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生国际联合培养探析

2022-04-07 08:21杨庆俊于文男李孟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博士生申报导师

杨庆俊,于 淼,于文男,李孟钰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0 引言

自2007年国家启动“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以来,各高校积极派出联合培养学生,参与学校数量从最初的38所985高校逐渐扩大,派出规模也逐年扩大[1]。在国家计划之外,各地方或高校也推出了平行的研究生派出计划,作为国家资助计划的补充,如北京市的十二高校联盟,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短期访问资助项目等[2-4]。派出的联合培养学生在双方导师的联合指导下,接受了国外高校和导师科研方法的培训、学术文化的熏陶,利用国外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便利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做出了很好的科研成果,并促进了国内科研方法的转变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其取得的成效得到高校和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可[5-6]。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目前博士生进行国际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针对提高申报效率问题,提出进行一流机械学科和特色机械学科的数据库建设;为助推提升培养质量,提出建设联合培养基地;为更好引导联合培养博士生高质量,提出建设联合培养选拔机制改革及管理考核机制。

1 博士生进行国际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博士研究生派出规模的增加,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制约了该项目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院实践和国内调研,目前存在的主要有:

学生获取信息渠道不畅通,申请过程耗时费力。除少数由导师与国外高校合作,或国外导师在国内高校兼职的情况外,多数学生需要逐个高校逐个导师去搜索其研究方向,了解其有无招生计划。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搜索与发邮件等待的空循环中。几乎所有高校都反映有此类问题,并呼吁管理部门积极解决这一问题。选择严重依赖排名体系,对国外高校特色学科、特色方向、重要实验条件了解不充分。出现不参加排名的科研机构时,选择与筛选时缺少依据。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有合作关系的美国国家标准实验室,是实力强劲的顶尖研究机构之一,因缺少排名导致学生不了解,审查筛选也不了解。

学生对英语系国家以外的国家高校了解少,选择高校和导师同质化。在审查过程中,多次发现学生申报同一高校,同一导师的情况。如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申报中,出现2名互不相识的学生申报加拿大同一高校同一导师的情况。国内外课题衔接不畅。常出现学生出去后较长时间难以确定课题,去了之后半途改课题,国内外课题方向不一致或有较大差异的情况。派出后管理不完善。突出表现在导师对学生的跟踪不足、学生主动联系国内导师不足,对非国派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不足。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指标简单化数字化,以发表论文数量进行考核,而忽视科研成果的实质性评价。最后就是合作渠道不畅通、缺少联合培养基地。

2 一流机械学科和特色机械学科的数据库建设,提高申报效率

为解决目前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生联合培养存在信息获取不通畅、选择严重依赖排名体系、对高校特色学科、特色方向了解不充分的问题,进行一流机械学科和特色机械学科的数据库建设,帮助博士研究生充分了解申报信息。

对国外高校的一流机械学科和特色机械学科进行分类并作具体介绍,纳入数据库,需要时只需输入高校或专业名称即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来。例如对高校的一流机械学科和特色机械学科进行分类,机械设计方向实力较强的大学有美国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德州农工、俄亥俄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英国的南安普顿大学、奥廖尔国立技术大学、乌拉尔联邦大学;以液压方向为特色专业的大学有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英国巴斯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和芬兰坦佩雷大学;以机械制造为特色的大学及研究所有德国斯图加特大学(Uni-Stuttgart)、机床研究所(IfW)、德国IPT和IOF、荷兰代尔夫特、俄罗斯鲍曼大学。这些学校和研究机构的综合排名或者不是很高,或者不参加排名,但是在所属细分专业领域确实具有很好的实力和研究水平,也是作为联合培养的理想合作单位。

这些在机械工程领域有各自特色研究方向的高校信息,可以根据需求极大提高博士生联合培养申报效率。

3 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助推培养质量提升

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稳定的联合培养资源,实现国内外快速衔接,高效发挥学科优势,为提高联合培养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基于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动态数据库,筛选与本院校科研方向关联度高,覆盖面较大,且具有先进模拟计算和实验条件的单位名单,作为联合培养基地的种子目录。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以教师已有对外合作为基础,学院牵头,教师联络,成立联合培养基地。抓住目前中欧、中俄关系较好的国际形势,促进与德国、法国和俄罗斯高校的联培基地建设。同时,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需要外方院校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方向接近,逐步培养双方合作深度,寻找持久的双方感兴趣的课题方向,使学生有稳固的联合培养渠道,形成接力,助推联合培养质量提升。

借助联合培养基地,提高国外研究与国内课题的协调一致性,充分发挥国外高校学科特有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真正做到借助国外力量解决我们的问题,提升我们的水平。

4 选拔机制改革及管理考核机制建设,引导高质量联合培养

建立科学的出国申请筛选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拔和管理考核制度,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联合培养。根据已经实施的联合培养学生培养情况及其申报时的申报材料,进行申报评估项与联合培养成果的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性结果,保留正相关的评估项,剔除负相关或不相关的评估项,根据相关性高低调整各评估项权重;调整原体系中学校和学科的国际排名,增加不参与排名的著名研究机构的等效排名,调整部分特色鲜明、国际影响力高但整体学校和学科排名不高的院校的排名评估方法;增加导师以往派出学生培养效果的评估项;改革会议速评的方式,采用函评+会评的方式,使评委有充裕的时间审查学生的研究计划,评估其联培的合理性。

加强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订立联合培养成果目标协议,由学院、导师和学生三方签字,作为考核的依据。成果兼顾论文发表等显性成果和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等软性和实质性成果。每半年考察学生的科研进展,以及导师对学生的中间指导过程。要求中方导师、外方导师和学生在中方和外方至少各进行一次不少于3天的学术交流。加强出国前预备期和出国后适应期管理。建立对准备期和适应期的导师考核,督促导师协助学生实现内外顺利衔接。联培结束回国后,由院系组织联培考核会,评估其预期目标的达成情况。

5 结语

博士生国内外联合培养作为21世纪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国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目前博士生进行国际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针对提高申报效率问题,提出进行一流机械学科和特色机械学科的数据库建设;为助推提升培养质量,提出建设联合培养基地;为更好引导联合培养博士生高质量,提出建设联合培养选拔机制改革及管理考核机制。通过对博士生联合培养适时进行总结,解决目前存在的不足,使联合培养体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对于博士生培养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博士生申报导师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V eraW an g
导师榜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