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心法式班会”

2022-04-05 13:46张玉石林元景
中小学德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抓住机会心法班会课

张玉石 林元景

摘 要“心法式班会”以德育和心育相融合的“心德育”为指导思想,关注价值导向与心理体验,关注心悦诚服与通情达理,积极引导、帮助、促进学生正向思想品德知、情、意、行等心理要素的内在生成、自我构建,以及知行合一、情意相生的整合形成与融合发展。

关 键 词 心法式班会;立德树人;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2)01-0052-03

班会课是班主任实施班级德育的主阵地。从教师的单向说教到学生的多重参与,及至更加注重学生体验感悟,我们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意识到,班会课需从学生现实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他们内心,让他们在心中完成德育观念的自我构建,进而逐步外化于行。多年来,我们一直尝试以德育和心育相融合的“心德育”为指导思想,开展相应的“心法式班会”,取得了一定成效。所谓“心德育”,是指把心理教育的原理和技术运用到德育活动过程中,让德育具有价值导向和助人自助的双重功能。基于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建设性心路历程体验的原理,我们以主题班会课的主题、目标、内容、形式、过程等五大结构环节的实施为途径,积极引导、帮助、促进学生正向思想品德知、情、意、行等心理要素的内在生成、自我构建,以及知行合一、情意相生的整合形成与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心法式班会”的班级管理新路。

德育重在价值引领、指明方向,心育则指向心理健康、助人自助,“心德育”既关注价值导向,又关注心理体验。过去我们更多地将德育的重心放在管理方面,以量化考核和教育惩戒作为主要手段,用分数和条例作为评价指标。量化与惩戒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以及这种教育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体验。唯有将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发展中的生命个体,才能明白人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每一个问题行为背后都隐藏着成长的诉求,每一次成长危机都可以化作自我蜕变的发展契机。

《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将自我发展、我与他人、我与环境、我与社会作为德育的总体内容,又根据年龄特点按学段分为不同的主题,这种划分的方式为我们研究“心法式班会”课程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比如,初一级开学第一节班会主题为“抓住机会,遇见更好的自己”,主要流程分为“抓住机会,介绍我自己”“抓住机会,给老师留下好印象”“抓住机会,交个好朋友”“抓住机会,适应新环境”“抓住机会,做新时代好少年”,这几个板块正是按《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去来拟制的。

在班会主题的选择上,我们从关注学生问题到关注学生成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确定班會主题。比如,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过去往往只盯住学生假期过于放松的问题,设计诸如以“收心”为主题的班会,用说理、施压、竞赛等“虐心”的方式管控学生。而“心法式班会”则更希望用“悦心”的方式吸引学生回到校园,点燃他们对新学期新知识的渴望,于是有了一系列“悦心式开学初”班会,如“开学第一天的颁奖礼”“创意红包我来拿”“厨神争霸美食汇”等。同时,“心法式班会”聚焦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与其开学收心,不如在假期就让学生的心凝聚不“散”,这就要求假期作业既要有实用性,又要兼顾趣味性,还要求评价、检测方式多元化。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在放假前就召开班会“假期的N种打开方式”,对学生的假期生活进行指导。

“心法式班会”尤其关注每一届学生所处时代的潮流性、每一所学校所处位置的地缘性、每一个班级成长发展的特殊性等。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同一主题的班会在不同时段、学校、班级中的独特样态。比如,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和内容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我们会在调研基础上对课程体系做微调,如疫情后的第一节班会主题为“十八线网红线下见面会”,寄宿制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主题为“新住宿时代”,在外来务工子弟较多的班级开学第一课主题则为“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等,这样既考虑了普遍性,又兼顾了差异性,使班会更有预见性、有效性、系统性。

“心法式班会”充分考虑品德形成的心理元素即知、情、意、行,根据不同主题,侧重不同目标维度,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班会的实效性,力求让每一节班会都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传统班会将认知目标作为重点,多采取视频观看、故事分享、榜样引领等形式,而“心法式班会”则是将“情”和“行”作为重点,鼓励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去革命基地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提升,进而引导行为。

“心法式班会”在德育价值引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时、因地、因人确定主题和设定目标,是一种以成长为导向的新型班会。它打破了传统兵法式的管控思维,追求心法式的共育共长,从虐心式到悦心式的班会变形,从教师立场到学生立场的班会变式,从说教式到叙事共情、体悟明理,力求由内而外地实现德育的价值引领,从而培养勇于挑战、善于合作、热爱生活、身心健康的现代中学生。

积极心理学的问世,对传统心理学不啻是一种革新。传统心理学关注病人、病因,与传统教育类似,多以纠错为目标,将如何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作为教育目标。在积极心理学影响下,“心法式班会”朝着潜能挖掘、积极情绪、优势教育等方向转变,完成了从问题关注到成长导向的转型。

(一)“心法式班会”注重悦心

迈克尔·阿盖尔曾说:“对于快乐的人来说,时间是充实而有计划的,对于不快乐的人来说,时间是空荡的、开放的及不受约束的,它使得事情拖延而无效率。”因此,让学生在班会中得到积极的感受是提升班会有效性的第一步。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班会上悦心,获得积极体验呢?通常我们会先从优选内容开始,比如分享成长过程中的一张合照,挖掘一个笑容背后的故事,回忆一个感动他人和自己的瞬间,分享一次曾经的“高光”时刻,来一次时光旅行畅想美好的大学生活……这些内容能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希望和阳光;或者观看一段支援疫情的志愿者视频、讲述一次无私助人的故事、开展一次感统训练游戏……这些内容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总之,通过优选内容能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体验,达成更好的共情效果,进而从本质上让同学们“心悦”,“诚服”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心法式班会”强调通情

心悦诚服作为“心法式班会”的“前菜”,为班会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情绪条件。但班会课要真正触动学生心灵,还必须从“情”入手,打通“情”的道路,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从这个意义上说,班会内容解决的是感化心灵的问题,班会形式则是解决走进心灵的问题。有效的班会形式要能做到“三高”——高參与度、高共鸣性、高趣味感。

高参与度的形式通常可以采取团队活动体验、主题素材课前准备、现实场景感受等方式,力求人人参与。比如,在举行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班会课前,我们布置了让学生采访孕妇、耄耋老人和住院病人的作业,请这三类人谈谈对生命的感悟,上课时请学生分享采访视频及自己的感受。这样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都能对生命产生深刻的认识,进而达到“通情”的效果。

高共鸣性是在别人或自己的故事里看见成长的心路历程,通过叙事、恳谈、对话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共情。此外,高共鸣性还要注重班会的仪式感,以及与主题内容相契合的外在要求。例如很多班主任都会用孟晚舟回国的视频进行主题教育,就此,如果班主任能用中国红作为主色调进行班级环境布置,增强教育的仪式感,学生情感共鸣在环境的烘托下就会更具象化。

高趣味感不单指形式有趣好玩,更指高层次的心流体验。比如在上文提及的“抓住机会,遇见更好的自己”这节班会中,第一个环节就安排了游戏“抓住机会”,目的就是使学生先获得心流体验,以促进后续五个环节活动的开展。同时,心流体验还应在班会课后得到延续,如在班会课中所习得的技巧、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得到实际运用,这种心流体验就会更加持续、更为强烈,给学生提供更持久的前行动力。

(三)“心法式班会”追求达理

心悦方能诚服,通情才能达理。班会课无论通过怎样的内容呈现和形式串联,最终需要达到的都是“达理”这一目标。当然,我们不能因此简单地认为达理是整个班会过程的最后一步,实际上,达理贯穿于整个班会过程之中。“心法式班会”的核心理念是“用心理原理与方法让班会经历心路历程”,达理的过程便是一个心路历程,但这一过程不是简单地走流程,而是一个拥有真实生成性的过程。班主任在班会过程中关注学生真实感受和体验感悟,在引导和激发中促进学生思考、感悟、成长,这种打破原有预设,跟随学生真实感悟所进行的思维碰撞和心灵洗礼,就是达理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

笔者曾观摩过一节初二年级的班会课,主题内容是为即将到来的50公里徒步制定班级参与方案。班会开始,老师播放了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呈现了班级一个多学期以来的美好瞬间,从一张张笑脸背后,我们感受到了学生的心悦。随后,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展示了前期开展的准备工作,我们看到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多样化的展现形式,以及同学之间的密切配合,其中充满了“情”的流动。当观摩老师为此叫好时,突发状况出现了:两个小组因为合作出现矛盾,大有爆发冲突之势,部分同学甚至开始怀疑方案的可行性。这时,班主任及时调整班会环节,展开跨组间的小组讨论,冲突迎刃而解。一场班会下来,观摩老师切身感受到班会的真实、有效。显然,这是一节让学生心悦诚服、通情达理的“心法式班会”。

综上可见,“心法式班会”关注品德心理融合共生,注重深层品德构建。首先,它是以正向引导和积极体验为原则的班会课。以悦心、共情、达理为原则,对学生进行正向积极的价值引导。班会过程中不断创设产生积极体验的激发点,符合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能产生大量的心流,甚至在班级群体中进行传递,真正做到了价值引领和身心健康相结合。其次,“心法式班会课”遵循学生品德发展规律。李季教授认为,“外塑—内化—内生—外化”是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的基本程式。在班会课设计中,我们希望弱化外塑的强制性和被动性,从情入手,让这种外塑更加“温柔”,以激发学生接纳外塑时的愉悦感;在“内化—内生”这一关键部分,则通过班会过程的生成性,促进品德的形成,最终外化于行。再次,“心法式班会课”是以知导行、以情促行,促进品德自我构建与互动生成的班会课。我们希望每一节班会课都能成为学生经历知、情、意、行等品德心理要素的心路历程。这一过程我们注重的是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班会主题的多样性和知情意行的统一性。通过认知转变指导行为实践,增强情感共鸣促进行为提升,磨练意志品质保证行为持续。

因此,“心法式班会课”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通过固有的内容、形式来设计和实施,通过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衡量班会的有效性;也不是一种流程化的套路,采用呆板的环节和事先编排好的“剧本”来演绎;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只灌输心灵鸡汤,却忽视了真实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实践表明,我们所探索和践行的“心法式班会课”,是能真正唤醒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愉悦感、促进学生品德自构的班会课。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抓住机会心法班会课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抓住机会促进学生阅读感悟的个性化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寻找文本解读的“心法”
小模大样
爱心浇灌幸福花
支错招了
简介道家丹经《天仙金丹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