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的团体干预研究
——基于旁观者的干预

2022-04-07 09:24:50邹丽琼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2年2期
关键词:后测旁观者维度

罗 丹 邹丽琼

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日益增长,严重影响了校园的安全环境建设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研究发现,校园欺凌中的旁观者在抑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旁观者是指在欺凌行为中既不是欺凌者也不是受害者的个体。当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作为旁观者的同伴如果能够通过保护、安抚、上报教师等形式进行干预,校园欺凌行为可得到有效制止;如果旁观者同伴在一旁嘲笑、起哄、袖手旁观或假装不知道,则会助长欺凌行为,让欺凌事件持续发酵,加重受欺凌者的痛苦。可见,若要减少校园欺凌行为,必须重视对旁观者的干预。

进行旁观者干预研究,需要对旁观者的干预进行测量。本研究在Latane 和Darley 提出的旁观者五步干预模型的理论基础上,采用Jenkins和Nickerson 修订后的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对旁观者的干预进行测量。旁观者五步干预模型描述了旁观者进行干预必须采取的5 个步骤分别是注意到该事件、解释为突发事件、自身是否要承担该行动的责任、是否具有提供援助的能力及采取干预行动。[2]

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实验法,以心理健康活动课形式对中学生进行校园欺凌旁观者团体干预训练,力图全方位提高中学生的旁观者干预水平,尽可能地发挥旁观者在抑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中的积极作用。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在中山市某中学选取初一6 个班级,采用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进行施测,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确定其中4 个班级学生为同质水平,可以进行后续的团体实验干预。这4 个班级学生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87 人,对照组93 人,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描述性统计结果

2.研究工具

(1)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

采用Jenkins 和Nickerson 修订后的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作为测量工具。Nickerson 等人在Latane 和Darley 提出的旁观者五步干预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开发了旁观者干预量表,并对旁观者校园欺凌干预和性侵犯干预进行了考察。[3]此后,Jenkins 和Nickerson 对旁观者干预量表进行了修订,去掉了性侵犯的相关项目,只关注欺凌的旁观者,形成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并将其中反向计分的项目转换成正向计分,分数越高,代表旁观者干预校园欺凌的意识和行为越明显。[4]

2020 年,游志麟等人检验了Jenkins 和Nickerson 的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在中国初中生人群中的信度与效度。[5]项目分析发现,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的16 个项目均与全量表总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30 ~1.68,各项目的标准差也都在0.80 以上,表明各项目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同时,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的中文版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各分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7 ~0.81,且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63,说明该量表的各信度指标均符合测量学标准。[5]

旁观者五步干预模型详细描述了旁观者进行干预必须采取的步骤,具体分为5 个维度:①注意——注意到欺凌事件的发生;②解释——认为校园欺凌事件具有危害性,需要帮助解决;③责任——认为自己有责任干预欺凌;④能力——认为自己有办法、有能力干预欺凌;⑤干预——选择采取干预行动。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共有16 个项目,每个维度有3 ~4 个项目。采用利克特5 点计分方法,从“完全不赞同”到“完全赞同”,依次计为1 ~5 分。

(2)预防校园欺凌的干预方案

学生对校园欺凌事件越关注,他们感受到的或者自认为经历的校园欺凌就会越多;学生自身对校园欺凌的认知解释能力,对欺凌事件的责任心、处理能力以及干预力越强,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低。预防校园欺凌的干预方案主要依据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的注意、解释、责任、能力、干预5 个维度,设计相应的心理活动课,希望通过课程实施提高学生的旁观者干预水平,进而有效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干预方案具体内容见表2。每次活动后,实验组学生需要分享活动感受,并在此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使用学习到的方法应对校园欺凌行为;还可以将这些感受记录到成长日记之中或参与课后纸笔活动,并在相关活动中进行分享。

表2 以“生命美丽,因为有你”为主题的校园欺凌旁观者团体干预方案

(3)实验设计与程序

采用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干预。在实验前测阶段,采用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测量,获得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的水平基线。

实验干预材料为自编的团体干预方案。利用心理健康活动课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团体干预。对照组学生不接受相关的任何干预,在心理健康课中学习常规教学内容。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其他课程内容、班级环境等方面均保持一致。在实验干预活动结束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即时后测。

二、研究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测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各维度得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3,表明两组被试处于同质水平,可以进行后续的团体干预实验。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测比较

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后测比较

干预实验结束后的即时后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在注意及解释这两个维度上,实验组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见表4),表明本研究设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方案及相关课程提高了校园欺凌旁观者的干预水平。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后测比较

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比较

采用被试内比较考察实验的干预效果,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前、后测得分分别进行配对检验。

从表5 来看,实验组学生旁观者干预水平各维度的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得分,其中注意、解释、责任、干预维度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说明干预实验具有即时效果,干预方案的实施,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旁观者干预水平。

同时,除了责任维度,对照组学生在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其余维度上的得分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见表5)。

表5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比较

三、讨论与分析

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是一个复杂的角色,同时也是一个无组织、临时性的群体,他们或许成为欺凌者的帮凶,或许在制止欺凌行为时发挥作用,或许因目睹或阻止校园欺凌行为而受到伤害。[6]在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中,大部分人只是旁观者,处于胁迫、依附地位,并没有对校园欺凌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8 次团体干预课程明显提高了实验组学生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干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积极作用。在团体干预过程中,通过电影赏析、故事重写、角色扮演、自我陈述、重要他人、情境性体验、曼陀罗绘画等形式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团体干预,让他们对校园欺凌事件有了更全面、客观、深入的了解,同时掌握了积极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进而减少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及伤害。与此同时,团体干预中的角色扮演、曼陀罗绘画、自我陈述等环节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互动活动中感受到校园欺凌给人们造成的伤害,意识到自己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如果冷漠以待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促使学生在以后遇到的校园欺凌事件中能够主动成为被欺凌者有力的帮助者、善意的理解者和温暖的陪伴者。

1.实验组学生更多地注意到欺凌事件的发生,并解释了该事件的危害性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而旁观者未能发挥积极的干预作用,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正确认识,他们误认为这是无伤大雅的玩笑,不觉得事态严重,更感受不到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

在本研究的干预实验中,教师先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精心剪辑而成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影长37 分钟),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如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发生率、形式及其危害,以此加强实验组学生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敏感性,增加实验组学生干预校园欺凌的概率。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的曼陀罗绘画练习,即借助曼陀罗绘画,让学生自由地把自己代入校园欺凌事件的某个角色中,如假如我是欺凌者、假如我是被欺凌者、假如我是帮助者、假如我是冷漠的旁观者等,让学生在绘画中抒发内在的情绪情感,激发他们的同理心,帮助他们理性、客观、全面地理解校园欺凌事件,看待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每一个角色。研究结果也表明,实验组学生旁观者干预水平在注意、解释维度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他们在这两个维度的后测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

2.实验组学生更多地认为自己有责任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干预

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目睹了欺凌行为但本身并未参与欺凌,他们往往对欺凌行为不加干涉,明知行为不当但害怕承担责任。当旁观者众多时容易造成责任扩散效应,即责任会分散到旁观的每个人的身上,单个人承担的责任会很少,从而产生一种“会有别人去帮忙”“我保持沉默也无所谓”的责任分散合理化心态,最终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本研究通过团体干预训练,明显提高了学生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责任感,实验组学生在责任维度上的前、后测得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他们更多地认为自己有责任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干预。

在团体干预中,教师首先上了一节“关于旁观者和勇者的故事”的心理健康课,依然借助的是电影《悲伤逆流成河》,透过顾森西所做的一切让学生认识旁观者中的两种不同表现,即冷漠的旁观者和勇敢的帮助者。电影中,顾森西正是一位勇敢的帮助者。接着通过课程“当冷落发生时”,让学生了解和识别经常发生又不容易被发现的关系欺凌,并在情境中感受关系欺凌的伤害,引导他们初步掌握防范关系欺凌的方法。最后,通过重写校园欺凌故事,让学生打开自己的五感,去觉察身边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感受自身作为勇者的力量,并尝试寻找积极应对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方法。

3.实验组学生在干预校园欺凌事件中更多地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旁观欺凌一般是偶然遇见的突发事件,如果没有相应的训练和经验,短时间内很难做出理性、正确的判断。况且,校园欺凌的旁观者多为青少年,他们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有限。

本研究通过活动课“向自己告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接纳自己,进而做出改进,这是学生认可自我价值,激发内在资源,为个体生命能量系统增添价值支持力量的过程。社会支持的力量有助于学生在遇到同伴交往困境时,特别是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更好地发现和借助自己拥有的资源,增强应对校园欺凌的勇气和信心。

不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面临干预校园欺凌事件时更多地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在能力维度上的前、后测得分并没有显著变化,反而是后测得分低于前测得分。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认识自我时,更多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性以及周边资源的匮乏等;二是学生更全面、客观地理解校园欺凌事件后,认识到欺凌事件的严重性,觉得这是自己难以应对的事件。

这提示教师需进一步改善干预方案,给青少年传授正确制止欺凌行为的策略以及预防欺凌、反欺凌的具体措施;同时,通过活动课“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让学生在认识、理解、接纳、改善自己的基础上,感受到身边的情感支持部分,即“重要他人”。

在干预活动中,笔者邀请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经过认真思考,按重要程度依次写出5位自己认可的“重要他人”,并具体说说这些“重要他人”对自己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这能帮助学生挖掘身边的资源,为个体生命能量系统增添社会支持。

4.实验组学生在面对校园欺凌事件时更倾向于采取干预行动

本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训练结束后,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在面对校园欺凌事件时更倾向于采取干预行动。其实,每个生命个体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人们如果能够珍惜、经营好这些人际关系,把善良、宽容和勇敢传播下去,就能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将拥有更多的快乐、幸福。

本研究通过“在关系中提升生命价值”心理活动课,邀请学生思考和回顾这两个多月来,自己在“生命美丽,因为你有”的团体干预训练及相关活动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同伴关系,并鼓励学生尝试学会重新定义同伴关系中的思想、行为或情感冲突,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件,激发内在的积极情绪体验,掌握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应对方式,有效应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四、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校园欺凌防治的督导

有效预防校园欺凌是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需要共同参与、协同合作,构建多维度的预防校园欺凌的支持体系。加强相关部门对校园欺凌防治的督导是提高校园欺凌预防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

根据2017 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精神,2018 年,广东省出台《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以破解校园欺凌治理难题,并要求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委宣传部等十三部门分工履行职责,加强各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共同防治校园欺凌。

该实施办法要求各地级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教育、宣传、政法等部门建立学生欺凌综合治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其中,教育行政部门是学生欺凌综合治理的牵头单位,在学生欺凌综合治理中应履行以下职责:建立学校欺凌综合治理委员会,搭建各部门与学校间的专项沟通平台,督促各校建立关于校园欺凌综合治理的专业自查长效机制,加强教育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及时通报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实施效果[7],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2.健全校园欺凌的预防体系

有效预防校园欺凌,需要以校园为抓手,建立多维的校园欺凌预防体系。

(1)制定符合学校实际、详细可行的防治方案

各校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学校实际、详细可行的防治方案,方案应包含“前期预防—事中处置—事后救济”3 个方面。具体措施有:成立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小组,设置有关校园欺凌的投诉、举报、求助的信箱、电话、网站等,在校园内进行有效宣传,让每一位学生都懂得和使用校园欺凌求助通道;强化教师预防校园欺凌的职责权限,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引导教师做一名防治校园欺凌的宣传者、发现者、守护者;加强校园易发生欺凌的重点区域如楼梯间、宿舍等地方的巡查,营造温馨安全的校园环境;制定有效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与欺凌事后救济的方案,提高校园欺凌防治力度。

(2)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尚不完备,是非分辨能力弱,不能充分认识欺凌行为,更缺乏预见伤害事故不良后果的能力。因此,预防校园欺凌必须加强全体学生的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学校可以邀请学校领导参与学生的法治教育,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认识欺凌的内涵、特征、后果、预防和处理方法等。如开展“防校园欺凌,建和谐校园”专题讲座,借助现实案例让学生明确日常生活交往中什么样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欺凌,从而避免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向学生展示欺凌带来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反欺凌意识,掌握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方法技能,让全体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防校园欺凌做出贡献。在心理活动月举行“校园零欺凌”主题活动,借助防校园欺凌的心理漫画、心理手抄报、心理黑板报等,引导学生遵守道德法规,鼓励他们勇于向校园欺凌说“不”,帮助他们形成保护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3)开设预防校园欺凌校本课程

预防校园欺凌不只是简单的学校教育管理措施,还要将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与心理健康课程或班级班会团队课程进行融合。如本研究中设计的预防校园欺凌课程“生命美丽,因为有你”是与初中心理健康课程相融合的,它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出发,围绕“注意—解释—责任—能力—干预”五大维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校园欺凌预防教育。

当然本研究设计的干预课程倾向于对旁观者进行预防教育,教师仍可针对校园欺凌的欺凌者与受欺凌者设置相应的团体辅导课程,引导欺凌者认识到欺凌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都是有危害的,增强受欺凌者勇于向校园欺凌说“不”的意识,帮助受欺凌者掌握拒绝校园欺凌的技巧,从而提升防治效果。

(4)做好重点群体的动态关注与辅导工作

虽然校园欺凌可能发生在任何学生群体中,但是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离异家庭学生、性格内向学生、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群体遭遇校园欺凌的可能性更大,因此,针对这些群体,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应做好动态关注与辅导。

例如,制定“班级心理状态晴雨表”,各班心理委员上报班级学生心理状况;借助“特殊学生心理动态观察表”,对离异家庭学生、性格内向学生、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群体的学习、人际关系、情绪、亲子关系等方面开展观察与评价,了解他们在校期间的心理动态变化,并给予关注和即时辅导。对有行为偏差、情绪冲动或有欺凌史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及早开展预防与干预,如采取有效的批评教育、法治教育措施,使他们认识错误行为,并督促其及时改正;借助心理教师的辅导帮助学生学会调整情绪、控制冲动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及时联系学生的监护人,督促家长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加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消除隐患,降低学生出现校园欺凌行为的风险。

3.优化家庭关系,重视家庭的参与和支持

优化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亲子间的关系,转化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让家庭参与和支持预防校园欺凌这项工作也是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途径。在已发生的多起校园欺凌事件中,大部分欺凌者或受欺凌者的亲子关系并不好,许多欺凌者或受欺凌者的家长更倾向于使用粗暴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长经常对孩子进行语言或行为暴力,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专制,常常忽略孩子的感受,亲子之间缺乏倾听与沟通。这些在打骂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采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最终成为校园欺凌的欺凌者;有的孩子在遭受校园暴力时因求助无门,常常采用“忍让息事”的方式,最后成为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受欺凌者。

学校应该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引导父母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每日倾听一刻钟”,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倾听孩子,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需要监管孩子的网络行为,避免孩子陷入校园欺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后测旁观者维度
安全生产没有旁观者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旁观者之眼:外媒视角下的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
西藏研究(2017年5期)2018-01-30 08:39:00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基于前后测的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旁观者,未必清
公民与法治(2016年6期)2016-05-17 04:10:46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