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满强
对于古诗,如果在学习时仅限于理解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那未免显得单薄,我们还可以从古诗中学到故事写作的方法。古诗篇幅短小,用语简练,更有利于发掘故事写作的技巧,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从古诗开头学故事写作
来看教材中一些古诗的开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作者却说秋天胜过春天,这是什么道理呢?“僵卧孤村不自哀”,自己的身心处境不好却无自哀之情,真是让人费解。“谁家玉笛暗飞声”,是谁吹出这幽隐哀伤如泣如诉的玉笛声呢?真让人想“寻声暗问弹者谁”。“莫言下岭便无难”,都说下坡容易上坡难,这怎么就下岭也难了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这织的什么布,干的什么活啊,怎么只有叹息声没有织布声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住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声,莫非诗人是聋子,或者身边的人马都是哑巴?
这些开头或提问或充满矛盾或一反常理,于是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这种方法在文章中运用较为普遍,比如提问法,“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比如矛盾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比如反常法,“今天自习课上竟然出奇的静,连那几个最活泼的小鬼也没吵闹”。
在写故事时可以借鉴这种设置悬念的写法,既激发读者兴趣也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正如章回体小说和评书中常说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教材中的一些古诗起句常常牵动着读者的心绪,有“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飘零凋敝,子规哀鸣凄切,李白大概是“此时此夜难为情”吧。“烟笼寒水月笼沙”,迷蒙冷寂的江上之夜,杜牧心情想必是异常低落吧。“黑云压城城欲摧”,敌军来犯,乌云笼罩,这仗容易打吗?我们在写故事时借鉴这种以环境描写开头的写法,不仅可以渲染与心情、事情相称的氛围,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形象,更可以把读者带入一个更为逼真的情境,让读者产生共鸣。
二、从古诗语序学故事写作
唐代诗人李涉有一首《登山》: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僧人的一番话,让诗人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烦恼,这难能可贵的“浮生半日闲”既令人回味,也饱含了对高僧点化的赞许。关于这首诗,后来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元代的一书生游山也邂逅一座古寺。山光悦鸟性,花木绕禅房。书生吟诵着李涉的《登山》,也期待着听僧一席话。不幸的是他遇到的是一个唠叨的老和尚,还非要他题诗相赠。书生于是改写了一首《登山》:
偷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文字未改,只是首尾对调,但表意相反,原文的称赞变为了改文的讽刺。
在写故事的时候也要注意语段之间的顺序和事件之间的順序。《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把最后一段中的部分句子放在文章的开头,就成了“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到底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读者更能走进文本。
来看这两组句子:“学生睡着了。老师来讲课了。学生醒了。”“学生醒了。老师来讲课了。学生睡着了。”顺序一换,就成完全不同的故事了,人物形象也迥然不同。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实践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下面这段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读起来让人兴味索然,请你帮作者“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文字如下。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其实,不把事件写得详细丰满,只是改变一下事件的顺序,按一定承接关系联结起来,也可以让人读起来兴味盎然。比如下面三种写法。
写法一:那天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我……
写法二:家人总是嘱咐我走路要小心。可是,那天放学回家我又不小心摔了一跤……
写法三:家人总是嘱咐我走路要小心。可是,那天放学回家我又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真是不敢想象到家会有怎样的批评和唠叨。可没想到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我。
三、从古诗波折学故事写作
古诗中的波折可以让短短的文字充满趣味性和深刻性。来看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明君出场。“贾生才调更无伦”,贤臣亮相。读到这里会感觉这君臣可谓黄金搭档。接着“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简直让人大跌眼镜。本以为明君访贤臣必问及民生委以重任,没想到问的却是长生不老之道。明君变昏君,让贤臣空欢喜一场,欲哭无泪。贾谊的故事因为有了波折,更耐人寻味了。
再来看李清照的《如梦令》,文中有三处波折。一是“沉醉不知归路”,忘记了回家的路。二是“误入藕花深处”,本来在水面就难以把握方向,偏偏还又走错了路,进入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藕花深处,真是有点“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感觉。三是“惊起一滩鸥鹭”,这是游人惊起了鸥鹭,又何尝不是鸥鹭惊吓到了游人呢。这有惊无险的三次意外形成的波折,成就了李清照一次别有情趣的水上泛舟之游,也成了我们阅读的经典之作。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些古诗因为波折而趣味盎然。我们写故事时如果能借鉴这一点,自然能收到曲径通幽的效果。设置冲突是写出波折颇为常见和实用的方法。设置冲突就是要让人物的渴望遇上障碍。如《贾生》中贾谊渴望得到重用以施展才华,障碍是皇上只关心鬼神之道;《如梦令》中诗人渴望划船返回,障碍是一再迷路。
写故事时可以通过渴望来设置障碍,也可以用一个事实作为障碍,逆向推出渴望。还是举七上写作实践的例子。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为障碍,那渴望就是“我”不希望爸爸妈妈这么心疼宝贝“我”,“我”渴望做独立坚强的男子汉。根据这样的思路,可以把原文改写为这样的故事。
那天放学回家,我回味着《摔跤吧!爸爸》中那精彩的对决场景,再次被她们的勇敢不屈所震撼。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不过我一点都不在意这点伤痛,甚至还有些得意,《水手》中那句“他说风雨中那点痛算什么”在心里回荡。不过想到回到家要面对家里人那呵护温室里花朵般的百般疼爱,不禁悲从中来。果然,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抱抱的、抹泪的、喊乖宝宝的、抹药的全面开花,各个再三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唉,人生哪能不摔跤,摔跤何必大惊小怪,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把我当成男子汉。
改文没有生动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语言,甚至没有特写的细节,但不失为一个好故事。
古诗为故事化写作提供的方法很多,我们在阅读古诗时,要多关注古诗的开头、语序和其中的波折,提高向古诗学习故事写作的意识,让同样的材料创造出有悬念和情境的故事,构造出更为精彩和丰富的故事。
[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立项课题“交际本位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系统的优化研究”(编号E-c/2020/22)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