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微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20 万人死于食管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仅次于胃癌,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占世界食管癌发病率的47.13%,居世界首位[1]。目前,食管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早期根治性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最常见的手术方法是利用胃组织重建食管,因为胃组织与食管的长度基本相同[2]。食管切除术后,由于食管括约肌、胃底食管夹角等原有的抗反流机制受到破坏,及食管癌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应通过开胸进行,术后患者疼痛剧烈,不敢咳嗽,痰无法恢复,肺部感染率高,手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术后康复,由于活动受限,患者更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术后并发症除对症治疗外没有专门的治疗方案。临床研究显示,有效的呼吸训练可减少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的几率,缩短患者适应食管重建的时间[4]。本文旨在探讨腹部按摩结合床上主动运动训练对食管癌术后的有效性,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 月~2020年6 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心胸外科治疗的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3.30~61.50 岁,平均年龄(51.80±3.24)岁。试验组患者年龄43.70~62.90 岁,平均年龄(52.90±3.3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诊断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同意手术治疗的患者;无心、肝等器质性病变患者;无滥用药物史患者;有能力进行呼吸训练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有其他原因引起胃食管反流情况的患者;精神病患者或有智力障碍的患者;合并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患者;有胃、十二指肠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食管癌手术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术前讲解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减少术后肠粘连,以及预防静脉血栓。引导患者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并少量进食以减轻胃食管反流症状。食管癌术后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院后通过电话或现场随访填写不良反应,了解胃食管反流情况及康复情况调查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腹部按摩结合床上主动运动训练,具体措施如下。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床上主动呼吸训练,同时为患者提供指导手册,确保训练的正确性,确保所有患者出院前都学会了正确训练方法。床上主动呼吸训练:患者采用仰卧位,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并采用阻力呼吸训练装置进行辅助训练。横膈肌呼吸训练:患者采取仰卧位,双腿弯曲,放在床上,用力深吸气,之后,患者的手轻轻放在肋骨上,此动作在患者术后5 d 开始进行,保持3 次/d,20~30 min/次,后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缓慢深呼吸,并且配合肢体自主活动等功能锻炼。术后7 d,指导患者卧床进行上下肢运动,患者双上肢平放,十指伸直后,进行握拳及屈腕运动,之后以腕关节为轴,挥掌。下肢运动:患者下肢并拢,做踝关节屈伸运动,确保每个动作到位,以达到拉筋膜、活动关节的目的。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患者排空膀胱后,采取平卧姿势,之后弯曲双腿,按摩患者腹部,用手掌放在患者下腹,从下腹向上揉搓患者右上肋骨,推至下肋骨,顺时针按摩10~30 次,之后逆时针按摩,2 次/d,持续20 min。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①治疗后在患者床边检测FVC和FEV1,由同一技术人员对每例患者检测4 次,每次检测之间间隔一段时间,取平均数,并计算FEV1/FVC。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吻合口瘘。③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 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各维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④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两组分别于治疗后进行胃食管反流症状程度评估,胃食管反流症状包括胸部烧灼感、恶心、反酸打嗝、上腹部饱胀,用症状发生频率判定:1分:5 d 以上发生1 次;2分:3~4 d 发生1 次;3分:2~3 d 发生1 次;4分:1 次/d。得分越高则胃食管反流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FVC、FEV1/FVC、FEV1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胸部烧灼感、恶心、反酸打嗝、上腹部饱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每年的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着患者健康。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手术后能提高生存率,食管癌手术一般在胸腔进行,会影响胸腔活动性。患者手术后,胃向上移动压入肺,使肺扩张受限,影响患者肺功能,食管癌手术术后并发症多,故预防术后并发症、减少肺功能受损是非常重要的[5]。传统术后康复训练通常不包含术后肺功能的锻炼,考虑到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康复与其肺部功能的康复有密切联系,故本研究采用腹部按摩结合床上主动运动训练来恢复患者的肺部功能,通过反复刺激运动,增强患者膈肌的活动性,增加患者呼吸能力,同时对患者联合锻炼下肢耐力,来刺激其血液循环,加速全身血液循环,增加患者的临床康复能力[6]。据相关调查,约72.43%的食管癌患者在早期就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并且在术后早期,患者营养摄入逐渐减少,引起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同时,患者围术期进食不佳也会引起吸收障碍,加重患者术后营养不良情况,影响其术后康复[7],通常术后进行促进胃肠蠕动训练,可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同时配合腹部按摩功能训练,能促进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帮助患者恢复术后胃肠功能,缩短住院时间[8],并且腹部按摩可以通过按摩患者腹部,使患者达到理气、调和肠胃的效果,其能增加患者胃肠器官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既能加强胃肠蠕动,又能有效促进患者直肠内容物的排泄,能有效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同时腹部按摩结合床上主动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带动患者腹部肌肉的运动,从而促进胃肠蠕动,深呼吸运动可以带动患者腹肌和膈肌交替上下运动,从而促进胃肠蠕动,能有效刺激患者肠道内分泌,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防止患者发生其他术后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5]。
综上所述,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腹部按摩结合床上主动运动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有良好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