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仍存在单一式教授语法和词汇等碎片化知识的状况,只注重教师的输入而忽视学生的输出。教师应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篇知识获取和传递信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以北师大新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Unit 3 “Memories of Christmas”阅读教学设计为例,分析如何基于文秋芳提出的产出导向法,融合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出促进学生融合所学、产出所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以更好地推动高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李诗云,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产出导向法提倡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应用紧密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下简称“活动观”)。这两种教学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关注到了学生语言学习时输入和输出的不对等。由于大多数高中学生未能达到中高级外语学习者水平,无法直接有效运用产出导向法,因此本文以北师大新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Memories of Christmas”为例,尝试基于产出导向法,融合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出符合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特点的教学实践过程,促使学生达到学用结合的学习目的,能够有效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一、产出导向法的基本内涵
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包含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是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指导和引领作用;教学假设包含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是教学流程的理论支撑;教学流程是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的重要方式,分为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
产出导向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教”,提倡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两者之间有机结合,无明显时间间隔。另外,其注重全人的培养,不仅关注学习者的智力发展,还注重对学习者情感、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培养。
但是该方法主要针对的是中高级外语学习者,大部分高中学生并不适用。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基本内涵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知识并依托不同类型语篇,在获取、处理、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英语学习活动观主要由三类层级逐渐递进的活动组成,其中学习理解类活动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
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其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
三、产出导向法与英语學习活动观的异同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角度出发进行教学;
要求教师的情境创设要尽量真实,强调让学习者完成真实的任务;
关注学生语言学习时输入与输出的不对等,强调输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关注学习者除智力外的人文性发展,强调道德、情感等育人价值的实现。 产出导向法在第一个“驱动”环节就讲明产出任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学生一步步逐渐获得知识和技能,最后说明产出任务,学生学习缺乏一定的方向性。
产出导向法的促进环节缺乏一定的层次性;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活动编排层次性鲜明,三类活动层级逐渐递进。
产出导向法的评价环节主要在产出任务后进行,缺乏一定的连续性;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每一个活动设计都是可观察、可检测的,教师评价具有持续性。
四、基于产出导向法,融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设计基本步骤
教学步骤主要由驱动、促进、评价三个环节构成。由于产出导向法对产出任务的设定与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迁移创新类活动相似,都强调学生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输出,因此教师可以首先在驱动环节通过明确说明迁移创新类活动的产出任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接着在促进环节先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再通过实践应用类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继而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使学生完成产出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评价环节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设计可检测、可观察的教学活动,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以评促学,达到教、学、评一体化的目的,且对最后的产出活动进行师生和生生评价。
下面以北师大新版高中英语教学必修一第三单元“Memories of Christmas”语篇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对该语篇进行文本解读:
1.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该语篇属于记叙文文体下的个人故事类阅读文本,通过对事件过程进行描述,侧面烘托各个人物的思想感情。其所在单元主题为“人与社会”中艺术与文化下的西方传统文化节日,正面描述西方人过传统节日圣诞节从准备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侧面讲述圣诞节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关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文中的“我”通过回忆描述Granny跟自己一起度过的最后一次圣诞节。语篇按照时间顺序,一方面依次介绍了圣诞节庆祝活动从开始准备到最后结束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通过“我”对Granny的描述,包括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刻画,透露出随着节日气氛的升高,Granny身体每况愈下,不仅使读者感受到Granny对“我”的深深的爱,同时侧面表现了“我”在Granny去世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
2.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明线是作者对圣诞节的庆祝过程进行描述,传播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暗线是作者把Granny对自己的情感融入对圣诞节传统习俗的描述之中,促使读者通过字里行间的细微刻画来体会这种情感,更能表达Granny对“我”的爱是深厚的、真诚的、无私的、宽容的,因为这种爱不是刻意表达出来的,而是存在于细枝末节的,是慢慢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通过作者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读者体会到亲情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节日背后的深刻内涵。节日并不是一个人的狂欢,而是享受与亲人在一起的每时每秒,从而使读者反思自己在过节时是怎么做的,促使他们去珍惜与家人的相处时光。
3.语篇的文體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1)本文以叙事类故事的情节发展脉络,采用时间顺序,主要通过与Granny度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的过程描写,讲述Granny和“我”之间相互传达的爱及“我”的心理情感的变化。
(2)文中使用了大量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来体现人物Granny的身体状况并通过首尾段作者情感的变化,体现出作者情感方面的自我成长,使读者看到作者对Granny的爱变得清晰可见,可以清晰感知到作者对于圣诞节有了重新的认识,即圣诞节对于作者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娱乐的庆祝节日了,而更多的是与家人的陪伴。
(3)文中使用了大量时间连接词使行文变得流畅,并采用了时间线进行叙事,每一时间线上都有相应的重大事件发生,使读者读完之后很容易梳理文章脉络,形成对文章准确且快速的把握。
总体来说,故事发展过程清晰,语言生动,有很多细节描写,需要读者仔细探索,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耐人深思。
基于对该语篇的文本解读,按照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要求,本语篇的课时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基于产出导向法和教学目标,本课的具体教学步骤如下:教师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驱动环节,教师在教学初始阶段通过布置迁移创新类的产出任务来引起学生的认知障碍,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第二部分为促进环节,通过三类层级递进、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成功获得产出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最后学生进行产出;第三部分为评价环节,但该评价环节存在于教学的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收集学生的动态信息,教师通过这些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活动和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如表2所示)。
产出导向法从产出中来到产出中去,以终为始,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实现学用结合。但需要注意的是,产出导向法是从一开始就提出产出任务让学生进行思考,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这可能会打击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其学习自信心。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在驱动环节应仔细考虑本班学情,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在其最近发展区以内的产出任务,进而通过巧妙设计提出产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五、总结与反思
本文以具体语篇为例,基于产出导向法并融合英语学习活动观,力求设计出符合高中生认知发展水平和英语学习能力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此举可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扩大产出导向法的应用范围。但是本次研究仅仅停留在阅读教学设计层面,并没有经过实际的课堂应用实践来检测实施效果并进行评价,因此该阅读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仍待进一步探索和考查。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教师能够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640.
[2]章策文.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特点与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9(19):47-50.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