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社科联育人路径探究

2022-04-07 08:21管叶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社科联社科三全育人

管叶峰,徐 冉,万 超

(1.江苏大学社会科学处,江苏 镇江 212013;2.江苏大学医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各高校集中精力聚焦实现“三全育人”这一要求,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旨在解决新时代高等教育教书育人的根本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自产生以来就将人自身作为研究起点,以关怀人类为研究目的,[2]同时由于其自身学科的特点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知识更方便传播、科研更容易开展等优势,在高校育人方面有其独特魅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育人功能方面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殷切期待,指明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广大社科工作者共同努力,而高校社科联就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学术组织,是高校党委和行政联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4]如何有效发挥高校社科联这一组织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各高校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在践行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上,高校社科联也有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1 高校社科联育人功能的内在逻辑

高校社科联自诞生起内涵建设持续增强,工作职能不断丰富,然而高校社科联育人功能还未纳入其职能中,育人作用机理和路径研究明显不足。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高校社科联咨政育人作用和高校社科联的内涵发展,范兆娟(2019年)以南京财经大学社科联咨政育人工作实践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创新高校社科联咨政育人工作的对策建议。[5]赵磊磊(2021年)诠释了高校社科联咨政育人这一职能概念,结合江南大学社科联的经验提出高校社科联咨政育人的实践路径。[6]刘朝辉(2021年)则提出大数据时代高校社科联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提升资政育人靶向功能。[7]三者的研究都是把高校社科联如何发挥咨政育人作用结合在一起分析,未能将两者分开研究,同时也缺少在新时代“三全育人”这一大环境背景下,深入解析高校社科联育人功能的内在逻辑和具体举措。本研究将深入剖析高校社科联育人现状并提出育人策略。

在我国,各类社会组织都承担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8]高校社科联作为高等学校人文社科教师官方群团组织,在高校的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中发挥协调作用。与此同时,人文社科教师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育人以人为培养对象,通过满足人的交往需求和精神需求,来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和认知水平,以促进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9]育人简单地讲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人的过程,让人的成长既满足个人成才需求又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社科联育人,是指依托社科联内涵建设和活动组织,进一步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师生的理想信念、政治理论修养、道德素质品格、专业知识等能力,达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实效和促进师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效果。

高校社科联育人作用是一个全新的研究与实践领域,江苏大学作为全国第二批“三全育人”建设试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来探索高校社科联育人功能发挥,并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为其他高校社科联内涵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2 “三全育人”背景下社科联育人的现实困境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实践与研究已达到一定水平,“三全育人”不断总结出丰富的特征与内涵。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研究也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和民众也对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提出新的要求和期待,因此,高校社科联内涵发展即将面临新的挑战,新时代如何结合“三全育人”来更好地发挥高校社科联的育人作用也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国内高校社科联在育人实践中总结的很多经验也出现了一些现实困境:

2.1 认知高度缺乏

首先,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面临新挑战,急需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10]大部分高校社科联在成立之时也仅有领导机构,没有具体的岗位人员和二级组织分支,很多是由兼职人员担任负责人,大部分都依托学校社会科学处、科学研究院等部门力量,无法发挥高校社科联的最大效能,对于育人工作几乎从未开展,可以看出高校社科联的育人功能未得到学校领导和各部门充分认识。此外,高校社科联自身定位也不够清晰,很多时候将重点工作放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与咨政服务等方面,育人功能没有产生足够影响力,这也导致师生对高校社科联功能与作用缺乏全面了解。高校社科联工作开展也只停留在应对事务工作中,导致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人文关怀不足,育人的认知度不高,没有体现出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优势,未将思政育人贯穿始终。

2.2 育人合力有待加强

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各职能部门在育人工作中联动不足,高校社科联未发挥其桥梁沟通作用,缺乏有效联动、校内外整合资源力度不够、全局谋划不充分,未形成足够育人合力。各学科育人过程中,仅突出自身学科优势,注重青年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其他方面培养浅尝辄止,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效果甚微,存在重专业素质轻人文修养的倾向。各单位在组织大型育人活动时,共享性、协作性、互助性不足,全校育人一盘棋意识和规划缺乏,导致高校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发挥受到限制。高校中组织全校性质育人活动或比赛大都是由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研工部等职能机构组织,社科联在其中作用微乎其微,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到“三全育人”的各个纬度。

2.3 育人重点有待突出

高校社科联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组织青年师生开展科研活动时,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各个部门都有本职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具有育人的职责和目标。各部门只有全面意识到自身育人的重要性,努力发挥育人职能,才能推动高校育人的整体工作不断向前迈进。然而,高校社科联的育人工作重点不突出,主要表现在:第一,社科联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开展不足,育人工作过于注重科研能力提升,育人活动中对展现哲学社会科学塑造时代精神、传承悠久历史文明、传播红色经典文化等方面内容供给不足;第二,社科联对当前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和中国现如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成就宣传不到位,导致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在全球化进程中,高校社科联应想办法聚焦培育时代新人,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人文修养、道德情操、爱国意识、专业技能,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4 育人方式创新不足

新时代高校社科联要紧跟社会发展需求,从师生实际需要出发,既满足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育人的要求,又能为师生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困难。但目前看来,高校社科联组织的育人活动明显不足,主题供给与时代发展不紧密,问题导向不明确,与实际问题解决有差距。组织的活动方式多集中于传统的讲座、沙龙等形式,过多地采用老旧灌输说教等显性育人方式,忽略了哲学社会科学软实力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隐性教育。与此同时,高校社科联运用大数据时代网络新媒体不充分,社科知识普及面较窄,学生喜欢的短视频宣传方式匮乏。此外在社科联组织的实践育人中,重科研轻思想教育现象严重,综合育人实效不达标。

3 新时代高校社科联育人实施路径

针对目前高校社科联育人领域的不足,今后高校要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为主线的立体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体系,需从思想引领、人才优势、组织效能、桥梁纽带、智慧平台、育人环境等领域构建新时代高校社科联的育人新模式。

3.1 发挥思想引领优势

高校社科联作为校党委领导的群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组织关心的明显优势。高校社科联要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科研、育人全过程,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启发青年学生将个人梦的实现紧紧结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成长为对未来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的人;与此同时,高校社科联需要主动传播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传承弘扬优秀红色文化,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辉使命,同时还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此外,高校社科联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塑造精神的作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精神品格,为其综合能力提升注入精神动力;最后,高校社科联还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关怀功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道德修养,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3.2 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高校社科联由两支主要力量组成,分别是具有较高学术修养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以及具有高素质的在校青年大学生。哲学社科类专业教师依托自身学科特长,可以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讨、中外文化知识传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普法宣传、财务管理、艺术修养提升、信息素养锻炼等各个主题讲座或沙龙,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开阔眼界;还可以调动师生积极性,组织各种社科普及活动,宣传社科知识,不断丰富师生文化涵养,提升大众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学校管理与服务类社科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全方位、全过程指导,让“三全育人”落地见效。高校社科联还可挖掘当地社科资源,加强校地合作,跨地区、跨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社科夏令营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烈士奉献精神,在活动中感染和培养学生。

3.3 发挥组织效能优势

高校社科联要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发展,在知识传授、科学研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发挥组织协调的优势,协调学校各教学科研单位和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开展跨学科间的协作,做到有组织的科研,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活动,文理交叉融合,发挥强大的组织凝聚力。引导哲学社科教师以育人为核心,促进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主动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学生成长的不同环节,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推动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以学科为支撑,打造科研创新平台,引导各学院以学科发展为龙头,构建科研育人培养体系和学术创新交流平台,利用学科资源和学术成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更高效号召、组织全体教师参与“三全育人”实践活动中。

3.4 发挥桥梁纽带优势

有效发挥高校社科联的联系、联合、联通的职能优势,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加强学校各部门、各学院、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沟通,不断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构建新的育人模式。继续加强高校学者之间、学科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专家学者与实际工作部门间的多维度多元化联系,进一步与政府部门沟通,对当地历史人文资源开展社会调研、科学研究与咨政服务等工作,搭建一个展示师生才能的全新平台,将高校师生的智力优势转化为社会前进动力,为青年学生专业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提供实践学习机会,真正发挥高校社科联的桥梁纽带作用。

3.5 发挥内涵建设优势

高校社科联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断增加自己的工作职能,更好地为哲学社科师生成长服务。丰富社科联内涵建设,推动高校社科联育人功能创新发展,是国家对新时代高校社科联成长的要求,也是高校社科联持续进步的表现。高效社科联在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使命中,还需更加突出政治导向,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丰富社科普及优质产品资源与服务供给,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学习参阅内容,以实际行动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不断增加自身内涵建设。

3.6 发挥智慧社科平台优势

借助大数据发展浪潮,各高校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或者使用智慧社科平台,通过将高校社科资源数字化、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交流网络化、社科育人服务信息化等路径,进一步创新育人手段和渠道,精准推送相关哲学社科知识和研究资料给青年学生,更高效、更准确地提供有用信息,提升服务效能。刘朝晖(2021年)提出高校社科联可通过人文社科信息的可视化优化其核心功能,以增强师生的感知能力,增强校内外的互联互通,帮助人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规律。[7]

3.7 建立高校社科联育人环境保障机制

各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社科联的工作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经费投入。提供人才保障,培养和建设一批政治能力强、专业素质高、业务水平精、行为作风正的高校社科联人才队伍,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能力。落实工作任务,规划发展目标,明确使用发展责任主体,加强监督指导,及时分析纠错,确保目标任务有序推进、保障机制高水平实现。

4 结语

高校社科联在“三全育人”理念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构建立体式育人新模式,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内在发展的要求,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理念的新尝试,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新思路,进一步丰富了我国“三全育人”理论体系,提高了高校社科联内涵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社科联社科三全育人
社科成果展示
我校社科联第二届代表大会圆满举行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谈“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英译
湖北省社科联八届四次全委会暨颁奖表彰大会在武汉举行
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被表彰为“全国社科联先进学会”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人文社科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