标

作为一个短期的过渡性活动课程,肯定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和活动安排。因此,“零起点”课程应尽量聚焦在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并将重点放在开学第一个月和第一周。

开学第一周:认识自己的新身份,初步熟悉校园环境和教师、同学,并能以新奇、松弛的状态迎接每一天。

开学第一月:基本熟悉校园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初步掌握不同时间段、不同学科的基本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初步认同自己的新身份。

第一个学期:适应校园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基本形成各方面的常规,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角色转换。

2.课程内容的能力指标及基本框架

为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快地认同自己的新身份,适应小学校园生活,“零起点”课程从能力角度,细分出情感态度、常规养成、学科技能三个方面,并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

从上图可以看出,三个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孤立的、割裂的,它们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与学科相融合、与活动相融合、与其他能力相融合的。

3.课程内容的具体安排及解读

“零起点”课程内容的新授,主要集中在第一周。在这一周里,结合常规教学内容,根据“零起点”课程的能力目标,横向、纵向通盘考量,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学校还结合校本资源,开设了极具低幼特色的绘本课程。借助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零起点”阶段的种种问题。

以一年级某班为例,学校安排课表如下(表1)。

(1)横向,与各学科链式整合

细读各学科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在设置内容时,已经或多或少地考虑到了“零起点”教学。因此,“零起点”课程的教学内容,就可以以常规养成、身份认知为线索,进行整合。比如,用餐常规的养成,可以落实在数学、语文、体育、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中,将这些学科进行链式整合(表2)。

当然,从认识餐厅到学习排队,从听教师介绍到听学长或学姐介绍,教学的场和参与的人都围绕一年级新生发生着顺应和转变,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过程。

(2)纵向,与单学科线性整合

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零起点”課程的教学内容可以与单课程无缝对接,持续深入。以语文课程为例(表3):

其中,《我是小学生》教材设计2课时,实际教学4课时;《我爱学语文》教材设计2课时,实际教学3课时。课时拉长,保证教学增量。

同样的,考虑到体育课程中学生活动较多,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在设置“零起点”课程教学内容时,第一周的体育课承担了大部分的安全教育内容。

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教学方式的微调,语文课、数学课、音乐课、美术课既承担了原有的国家课程的教学任务,也兼容并蓄地承担起了“零起点”课程的教学任务,小小的改造,背后是学校深深的思考。

二、双向奔赴的“零起点”课程实施

“零起点”课程教学,是一项师生联动、师师联动、家校联动的重要工作。因此,在“零起点”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合力推进,双向奔赴同一个目标。

1.教师“跑”起来

(1)观念先行:召开“零起点”专题会议

“零起点”课程不应该止步于应付各级“检查”的任务层面上,要让“零起点”教学真正发生,教师和家长都需要改变观念。因此,在深度解读各级各类文件后,学校需要召开全校教师会议和一年级任课教师专题会议,统一认识。

首先,学生并不是真正的零基础,而是个体之间有着明显不同的知识储备。召开专题会议,是希望所有教师明白,“零起点”教学最大的意义就是认可和接纳学生的不同。面对已经涉足教材知识学习的学生,就让他们更多地参与阅读和活动;面对完全零基础的学生,就精心辅导,关注个别提升。

其次,“零起点”课程的执教教师,并不仅限于语文、数学教师;同样,常规养成能力的落实,也不止由班主任来完成。每个学科的教学,都将承担“零起点”课程的情感态度、常规养成和学科技能目标。

(2)常规紧随:备课、改作业,以小见大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备课、改作业是重要的环节。备课要体现基础性和拓展性的结合,尤其是基础性知识的教学,务必扎实,人人过关,如语文的拼音教学,数学的20以内加减法,这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学校以集体备课、交流设计、教导处检查等方式来提高备课、改作业工作的效益,各教研组则需要组织专项的优点及不足的探讨活动。

(3)样例展示:“零起点”在一言一行中

学校以一年级中“零起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榜样,通过拍摄录像课、展播录像课、点评录像课、微课等,放大教师的一言一行,取样教师的每一个活动设计,以此给其他教师提供“切片式”的教学和管理的样例。

(4)调研推动:打开教室的门,一起来见证

一个月后或是学期过关,教导处开展观察调研活动。开学初,教导处就将《“零起点”观察量表》发放给各学科教师,让教师明确观察的具体项目和标准。调研时,由学校校长室、教学部门和德育部门联合,组成若干个观察小组,随机蹲点某一个班级半天。于是,“零起点”观察调研就被细分成一个个小项目进行定格与评价:课前,学生会做课前准备吗?课始,学生会马上静下来听课吗?课中,学生在这一节课里能坐得住嗎?能倾听多久?表达水平怎样?

无论是资深教师,还是新手教师,所有的一年级教师都开放自己的课堂,各科教师都至少执教一节公开课。观察小组通过半天的蹲点,仔细观察教师——是否认真投入,激情洋溢;观察学生——是否能够认真倾听、积极表达;调查课堂作业本——是否认真完成、认真批改。

2.家长“请”进来

无论是什么教育内容,教师始终是学校坚实的后盾和忠实的合作伙伴。因此,“零起点”课程,从建设到实施,都应该得到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把家长“请”进来,是实施“零起点”课程的重要一环。

(1)计划共明:“零起点”告家长书

学校通过公众号推送《“零起点”告家长书》,告知家长这一课程建设的意义。同时,各班转发“零起点”教学工作的相关文件和教学进度安排,让家长了解、比对教学进度,明晰用意。如此,家长既不会过度焦虑,也不会提前施压。

(2)携手共进:“零起点”家长会

除了“纸上谈兵”,面对面的交流更为重要。家长会上,学校可以为一年级的家长细细解读“零起点”工作方案,让家长意识到只有家校携手,才能让孩子们更有学习的劲头。“零起点”并不是要学生归零,而是要我们不焦虑,目标不越级,要重视习惯、重视活动,帮助学生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3)教学共勉:“零起点”家长课堂

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家长们都非常关心。对此,学校举办家长开放日,或是把家长请进教室,或是通过“钉钉”向家长直播课堂状况。同时,学校还发起问卷调查,以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主要关注对象,向家长询问“入学来的学习感受”等相关的问题。其实,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品行教育,也都非常理解学校的工作,学校的开放与坦诚更能赢得家长的支持和感恩。

总之,“双减”背景下,学校更需要关注一年级新入学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想要一年级新入学学生的兴趣、习惯、能力均扎实发展,学校就必须放慢知识习得的脚步,放慢学习和生活的节奏;教师不去期待学生入学前就掌握学科知识,转而去接纳和欣赏学生的“0趣”和“0真”;家长也与教师“手拉手缓缓走”,帮助学生启动各类阅读,使其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爱上各种活动,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爱上小学的学习生活。这样,先慢后快,就能实现学生从“0”(幼儿园小可爱)到“1”(一年级小学生)质的突破。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零起点课程建设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山东、福建严格实施“零起点”教学
零起点汉语听说教学中的交际性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