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羡珠 杨亚笑
(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361006)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已难以满足当代人的就医需求,需要积极转变护理模式,使之充分彰显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更为舒适、高效、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服务[1]。家长参与护理是一种特殊的新型护理模式,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可知,使用此护理模式有助于减轻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紧张、焦虑情绪,使之更配合治疗[2]。为进一步明确家长参与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与应用价值,对我院收治的146例患儿开展临床对照研究,观察家长参与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留院观察患儿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抽选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38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6.58±2.79)岁。观察组中男36例,女37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43±2.75)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本次所选患者均为儿内科疾病患儿,且临床资料均完整;2)本次所选患儿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配合有关治疗和护理。
1.3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躯体器质性疾病的患儿;2)合并精神疾病、视听障碍、语言表达障碍的患儿;3)治疗依从性极低的患儿及其家属;4)中途退出研究的患儿及其家属。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即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口头健康宣教;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遵医嘱给予相关药物治疗;依照常规给予环境维护、饮食及用药指导等。
1.4.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家长参与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护理准备:a.健康宣教。家属在办理留院观察手续时,即由科室具有丰富护理经验和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护理人员告知留院观察的相关制度和注意事项、留观区的环境布局和功能。待患儿安置妥当后,护理人员再向其家属仔细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潜在并发症、治疗的预后及精心护理的作用等相关知识,以提高家长对患儿疾病及相关治疗护理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方便在后续治疗护理工作中更加积极有效地给予配合与协助。健康宣教后可给家长发放能随身携带的纸质健康宣教单及简易图表(内含重点事项说明),以便随时查看;值班护士加强巡视,方便随时回复家长提出的疑问。b.制定护理方案。结合患儿具体病情和配合程度、家长文化水平及接收能力和临床护理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将护理方案提前告知家长并为其重点讲述有关护理环节和注意事项,以便家长对护理内容了然于心。2)留观期间护理:a.心理护理。在患儿入院时由护理人员和家长同时进行手续办理,并在此期间密切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对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等负性情绪的患儿应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年龄较小、语言与情感表达能力较差的患儿应以家长安抚为主,护理人员在旁适时给予玩具、绘本等物品分散其注意力;对年龄较大、语言与情感表达能力较好的患儿可嘱咐家长通过简易明了的语言介绍疾病与治疗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在旁进行补充和专业解答,还可通过“榜样力量”来帮助患儿提升治疗的勇气与信心,并在患儿完成相关任务时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以提高其后续治疗的积极性。进行静脉置管等有创侵入操作时,护理人员要技术娴熟、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因失败而反复操作,同时耐心解释失败的原因并配合家属做好心理安抚,以取得家属理解、减轻患儿的恐惧及抗拒情绪。留观期间,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倾听、多关心,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b.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在询问家长有关患儿饮食习惯和饮食禁忌的基础上,结合患儿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嘱咐家长多提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的食物给患儿食用,尽量避免煎炸、辛辣、高油、高脂等易上火且难消化的食物,并鼓励患儿多饮水及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以预防便秘。对食欲欠佳及不爱喝水的患儿,嘱咐家属尽量变换食物的花样或以汤汁、果汁、牛奶等流质饮食替代以促进食欲;以表扬、奖励等方式鼓励患儿少量多餐进食、进水以保证身体的营养需求。c.睡眠护理。尽量在患儿情绪稳定、身体舒适的时候开展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并尽可能集中进行;执行各项操作时尽量做到动作迅速、轻柔、精准;保持病室安静无噪声,尽可能控制病房内人员往来次数及讲话声调;避免室内光线太强,必要时拉上隔帘或适当关灯,以免影响患儿休息;嘱咐家长在患儿入睡过程中全程陪伴看护,并在患儿一侧拉上床栏,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及避免发生坠床等意外。3)出院时护理:护理人员在患儿出院当天与家长再次进行友好沟通,仔细告知患儿出院后在用药、饮食、日常卫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和有关疾病预防措施,嘱咐家长叮嘱与监管患儿的服药情况,并注意观察药效及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如有,应及时询问有关医护人员如何处理或到医院进行对症治疗;收集登记家长电话号码,定时进行电话回访,以了解患儿出院后的身体情况并提供相关的护理专业知识指导。
1.5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对2组患儿留观期间的打针、服药、睡眠纪律等方面进行依从程度综合评定,可分为不依从、基本依从和十分依从3种情况,治疗总依从率=(总例数-不依从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2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焦虑及睡眠质量评分。焦虑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评价,以50分为界线,高于50分为有焦虑症状,且分数越高提示患儿的焦虑症状越严重;睡眠质量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评分,满分21分,分数越高提示患儿的睡眠质量越差[3]。3)比较2组患儿的家属护理满意度。通过本院自拟的《家属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护理满意度,可划分为不满意、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3个层级,家属护理总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 2组患儿治疗依从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依从率为94.52%,对照组为79.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治疗依从率比较[例(%)]
2.2 2组患儿护理前后SAS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儿SAS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组患儿的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护理前后SAS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7.26%,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2.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儿科(俗称哑科)作为医院一个重要且特殊的科室,其收治的患儿多为心智发育不成熟的低龄婴幼儿,难以很好地控制自身言行和情绪,加之对治疗环境的陌生感、对治疗手段的恐惧感、疾病的痛苦感等因素,都会导致患儿难以有效配合治疗和护理,个别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呕吐、哭闹、抗拒、睡眠障碍等躯体应激反应,导致病情难以得到很好控制,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更易被患儿接受且能提升其治疗舒适度、依从性的护理模式[4-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依从率及家长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家长参与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更高。家长参与护理模式是一种专门用于儿科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它将与患儿日常接触最为频繁、关系最为亲近的家长接纳至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家长的信息提供与协助能够更为全面科学地评估患儿具体病情,制定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此来帮助患儿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身体康复,还能帮助患儿获得有效的情感依托,在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上缓解焦虑等心理情绪,积极配合治疗[6]。此外,通过这种护理模式可使家长更为全面地了解临床治疗及护理的全过程,有助于提高其日后预防相关疾病的能力,还能减少护患沟通误会,降低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儿科患儿实施家长参与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睡眠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减轻其心理压力,还能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