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试题评析
——以2021 年新高考5 省市地理选择性考试试题为例

2022-04-07 09:24:50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2年2期
关键词:选择题选择性试卷

杨 夏

2014 年9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高考改革由此拉开序幕。目前已有三批次14 省市的新高考落地实施。这些省市的新高考地理科目均为选考科目,由各省市单独命题。“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涵盖了功能定位、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1]为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本研究以5 省市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试题为研究对象,基于“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对试题结构、试题情境、考查内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新高考地理试题的特征,以期为今后落实“一核四层四翼”的命题和教学提供借鉴。

一、试卷结构分析

本研究选取第一批参加新高考的浙江省2021 年1 月和6 月两次选择性考试试卷、第二批参加新高考的北京市和山东省2021 年地理选择性考试试卷、第三批参加新高考的湖南省和广东省2021 年地理选择性考试试卷为对象,从时长与分值结构、题型结构、内容结构3 个方面进行试卷结构分析。

1.试卷总分值相同,时长稍有不同

浙江省两次地理选择性考试时长均为90 分钟,满分100 分,其中选择题55 分、非选择题45 分。北京市和山东省的地理选择性考试时长90 分钟,满分100 分,其中选择题45 分、非选择题55 分。湖南省和广东省的地理选择性考试时长75 分钟,满分100 分,其中选择题48 分、非选择题52 分。

2.试卷题型丰富,题型结构各具特色

在试卷题型设置上,一般选择题设问范围小,可覆盖的知识面广,便于试卷内容和难度的协调;非选择题考查程度较深,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表1 为2021 年新高考5 省市地理选择性考试试卷的题型结构信息。

表1 2021 年新高考5 省市地理选择性考试的题型结构统计

浙江卷选择题题量为25 道,非选择题题量为4 道,非选择题中有部分题型为填空题。可以看出,相较于其他省市卷,浙江卷总题量多,且选择题比重大,这既保证了试卷知识点的覆盖度,又兼顾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即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2]等能力。同时,由于选择题比重大且选项具有一定的可猜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浙江卷地理试题的难度。

北京卷选择题题量为15 道,非选择题题量为5 道;山东卷选择题题量为15 道,非选择题为4 道,非选择题中有一道是绘图题。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中有绘图与图解任务,要求考生能选取资料绘制地图或图表、表格、模式图等,能运用地图等手段进行推理和得出结论,能从地图以外信息源中选择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预测等活动。[2]与文字相比,图像更能直观地表示出学生头脑中的概念模型,还能表现出地理事物的轮廓、规模大小与空间组织关系。[3]山东卷中的绘图题与具体情境结合,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完成具体任务,能够有效评价学生应用知识、利用地理工具语言表达地理问题的能力。

湖南卷和广东卷的选择题题量均为16 道,非选择题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其中,湖南卷必考题为3 道、选考题为2 道,广东卷必考题与选考题均为2 道。选考题型的设置延续了之前两省采用的全国卷的形式,体现了题型求稳求实的特点,凸显了地理课程多样化特征,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出于兴趣爱好、学业发展或职业倾向的需求。另外,在选考题的内容设置上,湖南卷两道选考题分别为选修4“环境保护”、选修5“旅游地理”的相关内容,广东卷两道选考题分别为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4“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充分体现了省情差异。

3.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且考查程度较深

《课程标准》提出,等级性考试要以选择性必修内容要求为标准。地理选择性必修内容包括三大类: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5 省市2021 年地理选择性考试在必做内容选择上,重点关注地理选择性必修的内容,且覆盖面比较广。同时,突出对高中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考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运用。表2 为5 省市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试卷内容的结构特点。

表2 2021 年5 省市地理选择性考试试题所给信息统计

续表

自然地理基础方面,考查内容包括了地球运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与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等。其中所占分值最多的为“自然环境中的物质与能量交换”部分,其涉及的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是塑造地理环境的基础,也是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此外,试题还全面考查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天气系统、气压带风带等内容,且考查程度较深。例如湖南卷第19 题考查长江中游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变化:第1 小题,根据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分析河道演变过程;第2 小题,依据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变化,推测南北河道特征;第3 小题,开放性设问,谈论关洲岛是否向北相对移动。该题不再是以往典型的区域型大题,没有过分侧重对区域要素的分析,而是考查《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4 中要求的掌握“地貌的变化和演变过程”,这也是在教材中有详细介绍的主干知识,体现了对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重视。同时该题还强调对地理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虽然3 个问题各有侧重,但都是对“流水堆积和流水侵蚀”这一基本地理原理的考查。

区域发展方面,根据《课程标准》可将其划分为3 个方面的内容:区域的概念和类型,区域发展,区域协调。5 省市地理选择性考试试卷对此均有所涉及,其中分值最多的内容为区域发展,尤其是区域产业发展,试题充分结合时事热点,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区域地铁建设、产业变化等热点问题。如山东卷第1、2 题,以长三角地区F村收入来源的变化为背景,设置了生活化的情境,考查了区域产业的发展与变化。另外,在具体区域上侧重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涉及较少。例如湖南卷世界地理分值仅占9%,仅有选择题第6、7、8 题关于蒙古东部地区野火问题涉及世界其他区域,其余与区域相关的问题均为中国地理内容。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方面的考查相对较少。5 省市2021 届学生使用的教材均为2004 年审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科书,没有启用2019 年审定的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为老教材新高考。所以,在5 省市地理选择性考试试卷中,主要涉及新老教材内容一致的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而资源、环境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涉及较少,只有浙江卷(6 月)的选择题第16 题,考查了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措施,涉及能源与国家安全方面的内容。

二、试题特征分析

1.立德树人,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2021 年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的浙江卷、山东卷、北京卷、湖南卷和广东卷均以情境为载体进行设问,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彰显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情境设置取自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和重大发展战略,有利于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例如:广东卷第1、2 题的试题情境为“我国民航和高铁快速发展下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山东卷第16 题的试题情境为“三峡翻坝物流”;浙江卷(1 月)第7、8 题的试题情境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浙江卷(6 月)第12、13 题,北京卷第8、9 题的试题情境均涉及“精准扶贫、生态移民”;等等。另外,湖南卷在选考题中还涉及红色旅游情境,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意义。

第二,试题情境选择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现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2021 年新高考5 省市的试卷不同程度地涉及杂交水稻、新疆棉花、中国人口、长征5号发射等热点问题,但是试题没有为“热点”而“热点”,而是将热点问题融入地理学科背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中的地理学知识。例如:广东卷第5~7 题呈现了我国三大产棉区棉花产量的变化,通过考查三大产棉区的共性条件、产量贡献主导因素及新疆棉花占比增大的原因,将新疆棉花这个热点问题融入农业区位条件这一地理知识中;湖南卷第3~5 题呈现了开封市夜市摊贩的日常作息时间,要求考生根据夜市摊贩的流动特征、空间分布等因素分析背后的地理原理,引导考生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学习生活化的地理知识。

2.素养立意,全面考核关键能力

2021 年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的浙江卷、山东卷、北京卷、湖南卷和广东卷试题均注重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且依托丰富的材料,实现对地理关键能力的考核。

第一,全面落实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6 套地理试卷均大量考查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必定是以区域为载体的,且受多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重点考查这两方面素养能体现出地理学科的特色。例如,湖南卷第15 题,根据某年L 月和M 月的河道断面示意图推断L 月和M 月的具体月份。该题涉及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的季节变化,需要综合分析两种地理要素的影响,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的变化在该区域具有区域特征,考生还需要从区域的视角去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第二,日渐重视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但考查力度较小。5 省市试卷都对人地协调观有所体现,浙江卷和北京卷主要是将人地协调观融合在各种题型中,着重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浙江卷(1 月)第14 题分析了“农业+新能源”生产方式的生态效益,北京卷第16(1)题要求“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湖南卷和广东卷除了在必考题中融入人地协调观,还单独在选考题中对“环境保护”进行了考查。如湖南卷第21(2)题提出,“除了建设生态沟渠,该区域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氮素水污染”,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内通过纸质地理试卷考查考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难度很大,但是6 套试卷中对此仍然有所体现,只是涉及的题目数量很少,考查力度较小。如北京卷和山东卷设置了绘图题,通过绘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处理地理信息,运用地理工具去解决地理问题,非常值得借鉴。

第三,图文并茂,实现对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关键能力的考查。6 套试卷都大量运用了地理坐标图、区域政区图、等值线图、地理示意图、地理事物分布图、地理要素统计图、景观图等,并且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设计中,全面考查了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湖南卷第19 题,设置了如下3 个问题。(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汊型河道的过程。(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学生需要解读并获取图文材料中的地理信息,再建立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运用已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对地理现象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充分考查了地理关键能力。尤其最后一问,是6 套试卷中唯一的开放性试题,可见湖南卷对创新性的重视。

3.综合应用,注重考查思维品质

2021 年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的浙江卷、山东卷、北京卷、湖南卷和广东卷试题均采用了大量全新素材,将高中地理知识融入对全新素材的探究中。面对全新的素材,考生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复制,需要对问题进行探索,对其思维品质要求较高。

第一,对试题予以分类,分层考查。浙江卷选择题分为两个层次,分层考查考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第一层次的选择题难度相对较低,更注重对地理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基础性。如2021 年浙江卷的1 月和6 月两套试卷中分别在第5 题、第4 题考查了考生根据区域地图判读海底宏观地形的能力,这是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落实。第二层次的选择题为试卷中的21~25 题,这部分选择题难度较大,着重对综合性、应用性知识的考查。如2021 年浙江卷(1 月)第24、25 题涉及“飞机尾部凝云带与天气系统”,需要考生联系地理基础知识,运用地理学科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难度有梯度,着重综合性和应用性。山东卷、北京卷、湖南卷、广东卷试题均要求考生从材料入手进行分析,从储备的地理背景知识中导出相关结论。考生只有将知识与方法结合,才能完整地理解问题的含义,准确作答。例如山东卷第16(2)题:“说明与候闸过坝运输相比,三峡翻坝物流系统的优势。”虽然考查的是交通运输这一主干地理知识,但是学生需要根据材料,理解候闸过坝和翻坝物流的准确含义和差异,并结合三峡坝区的特征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答案。

第三,探究性和开放式设问,体现创新性。例如,湖南卷第12、13、14 题关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小海坨山的气象预报问题,材料中提到了“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这就打破了考生的思维定式。过去考生常常认为半山腰云是迎风坡湿润气流遇冷凝结而成,这一次必须根据材料中提供的线索,结合气温垂直分布和空气相对湿度等知识进行分析,才能够得出正确结论。以现实情境为载体,使得试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多为现实中的地理事项和地理问题,真实且复杂,这也是《课程标准》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水平4 的设定标准,符合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业质量要求。

三、启示与建议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高中地理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核心功能。5 省市2021 年地理选择性考试的试题结构和试题特征分析,为优化命题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1.对地理选择性考试命题的启示

(1)关注时政地理,引导学术志趣,实现学科育人

5 省市新高考地理试卷都关注了社会热点问题,同时也注重地理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值得借鉴学习。例如北京卷第20 题关于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既是国家“绿水青山”发展战略的体现,也是地理学湿地保护的热点。在地理试题中体现社会对地理学科的需求,让学生知道祖国建设离不开地理,幸福生活离不开地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会成为可能。地理命题者应该成为未来建设者的生涯导师,让高考试题达到“立德树人”的最佳境界。

(2)注重试题区分度,难度适当分层

浙江卷直接将选择题进行了分层,其他省份的试卷虽然没有直接分层,但试题难度也有梯度,有利于地理选择性考试选拔功能的发挥。例如山东卷第17 题,包括3 个问题,分别为“指出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的优点”“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设问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复杂,入题容易深入难,同时起点高、落点低,让考生有话可说。好的试题设问就应该这样层层递进,材料在外、答案在内,有一个逻辑链;试题不局限于“难度”,而是强调区分度、金字塔结构;试题文字表述应该有亲和力,贴近考生生活实际。

(3)培育国际视野,领略多彩世界

在区域内容的呈现上,浙江卷、山东卷、北京卷世界地理的分数比值均为24%~30%,湖南卷和广东卷世界地理分数比值分别为9%和23%。我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地理科考试既要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还要有全球视野。区域认知是地理选择性考试要落实的核心素养之一,《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4 要求“能够收集世界、全国或区域的资源、环境信息,并利用信息解释资源、环境问题及其成因”。[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了解“地球村”;实现“双循环经济”,需要我们认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我们发挥地理学的优势,有更多的“地理大发现”。因此,高考试题也应适当体现国际视野,鼓励学生思考中国之外的其他区域乃至全球化问题。

(4)增强试题开放性,落实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

5 省市的地理试题对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体现都很充分,但创新性体现还不够。开放性设问,给予了考生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并要求考生通过清晰的分析,以准确的语言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是对考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设置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结构式评价。同时,试题设置注重探究性,呈现出区域环境随时间演化的情境,可以帮助考生形成富有逻辑的探究问题思路,提高考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试题的创新性,符合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2.教学启示

(1)从时空综合视角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5 省市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试卷都着重考查了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尤其强调时空综合的地理思维过程。时空综合既是综合思维的“上层建筑”,也是区域认知养成的重要支撑。依据时间和空间的尺度属性,教师可从“同时同地”“同时异地”“异时同地”“异时异地”的不同视角分析区域特征、区际差异、区域演变、区域联系和区域发展等,提出素养整合视角下的地理教学“路向”新方案。[4]5 省市高考试题中,试题考查突出了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处理。这是一个信号,也提醒我们广大教师高度注意,平时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可多做一些材料题的训练,强调学生多动手,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不仅如此,训练专题要明确,环节要务实,切忌题海训练、浪费时间;要立足材料,基于区域,打开思维,帮助学生根据新情境创新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以大概念为中心进行论证式教学

从5 省市试题内容来看,命题者提供原始素材,考生必须深度阅读、深度探究。命题视角也发生了转向:从以往考查学生“学过什么”“学了多少”,转向“会不会学习”“有没有研究意识”。当前有部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存在“机械重复多,整理加工少;背诵结论多,思考过程少;被动做题多,独立思维少;复习时间多,效率提高少”的问题。为此,教师可尝试以大概念为中心进行论证式教学。论证式教学是近年来科学学科领域兴起的重要的教学设计模型,它的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论证方式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经历从证据到结论的论证过程,以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形成科学思维。[5]具体到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以主干知识为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依“大专题(知识专题、能力专题)→微专题(具体情境、解题指导)→小课题(问题靶向、聚焦痛点)”的思路将主干知识逐层分解,为学生提供素材,用讨论、反思、求异、辨析、质疑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地理学术能力,引导学生完成论证过程,找到地理学习方法。

(3)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实现深度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要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方式。[2]深度学习强调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对学习内容的批判性利用,追求有效的学习迁移和真实问题的解决,属于以高阶思维为主要认知活动的高投入性学习。学科素养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即需要学习者通过思考、探究、推理、反思等深度学习过程获得的直接和间接的学习体验与感悟,形成个体的知识结构、专业智慧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及稳定的学习品格。[6]整体性是地理学科的特征之一,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以整体性视角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例如,采用“主题—探究—表达”的结构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确定主题选取真实地理情境,围绕主题将地理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整合,将分离的知识进行整合,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实现问题式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表达将内在思维显性化,即将思维的内部言语外化成准确的学科语言,从而实现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落实地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养成准确的地理表达能力。

(4)教学要体现时代性、注重实用性、渗透探究性

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地理学科的发展也在与时俱进,新高考5 省市试题都关注了社会热点前沿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既深入又生动。教师不仅要关心教材,更要关注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地理内容融入时事案例、生活情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地理知识的梳理和记忆,并实现灵活运用。另外,地理内容虽然“多而杂、偏记忆”,但其复习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探: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可结合区域实际进行探究与评价;区域地理大多以图表为载体,可运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势利导,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探究式学习。

猜你喜欢
选择题选择性试卷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选择性听力
第一财经(2019年8期)2019-08-26 17:53:46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选择性应用固定物治疗浮膝损伤的疗效分析
哈尔滨医药(2015年2期)2015-12-01 03:57:13
选择性执法的成因及对策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