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的有效路径研究

2022-04-07 17:22刘中华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师德培训教育

丛 文 王 璐 刘中华

(1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2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3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同时关于师德师风建设还提出四个坚持,“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师德师风建设对我们国家民族和未来的重要性。

以《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基础,教师师德培训要注重“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规范从教行为”。

良好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一些学校师德培训工作的理论精辟,分析问题切中要害,但在实践过程由于各种原因却大打折扣。理想和现实产生巨大落差,让教师无从下手,充满焦虑和无奈,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将师德培训作为政治任务,敷衍了事。长此以往,师德培训无实效而言。本文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尝试寻求让教师易于和甘于将师德培训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路径,在实践中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积极践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最终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正本清源推其因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对于师德培训有效路径的探寻,需要正本清源推其因。现有师德培训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师德失范现象与原因的研究,师德建设的主体性研究,师德建设的对策性研究和师德建设的反思研究。而师德建设研究中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研究深度有限,对教师的师德现状和自主发展愿望有所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师德的相关理论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而师德培训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妨碍了新时期师德培训实践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研究拓展度不够,对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涌现出的问题发现延时。这也是一个教师的自我职业生涯发展与完善的问题。在新时代,师德培训的研究只有与我国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实际,以及教师自我发展与完善及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研究才会有时效和成效。

三是研究思路不清晰,对于教师才是师德培训的主体有所忽略。师德绝不是强加到师者身上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自觉。师德培训的宗旨是促进教师身心和谐、健全完善独立人格、有积极的价值目标追求,让教师快乐从教,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师德培训应该以从教师教学工作中切实关心的问题入手,辅助教育引导和文化培育以及制度规范。当教师在工作中获得了职业认可、情感满足,就会有作为师者的归宿感和成就感,最终乐业而爱业、敬业。师德的养成和提升就会水到渠成。师德不是“管”出来,也不是“训”出来的,而是“育”出来的,“导”出来的,是通过“育”和 “导”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形成的。

加里宁提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孔子提出“为人师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师道德》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教育工作者亟须紧跟时代脚步,探索师德建设的实现路径。

二、有的放矢明其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进行具体师德培训实践前,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作为先导,即有的放矢明其宗。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既要着眼于现实,又要有长远的目标,同时要以发展的态度面对教育形势的改变。这就是要求师德培训要顺应社会发展与需求,满足教师切身发展需要,将培训方式充实起来。在明确的培训目标下,争取多方参与,扩大培训覆盖面。

一是明晰新时代背景下师德培训的具体目标。将以往师德培训目标泛化、理想化的弊端革除殆尽。当前,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化,人民对教育有着更高的期许,这也就师德建设赋予了更高期待。有些师德培训急于求成,形式大于意义,出现了师德培训设计目标的空洞化、理想化,闭门造车,脱离了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如空中楼阁,指示接受培训教师怨声载道,参与热情不高。中小学教师师德教师培训应以师德现状和教师自主发展愿望为基础,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诊断,实行精准施训的研究。

二是挖掘新时代师德培训内容。解决培训内容适用性不强,课程间缺乏内在联系,师德培训设置应量体裁衣,根据不同的教师群体和他们的各自特点,有的放矢设计培训方案,避免培训目标的同质化。师德培训内容应脚踏实地考虑到现有师德情况和不足,不能脱离教育真实情境,要将师德培训放在良好的教育关系中去实施。

三是探究适应新时代教师发展的创新培训路径。摒弃过去师德培训的理论灌输式说教,因为理论脱离实际,只会引起教师的抵触和反感,将其当做政治任务,机械式应付,致使教师在师德培训方面缺少自觉主动性。创新师德培训路径,就能解决以上问题,新体现在时代背景之新、教育理念之新、培训方式之新、培训内容之新,给老师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摆脱过去师德培训随意性、缺乏系统性、理论空泛的窠臼。师德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不能期待通过短期培训达到既定目标,也不能想着一劳永逸,所以需要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

三、对症下药谋其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德培训能否取得最终效果,直接取决于培训路径的实施是否精准适当,因此在进行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过程种需要对症下药方能谋其效。习近平总书记从 2014年9月9日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开始,至2021年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多次谈到师德师风的建设,号召教师要向“好老师”看齐。师德师风建设就是“好老师”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甚至是根基。基于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以下具体可操作性措施与合理建议。

一是师德培训首先从“德”开始。“登高自卑,行远自迩”,中小学教师的良好品德是师德培训的灵魂,师德培训应该从教师的“三德”开始,即正确的政治品德、高尚的公民品德、优秀的职业道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理想信念”“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

在进行教师思想意识形态建设与培训过程中,各学校应摒弃以往的单一理论灌输式培训,可以选取生动、有趣而又富有时代意义的方式展开理论培训,这样教师乐于接受培训,并且在培训过程中能找回教育者的初心,以一种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加强师德重建。培训课程可以专题化,明确培训目标和内容,让接受培训的教师有方向性地改善自身不足。同样还可以举办各种师德培训庆典活动,让教师在愉悦融洽的活动中彼此交流学习,如举办“红歌会音乐节”“知识竞赛狂欢节”“师生小组对决体育比赛”“健康生活知识日”“班主任节”等多姿多彩的有益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学生也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相长,在学生中举办师德建设活动,会有更好的效果,如“我心目中的班主任演讲”“给班主任的一封信”“为感动魅力教师写颁奖词”等活动,通过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与感激,点亮教师生命样态,唤起教师从教热情,让教师师德之心得以升华。

二是师德培训应该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育人者必先育己,成功的教育离不开老师个人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因此师德培训应该扩充培训的内容与项目,不仅仅局限于教育这一领域,培训地点也不仅仅局限在学校。

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与成熟的思想,这样才能在应对学生各种成长问题时,游刃有余地去解决。尤其在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日常培训中,师德培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定期举办教师基本功大赛,如“教师回归考场”“教师演讲大赛”“教师作图大赛”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让教师在课堂上赢得学生们的认可,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获得信服力。签订“师徒结对子”协议,薪火相传,以优秀教师为榜样,以老带新,促进老教师与时俱进,同时引导青年教师完善自身不足。青年教师在老一辈教师身上看到多年的敬业精神,这就是最好的“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教师走进社区活动,党员教师以身作则,在自己生活区域,走入基层,听取民众对于教师的评价和期望,在思想高度上与党的思想保持一致,做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当教师积极地将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时,就是将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这也是师德的一种培训。

三是师德培训应有明确的规范措施。“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完善师德培训中惩奖制度,有利于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同时也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师德培训过程中针对一些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应有明确的惩治措施,向某些别有用心的失德教师敲响警钟,对某些师德堪称典范的兢兢业业的教师予以正面肯定和奖励。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为了巩固和维持师德培训成果,各校应该有明确的教师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设立完善的课时薪酬分配制度,区分开不同层次教师、不同学科教师、不同课时任务的酬劳,调动教师按劳分配的热情,避免之前有些教师因为薪酬问题而发生的违规补课、向家长索要礼金等违反教师职业操守的行为。设立完善公平的教师考核制度,如教师校内职位考核制度、职称评定制度、年度评优制度等。师德评价严格地和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相关联。设立公平的人才引入制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因此在人才引进方面不能只注重业务能力和毕业学校的考核,应该加强师德方面的考察。设立严格的惩处制度,教师出现师德失范行为,严惩不贷,建立专项师德监督小组,实行小组责任制,可以以行政单位、学科单位、学年单位、班级单位等多种组合方式划分小组,责任量化到位,监管到位,各小组定期进行师德建设自查和他查。

四是师德培训应体现出时代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国现有教师近一千六百多万,他们默默地奉献在教育教学一线,新时代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把其中少数师德失范行为的害群之马推向大众,于是教师这一群体被以偏概全地误解,被调侃和谩骂。教师们背负着不该有的职业羞辱,长此以往,会影响师范专业大学的报考人数、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社会上重师的风气等。所以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安于做“默默奉献的老黄牛”,从幕后走到台前,把教育从学校推进到整个社会,让“金子去发光”。

现今,“互联网+”的教育模式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多姿多彩的求学生活。师德培训在互联网这一方面也应该有所行动。教师为自己代言,学校可以设立师德公众号,定期向家长和社会发布优秀感人师德事迹,还可以进行优秀师德事迹投票,使社会也参与到学校的师德建设中。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宣传师德培训,疫情之下,教师线上教学,学生线上上课已经成为常态,那么教师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的精彩展示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教书育人”新方式,教师可以用剪辑、录制授课内容短视频,设计知识点表情包,编辑师生在校日常Vlog等多种新媒体方式,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既让社会了解到教师的辛苦与付出,唤醒人们尊师重教的初心,同时也让教师知道自身的不足,从而能不断改善和完善自己。当将教师放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受到人们密切关注之时,教师就会主动加强自己的师德素养,这是一种将被动师德培训转为主动师德培训的有效路径。注重舆情引导,利用新媒体宣传师德培训是一把双刃剑,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时刻以教师职业守则严格要求自己,否则会出现沽名钓誉的“明星教师”“明星学者”“流量教授”,产生不良的舆情。师德培训过程中,关注舆情的走向是师德培训效果的“检测剂”,因此舆情引导也可以作为师德培训的有效路径去探究,可以以班级或者以年级等为单位设置舆情反馈小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调整。

猜你喜欢
师德培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