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故事教学法在非故事型题材中的教学策略

2022-04-09 22:34刘利侠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外题目文章

刘利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和思维分析能力,所以常常会安排学生自行探究课文。但是在教学中却常常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非故事型题材的作品阅读难度较大,且较为枯燥乏味,很多学生都缺乏自主阅读的兴趣,探究效果也会受到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教学法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上课激情。教师要选择和课文主题有关的故事,融入课堂中,进而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阅读非故事型题材的作品。

一、题目着手,展开联想想象

题目是文章的文眼,也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教师在应用故事教学法展开教学时要从作品的题目入手,设计有趣的故事,进而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促使他们对自主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结合文章的题目展开猜想,思考作者会写什么内容,想要表达什么想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自主创作时要如何拟定题目,以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主旨。

学习《拿来主义》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标题展开思考,猜测一下什么是“拿来主义”,作者对此的看法到底是什么。如有学生提出:“我认为拿来主义说的就是照搬国外的东西,占为己有,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此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看法讲述了相关的小故事。如:“有很多人提出中国有很多的综艺节目都是抄袭韩国、日本的,而事实上,在外国也有不少借用中国元素创作的艺术作品,如意大利歌剧《图兰朵》就展现了中国文化,甚至还直接借鉴了《茉莉花》的旋律……”在讲述了相关故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大家觉得这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是不是‘拿来主义’的一种表现呢?那么作者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拿来主义’的呢?他所要批判的到底是什么思想呢?”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尝试探究作者的创作思想。

教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结合题目设计有趣的故事,将文章的主线内容贯穿到故事中,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中,这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同时,读写结合的活动也能让学生认识到题目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升他们的读写综合能力。

二、抓关键词,理解主题内涵

在引导学生阅读非故事类作品的时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展开分析。为了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先围绕关键词讲述相关的有趣的故事,促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在故事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注意到关键词,并能围绕其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内涵。

在学习《六国论》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弊在赂秦”进行思考。教师先提出问题:“这是一篇展现作者对历史思考的文章,那么,它又有什么社会意义呢?仅仅只是表达作者对古人政策的分析吗?”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讲述了宋朝的历史故事:“在宋朝建立初年,赵匡胤认识到不能让臣子掌握太大的权力,所以就采用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节度使的权力,皇帝直接掌控兵权。但是谁知道这也出现了问题,那就是宋朝的军事力量不太强大,北宋和契丹、西夏军队之间的战斗,败多胜少……”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宋朝当时的社会状况,大家认为作者创作《六国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有所感悟,认识到作者的目的是借古讽今,表面上看是论述秦朝的事情,实际上是想引发国人的思考。

课本是承载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媒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对人生展开思考,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升价值观、人生观。教师利用故事能将关键词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合理地表现出来,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也会更深刻。

三、借助插图,探析抽象哲理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也要结合插图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更好地探究非故事类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插图,说说从插图中能看到什么。然后展开发散思维,思考作者想要通过插图表达怎样的哲理。最后再对照课文展开分析,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准确。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师在教授此文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展示优美的插图,让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中。此时教师又给学生讲述和作者有关的小故事:“‘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后,曾经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青年朱自清的心中十分悲愤,他不满于现实,但是又实在没有解脱的办法……”在讲述这个小故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思考:“大家欣赏一下图片,它展现了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但是在这样优美的情境中,作者却感到不开心,大家认为这是为什么呢?”在故事和插图的辅助下,学生能更好地探究作品的主旨,并理解作品中隐藏的人生哲理。如有学生有所感悟,认识到:“作者认为宁静和美好是短暂的,但是繁杂的现实却是持续的,生命存在的真相就是不断地在沉闷的现实中寻找梦境,但是最终还是无法摆脱真实的现实。”

教师要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将文字转化为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这个教学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如果课本中的插图不够丰富,教师还可以从课外寻找其他具有特点的图片,用以补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外拓展,渗透人格教育

在阅读非故事型题材作品的时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适当了解一些拓展资料。如果能用故事作为衔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展开课外搜索活动,尝试了解作品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那么就能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启迪,进而起到人格教育的作用。

学习《谏逐客书》的时候教师给学生讲述有关的背景故事:“韩国派遣水工郑国说服秦王嬴政开凿水渠灌溉农田,希望能消耗掉秦国的人力,让它不能攻打韩国。嬴政知道了之后,就想将所有的客卿都赶走,李斯在此时献上了《谏逐客书》……”在倾听了这个故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谏逐客书》的历史价值是什么,为何它能为秦王朝的统一奠定策略基础。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活动,尝试了解更多和李斯有关的故事,并体会其身上的品德。学生认识到:“李斯虽然最后的结局并不好,但是始终坚持法家思想,希望能健全国家的法律,做到以法治国。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然而传说他因为嫉妒杀死韩非,说明了人的复杂性。这世上没有品格完美的人。”学生从李斯的身上得到了启迪,这起到了人格教育的作用。

教师要适当使用各种课外故事补充课本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展开课外拓展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故事引导学生展开课外拓展,就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得到身心发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非故事型题材的时候如果能用故事作為教学支架,给学生讲述故事,引导他们分析并理解故事,那么将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找到自主探究课文的方向。在教学中引入故事能让课堂导入更高效,也能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因此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课外题目文章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关于题目的要求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追根求源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