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域特色的小学数学校本作业探究

2022-04-03 12:27:01陈翠霞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校本作业实践探索

陈翠霞

摘  要:《数学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促进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仅要求学生熟记公式定理,更要引导学生们从理解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不断地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至解题中,探究数学更多的可能性。“校本”这一概念的提出,与新课标要求不谋而合。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在农村小学教学的经验与所得,着力探究农村地域特色的小学数学校本作业的创设与布置。

关键词:校本作业;实践探索;农村资源

一、校本作业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很多小学采取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作业材料,这些材料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但数学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基于教材知识点的识记以及几道练习题的训练,就能够达到的。数学的学习,是包含思维、逻辑、推理、演绎等各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只有掌握这些能力,学生才能够准确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规律,也才能很好地将数学运用到实践中去。

校本作业就能够对数学课堂的不足之处做出很好的补充。教材的配套练习仅仅是基础要求,校本作业弥补了学生发展多项能力需求。

校本作业通常都是根据学校现实情况而编写的。尽管市面上的练习册是根据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而编写的,但仍然无法满足很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各有不同。而校本作业是基于学生的真实情况而编订,能够起到量身定做的作用。

而且,教师通过校本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所提高,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

二、农村地域特色校本作业的创设

农村与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自然环境。在美丽的乡村里,自然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花一草、一树一叶、散落的竹根、飞舞的蝴蝶、农民种植的花生、乡间的溪流,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玉米、豆子、树枝等诸如此类都是农村宝贵的财富。

如何利用农村特有的环境和资源,创设具有农村地域特色的校本作业?

(一)观察农村生活,化抽象为具象

农村小学生尚处于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的阶段,他们天生对图画的敏感与喜爱仍有保留,这个时候去激发他们对图形的思考与探索,是恰当其时的。只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小学生的数学思考也能得到很好的拓展与延伸,他们的逻辑推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等能力都会有很好的启发。

例如在教六年级《圆柱与圆锥》这一课时,学生此前接触过圆形、三角形等图形,但由于圆柱和圆锥属于立体图形,相较于平面图形,学生理解起来会更有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从农村生活中观察,让他们回家观察和记录现实中哪些事物是圆柱体和圆锥体——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农村特色校本作业。例如编织草帽的顶是圆柱体,村口用来喊话的大喇叭是圆锥体,沙滩上捡来的海螺也是圆锥体,家里装水的水桶、水缸则是圆柱体等。

当学生沉浸到这样一种情境中,他们就会发现,这些画在教科书上的图形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此时,教师再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谈一谈,就会轻松得多。之后再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特征,如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圆锥只有底部一个面是圆形,另一个面是一个曲面等。

学生将脑海中已经成形的圆柱、圆锥进行描绘,并且在求它们的表面积、体积等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懂得将这些图形进行拆分、组合,再求得最终解。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非常快速地理解公式的含义及推导。那么数学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套公式、套定理的过程,而是一种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思维过程。

(二)从农村生活中实践探索,培养动手能力

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数学学科的学习,更加注重动手实践。因为数学是一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但抽象思维的培养是较为困难的。小学阶段学生尚未具备高级的抽象思维,因此要借助实际的材料展开学习。这就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实践,而这与新课标的要求也不谋而合。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也要求学生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而农村孩子的动手能力往往又比城里的孩子更高,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孩子的这一优点,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利用现存的材料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例如学习扇形的特征及面积等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家找到对应形状的物体——如家中爷爷奶奶用的大蒲扇、到山上采摘的扇形叶子等等,让他们带到课堂中来进行展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自己展示的物体对应的知识点以及他们自己对这些的理解。还可以提供一些材料,让他们利用剪刀、胶水、尺子等工具,对材料进行改造,将它们塑造成为扇形物体。动手实践中,学生经历难忘的探索历程,数学知识在他们的脑海中、记忆里都得到了巩固和升华。

再例如教《三角形》,可以在讲解了三角形的基本要点后,让学生展示从家中带来的三角形工具,农村生活中随处可见三角形的物品,如晾衣架、旗子、三角铁、风筝等。它们的构成都符合三角形的基本构造规律。如此一来,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三角形这种形状。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图形裁剪下来,观察归纳三角形的特点,并将它们进行分类总结,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地理解了小红旗、三明治等属于锐角三角形,晾衣架属于钝角三角形等这样的三角形特点。

(三)利用农村资源,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农村里拥有丰富多元的自然资源,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农村就是一个真实的自然世界,让孩子冲破绘本图画上的认知概念,转为直接接触获取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简单的排序概念及操作时,就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小石子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给每颗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小石子进行编号a、b、c、d等,然后让孩子们通过摆弄小石子来进行排序。最开始孩子们可能只能大概认得每颗小石子,让他们进行abcd、bcad、adcb等各自形式的排序,就会显得有些困难。但当孩子们认真地观察、记住小石子的编号,并努力去进行排序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会得到磨炼,并且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排序的含义和意义。

只有这样,农村资源及数学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才是真实的、鲜活的,他们所获得的知识与体验才会更加丰富,了解的知识信息量才会越来越大,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才会不断提升。

三、结语

校本作业是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差异化特征来设计的,更能体现出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理念。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勇于尝试、善于探索校本作业的创设,不断优化校本作业设计,促使校本作业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断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胡甜甜)

参考文献:

[1] 兰小芳. 农村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探析[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5):49.

[2] 龚国军. “差异性”永远存在 “独创性”绽放异彩——探究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量”与“质”的实践[J]. 小学教学参考,2012(35):8-9.

[3] 周秀容. 农村小学数学课时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之我见[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02.

[4] 赵瑞娟.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实践探究[J]. 考试周刊,2018(28):106.

[5] 孫士权. 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与形式探究[J]. 考试周刊,2011(77):87-88.

猜你喜欢
校本作业实践探索
校本作业开发的几个原则
甘肃教育(2017年3期)2017-03-25 11:53:47
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研究报告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50:30
集中抄表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6:54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5:20:43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9:20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0:33
试分析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61期)2016-08-16 21:50:34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科技视界(2015年25期)2015-09-01 16: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