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四有”课堂教学机制建设研究

2022-04-13 05:58郭隆刚
现代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学校

■ 郭隆刚 郑 瑜

一、问题的提出

2021 年5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要将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将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怎样落实好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如何直面问题、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地?这成为摆在教育人面前的一道重要思考题。面对这个思考题,我校积极行动,在学生和家长层面开展服务需求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学业质量”是现阶段家长最大的教育焦虑,75%的家长担心“双减”后孩子的学习负担减轻,难以保证学习成绩;80%的家长希望课后服务能进行个性化学科辅导。学生则对于课后服务方式关注较高,63%的学生希望学校能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发展兴趣爱好;58%的学生希望能通过课后服务放松身心,学会与他人沟通。通过调研,摸清需求,摸准了家长的焦虑点,也宣传了国家的“双减”政策,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学校“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并持续通过学校官微、家长群等渠道宣传“双减”政策和学校策略,主动发声,回应社会关切,缓解家长焦虑。

一学期以来,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至精至诚,维实维验”的校训精神,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知识为基、能力为要、低负高质、全面发展”的绿色质量观,把课堂教学作为质量提升的主阵地,精研学习规律,传承教学优势,探索特色高效教学路径,形成了以“有趣、有效、有参与、有思维”为基本要求的“四有”课堂教学机制;实施“课业辅导+体育锻炼+综合素质拓展”的课后育人服务,探索出了在全市乃至全省领先的典型经验,为落实“双减”政策贡献出实验智慧和实验样板。

二、“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四有”课堂教学机制内涵和关键

好课堂的标准是什么?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学校以师生为本,以学校“精诚”文化为旨归,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课堂建设基本内容,以“有趣、有效、有参与、有思维”等要素构建“实验好课堂”的指标,扎实开展“四有”课堂系统建设工作。在学校,“四有”课堂深入人心,已然成为实验人的教学理想。

(一)“四有”课堂教学机制的内涵

“有趣”具有“有味”“生动”“富于变化”等含义,有趣的东西容易激活和唤醒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学生的热情。“有趣”是“四有”课堂的激发点。有趣的课堂呈现出富于变化、学生乐意参与的生动局面。有趣的情境设计、活跃的课堂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有趣的关键。知识在一定的情境或项目中完成,课堂上拒绝纯知识化的讲解,创设具体情境或项目,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因为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感受到成就感。这种真正的收获,保持了课堂上有持久的兴趣。真实情境下的课堂学习,培养的不是“解题”“做题”的能力,而是“解决问题”“做人做事”的能力。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的目的,有效果。“有效”是“四有”课堂的着力点。“有效”课堂表现在尽可能多地完成教学任务,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内容。课堂有效应做到:从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出发,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依据目标和学情组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优化,单位时间里教学效率高;关注学习者的参与度;组合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课堂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有效性。

“有参与”亦作“参预”,亦作“参豫”,预闻而参议其事,介入、参加的意思。“有参与”是“四有”课堂的“关键点”,表现为“安全与热情”。“有参与”的课堂是指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安全的教学氛围,呈现这种课堂教学局面,需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有参与”的课堂突出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设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任务,通过学生与教师、与其他学生、与课程资源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有思维”是指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其中几个或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来解决问题。“有思维”落实“四有”课堂的“核心点”,表现为“关注与生成”。“有思维”的课堂上,学生能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2]“有思维”课堂核心是学生的思维活动,以诱发认知冲突为特征的教学引入、以自主建构为特征的教学过程、以思维监控为特征的教学反思和以灵活运用为特征的教学迁移。

(二)“四有”课堂教学机制的关键点

一是教师备课阶段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的解读。二是按照课程标准和学情设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三是有严谨的教学板块,每个板块要落实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以“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的思想指导来进行教学设计,列出学生的学历案,确保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四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陪伴、协助、督促下探索,不仅习得相应的技能,更掌握学习的方法,其核心是发展了思维。五是与生活、生命相通相融,从知识的丰收转换为生活的丰富、生命的丰盈。不仅实现知识及其背景的复现,而且会激活师生横向的生活与纵向的生命,实现学科育人的理想目标。正如雅思贝尔斯所说的那样:“教育就是引导‘回头’,即顿悟的艺术。”[3]这是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也是课堂教学追求的必然结果。

三、“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四有”课堂教学推进路径

(一)加强全程设计,谋划推进指向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

“双减”以来,学校教科研团队梳理出落实“四有”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三条途径:一是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二是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三是指向素养的教学变革。

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转化为自下而上的自我诊断,与北京师范大学E 智慧诊断团队合作开发“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全方位诊断评价体系,包括学校领导力、教育教学、学校文化、课程、学生非学业发展、安全、资源等八个方面。诊断工具设计侧重师生的真实体验,比如“老师的教学能否带给你收获”“能否感受到老师对你的个别化关注”“教师的教学是否风趣、幽默”等。通过诊断帮助学校认清全局,让每一个组织单位和个体看见自我,以诊促建,实现学校在“为了学生快乐成长、有效学习和教师幸福工作”的方向上破局发展,诊断文化已然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品质的评价,既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力,也关注影响学业质量的各种主要相关因素,如学生学习中的学习投入、学业负担。二是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既关注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即学习效果,也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把学生的成长放到评价的原点和中心,让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形成了科学提升学业质量的路径和良好氛围。

指向素养的教学变革。随着高中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老师们应时而动,进行指向素养的教学变革。如果一个个的知识点是钢筋水泥,那么素养就是功能齐全、坚固美观的房子。显然,破碎的知识无法承载培养素养的目标。老师们在课标、教材、学情基础上通过提炼整合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大任务来组织一个单元教学,做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改进学历案,将其作为明确学习目标、优化学习路径、达成师生和生生交流的互动载体,为师生双方保障教与学质量提供监测依据。学生、老师、家长都能清晰发现学习路径中的问题。课堂,让学习真实地发生,真正让课堂设计从学生立场出发。

(二)加强机制建设,保障“双减”背景下初中“四有”课堂教学推进

尊重差异,多维设计,提高作业管理水平。一是控制总量,做好“减法”。首先,通过集体教研,明确到底哪些是该减掉的不合理的作业负担,形成学校《作业减负实施细化表》,明确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完成要求(必做与选做)、预估作业时长、试做教师签字,既统一思想,又行之有据。其次,优化作业管理流程,备课组长负责组织作业设计、教师试做;年级主任负责书面作业的审核备案与学科间的统筹协调,调控作业总量;教务处加大宣讲和引导,以抽样检查和网上调研的方式对作业情况进行监测,确保实效。二是提高质量,做好“加法”,让学生爱上作业。这种“加法”表现在增加作业设计的思维品质,减少知识性重复性内容,增加探究式、开放式、综合实践式作业,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如语文学科的“行走天下”特色作业,用两个月的时间,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共同策划、合作编写一本属于自己的杂志;物理学科的火箭制作、数学学科的几何图形实践性作业等,都在“加”的过程中让教育和生活有了真正的内在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需求导向,全面覆盖,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目前,我校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5%,教师参与率达100%。这个参与率是通过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水平实现的。

一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确定了“课业辅导+体育锻炼+综合素质拓展”的课后服务实施路径,做到了“四个保证”:保证除体育课之外的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保证“学困生”当天作业疑难不带回家,保证解决“学优生”“吃不饱”的问题,保证每一个学生特长在学校得以发展。

二是发展每一个学生。基于“初中+大学+研究机构+社会行业”的资源协同,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联手成立“北斗星光学院”,对校本课程体系进行顶层设计,采用“名家、教授驻校园”和“专家教授带小研究生”的形式,模拟学院制,在初中学段创新性的建立“学院制”校本课程群,含五个学院40 门校本课程,形成面向内涵、面向质量、面向特色的校本课程群,着力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壁垒,借力高校资源,聘请高校教授作为课程合作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学院制”课程群以及大学、科研院所与学校并存的“双课堂”,打造了没有边界的课堂,激发了学生发展的内驱力,学生更自主、更自信,学习力、合作力、创造力、表现力、沟通力有效提升。

围绕“立德树人”建设德育课程体系,确立了德育课程规划的“两个基于,三种开发”,即基于本校实际,基于多方对话,由教师主导开发、家校合作开发和学生自主开发,逐步形成了“青春责任、敢于担当”“青春意志、磨砺坚强”“青春情意、重在感恩”和“青春理想、奏响华章”四类德育课程,构建了富有实验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开发了“30 公里母亲河徒步”“14 岁青春礼”“时光邮局”等品牌德育课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体验、通过身心感知,把美好的道德与情感渗透进血液里。体系里参与的每个人,包括教师、学生、家长,既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享受者。“青春飞扬、励耘人生”德育课程被评为济南市德育品牌。

三是温暖每一个学生。课后服务还有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两门特别课程。学法指导关注每一个不同层次需要的学生,对学生精准定位,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案。“我的学习我做主”,当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他们就会把有各种有利的条件调动起来。

心理课程涵盖学生、教师、家庭三个层面,上学期共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和回访工作90 余次,特别针对心理预警等级较高的同学开展了30 余次个体心理辅导和20 余次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回访工作,惠及每一个家庭,温暖每一个孩子。2018 级毕业生某同学因父母离异,疫情以来,在家不起床、不穿衣服,不走出卧室。为此,学校凝聚一切可能力量组成团队,抓住一切机会天天做工作,由体育老师先介入,从答应“静校”以后可以一个人来学校走一走、跑一跑,到一个人的考场,一个人的教室、多位老师面对一个学生的课堂,再到体育中考长跑所有人为他加油鼓劲,他顺利参加中考。该同学的妈妈给学校留言:“感谢老师们给孩子的鼓励、帮助和支持,让孩子有勇气勇敢面对中考,面对未来的人生路。”贴着学生需求走,让学生重拾向上的力量,老师们从来都不会放弃,始终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100%,每一个都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聚焦精准,科学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水平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核心,只有坚决提高课堂质量,才能解除家长“双减”后的焦虑。开学初,各教研组和备课组拿出了三年规划和学期计划,对“双减”下的课堂、作业、课后服务提出了具体的分层策略,并通过“最美课堂”“教学观察团”等特色教研活动推进“四有”课堂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助力个性化学习,引入“大数据精准教学”和“E 智慧诊断评估”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效果,并做出相应的教学决定,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学习支持。此外,还建立了基于学情、尊重差异的微课程资源,使重复学、随时学、有针对性地学成为可能,破解学校教学的短板,以高质量教学把学生从课外辅导机构吸引回来。

创新方法,汇聚合力,提高家校共育水平。伴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的责任显著提升,这就需要学校发挥好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开展更加有效的家校合作。我校是济南市家庭教育示范学校,建立“惠·爱”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惠·爱”大讲堂系列活动,本学期先后11次通过学校公众号宣讲“双减”的学校理念和举措,召开线上、线下家长会4 次,开展以“如何陪孩子更好地度过初二关键期”“正面管教——看见孩子的情绪”为主题的育子沙龙。家庭教育讲座、心理团队辅导40 余场,家长参与率100%,家长走进学校,感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愿意跟上学校步伐,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成为学校的“教育同路人”。

四、成效与反思

“双减”以来,我校先后进行了五次调研,涉及课堂教学、校园安全、课后服务、体质健康、睡眠管理、作业量、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各方面,各项调查满意度都在95%以上。其中,对于课后服务内容、时间、形式,97%的家长和学生表示满意,75%的学生能在校完成书面作业,有90%的学生表示老师能根据他的学习进度和情况提供适合他的作业,100%的学生热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双减”不仅是新时代国家教育治理格局的重新调整,更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教育观、学生观、发展观的回归。今后,我们将积极探索推进“双减”工作的实验模式,将我校“至精至诚,维实维验”的精神文化,融入管理、教育教学、科研课程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回归学校,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每一个孩子绽放最美的自己。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学校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学校推介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