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凤
文本并非无情物,刘勰所言“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就是这个意思。统编版初中教材中编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品中浸润着浓郁而真挚的情感。散文正是凭借着这种独特而浓郁的情感,感动读者,鼓舞读者,打动读者的心灵。因此,初中散文教学,必须要对文本中散发出来的情感进行充分而扎实的教学设计。笔者以统编版七下《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资料拓展,在了解背景中形成情感体验
文本的形成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时代的处境、特殊的经历、文化的意识,都会对作者的内在心态有着相应的影响。因此,阅读教材中的散文,尤其是一些经典散文,不能仅仅从文本语言的单一层面来解读。因为时代的不同,情感认知的偏差,如果对作者创作文本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不甚了解的话,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甚至还会形成理解上的错误。
比如这篇《紫藤萝瀑布》,如果仅仅是从文本内容来看,而将作者的创作用意和背景抛之脑后,很多学生就只能将其看成是一篇普通的写景类文本,终将会停留在隔靴搔痒的维度上,而不能走进文本所要表达的真实意蕴和情感的层面。教师正是站在学生阅读文本的立场上,把握了这一学习之态,在备课之前就阅读了宗璞的《哭小弟》等一系列文章,不仅了解到当时作者家中的一系列变故,同时自己的认知、视野和情感,也无限地接近于作者。正是在这种积极的参与过程中,文本中盛开的紫藤萝花才能让作者形成喜悦与安详之感,从而启发作者将自己个人的情感搁置到一边,而将自己的思绪深入到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索过程中。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直接介绍了《永远的大家闺秀》《哭小弟》以及一些“文化大革命”的相关资料,借助这些背景性资料,先在学生认知意识中储备课堂学习所需要的认知经验,为理解作者为什么会生发如此的情感埋下了伏笔。逐步走进散文的深处,就越发感觉到这样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睹物思人,表面上在写花,实际上在写人生感悟,借助紫藤萝的由衰到盛,含蓄而委婉地表达了对弟弟去世的悲痛。表面上看,文章好像是在描写紫藤萝所遇到的不幸遭遇,但实际上却点出了作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遭受的不幸,同时也巧妙地表达了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文章中的紫藤萝本身没有情感,也不会发出声音,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有了生命,更有了独特的经历,及时借助拓展的资料,不仅可以与作者进行深入对话,更为探寻和感知文本所散发出来的情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细致揣摩,在品味语言中丰富情感体验
著名教育家和语言学家皮亚杰说过:“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他的认知中,语言是一个外显的架构,言语的内部关联着读者的思维认知,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语文教学必须要紧扣散文语言这一核心,引导学生悉心品味,细致揣摩,才能丰富学生对散文内在情感的体验。
这篇《紫藤萝瀑布》语言生动流畅,富有余韵,散发出一种独特柔性的婉约之美。紧扣文本语言来体悟作者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紧扣文本语言中的色彩。课文运用了大量表示色彩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初步阅读中直接圈画出来。在统整对比中发现,即便是同一种颜色,作者的用词也绝不是单一的,浅紫、淡紫、深深浅浅的紫,就如同是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们。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由语言文字所构建出来的直观画面,深入感知作者意欲表达的情感。其次,关注文本中独特的修辞手法。文章通篇借助瀑布来展现紫藤萝花开的旺盛景象,具有非凡气势和新颖的创造力,虽然没有直接看到紫藤萝,但已经感受到其绝妙的美。而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也将作者内在的情感完全烘托了出来。教师可引导学生品味“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等词句,感受紫藤萝花开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蕴藏其中的生命灵性,感受语言文字中的那份朝气,那份蓬勃,并相机感受作者对紫藤萝身上散发出来的活力快乐的深入洞察,使得学生不仅能够与文本形成深入对话,更能触摸文章表达的思想内涵,丰富学生对文本内在之美的情感体验。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单一的情感体验或者是机械的语言训练,都无法走进文本的真实世界,借助文本语言的审美,将语言和情感有机融合,才能真正推动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发展。
三、深入追索,在体悟人生中深化情感体验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第四学段的教学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学生在阅读散文时,由于每个人自身的经历,感悟和思考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他们的解读视角也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的散文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语言和创作的技法,更为关键的是能够将散文作为触摸和感受人生的重要阶梯,激发学生积极体验的认知,获取独特的享受和快乐的体验。
比如这篇《紫藤萝瀑布》,作者一方面描写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在字里行间交代了它曾经遭受的经历,将紫藤萝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让学生意识到紫藤萝并没有因为过去而放弃未来,更没有就此消沉。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内容,鼓励和引导学生将对这篇散文的感知从单纯的对花朵的感知,转化到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感知上。谁能保证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帆风顺的呢?在自然界,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鸟兽虫鱼,抑或是人类,其生命的活力和韧性,其实都是相同的。此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升华性的板块,要求学生将这篇课文与自己人生的经历和看法联系起来,形成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共鸣,并学习课文中的作者宗璞是怎样来思考人生的,就此说说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此时,孩子们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就不再停留在所谓的专有名词上了,而是在固有的层次上进行积极思考,赋予其独特的认知内涵。有的学生认为,人生就应该像紫藤萝一样,即便遇到了再大的困难与障碍,也要在生命的河流上积极地扬帆起航。调动原始的生命体验,从而使学生习得生命的意義,并在文本美感的熏陶下、在情感的渲染下提升欣赏能力。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的格局和视野决定了学生认知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从阅读文本的层次提升到了品悟人生的高度,从而相机深化了对散文情感的体验,为推动学生内在认知能力的生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散文的学习是不能脱离情感而单独存在的。散文教学需要从唤起学生内在的情感开始,要将情感体验贯穿在内容理解、品味语言、感悟人生的所有过程中来,最终达成积淀情感、铸造高质量生命的目标,促进学生认知素养的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安徽省宿松县宿松经开区龙山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