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实践研究

2022-04-03 23:23邓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7期
关键词:区域认知问题导学初中地理

邓媛

【摘要】初中地理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承载着新的任务和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加强核心素养培养。在加强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育方面,只有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变革,并针对区域认知的四个阶段和层次,借助问题导学加强思维培育,通过任务驱动强化教学实践,基于分层教学加强个性培育,优化教学评价支持教学改善,通过各种科学、合理而有效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实际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区域认知;问题导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区域认知素养难度并不低,需要教师在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前提下深化对课程核心素养的认知,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策略与措施,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并提升区域认知素养。只有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才能深化对地理知识的整体认知与具体把握,并能在现实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利用。

一、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概述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全面培养,而区域认知素养正是其中的重要素养。对初中学生而言,在地理课程学习中发展区域认知素养,即能够基于地理基础知识形成从空间—区域视角对地理事物、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关联等。不管是在学习新的地理知识,还是在对已知的地理内容进行探究时,区域认知素养均是学生快速、正确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的关键。总体看来,初中学生发展区域认知素养主要应经历以下阶段:第一阶段,对特定空间区域中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加以认识,并基于此对整个区域的基础特征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第二阶段,从区域视角出发对地理事物与现象进行认知、分析与总结,并进一步对区域开发利用相关内容进行剖析与判断。第三阶段,对复杂的区域地理事物与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梳理各区域间的地理联系,从多个维度对区域地理进行认知与把握。第四阶段,充分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能在现实中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工具等深化对区域地理的有效分析与研究,提出科学而合理的见解。

二、初中地理课堂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实践策略

第一,借助问题导学加强思维培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利用问题导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强化思维培育的同时促使学生养成从空间区域学习、理解和辨析地理知识内容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在教学《日本》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一边带领学生学习教材内容,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对日本相关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加加强引导,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究思维、问题思维,并基于此逐步形成从空间—区域看待和思考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认知习惯。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地图可以怎么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的领土组成情况如何?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吗?能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吗?”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日本的地理事物与现象进行正确认知和总结,对整个日本等基础特征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强化区域认知意识。

第二,通过任务驱动强化教学实践。学生要实现区域认知素养的良好发展,不仅要有意识地从空间—区域视角对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进行分析和总结,还要通过自主思考、实践探究来对区域地理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尤其要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对区域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教师需要在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引学生自身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在更加自主的学习与探索中充分理解和把握知识内容,同时进一步发展区域认知素养。例如,在教学《东南亚》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理解弄南亚气候类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内多个小组,为各小组布置了合作探究任务:“思考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类型为其开发利用创造了什么有利条件,又带来了什么阻碍?”学生基于教材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讨论并尝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归纳东南亚气候类型特点,还进一步探究了地理位置、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对东南亚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研究了东南亚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东南亚主要农作物与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情况。

第三,基于分层教学加强个性培育。在强调区域认知素养培育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運用分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对他们进行合理分层,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并不完全相同的教学策略。通过合理而有效的分层,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学习中逐步深化对区域认知的把握,逐步提升区域认知水平。例如,在教学《印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按照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情况等,基于区域认知水平将不同水平学生分为多个层次。针对还未形成区域认知意识的学生,教师主要利用问题引导他们学习和思考,让学生结合教材逐步解决“如何根据地图确定印度的问题?”“印度的主要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类型包括哪些?”“印度有哪些文化成就?”“印度有哪些文化习俗?”等问题,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区域认知意识。针对能够从空间—区域视角出发并对印度地理事物、现象与特征进行认知、分析和总结的学生,教师指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思考自然地理环境对印度城市与人口分布、农业发展、文化习俗等的影响。而针对已经能够从整体上对印度自然地理环境、人类社会特征等进行简单总结的学生,教师则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印度与其他地区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印度与我国的关系等,进一步提高区域认知水平。

第四,优化教学评价支持教学改善。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进行教学评价,既要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评价,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进行自评与互评。通过高质量而准确的评价结果准确掌握实际教学情况,并基于此分析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缺陷与不足,针对性地在后续教学中进行优化和改善,能够有效突破重难点并促进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良好发展。例如,在教学《俄罗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正确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理解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及分布特征,了解俄罗斯经济、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点及分布,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在课堂基础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借助随堂测验、学生自评与互评修正评价结果,发现不少学生虽然记住了俄罗斯相关的地理知识,但是并不能在处理现实素材时正确、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方法与工具对俄罗斯区域地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针对这一点,教师立即利用计算机搜集区域地理视角下的俄罗斯相关新闻信息,并引导学生利用地理知识、方法、工具对这些现实素材加以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区域认知素养。

总之,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需要加强区域认知素养培育。地理教师应当对新课程标准有深入研究和把握,并对课程核心素养进行综合剖析,在理解区域认知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优化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区域认知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晰凝.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发展水平的构建与达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8):3.

[2]顾雅娟.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J].新课程,2020.

[3]王凯.指向区域认知素养提升的初中地理学法指导—以“日本”教学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3):25.

猜你喜欢
区域认知问题导学初中地理
区域认知与其他核心素养的联系
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的学习策略
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