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吉成
摘 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是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指导下编写的,体现了“以核心素养为纲,以任务群学习为导向”等新课程理念。落实这些理念的关键是,教师必须从课标、教材、单元、文体、学生五个维度出发,在深刻理解课标思想的前提下,遵循教材编写意图,整合单元内容,体现文体特征,以大单元任务群的格局来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让教学设计体现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教学维度
新课标、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教学思考。而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关键是教师要让教学设计真正体现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下面,笔者从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几个维度入手,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标维度要求
课程标准是学科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学科实施教学(含备课、教学、指导)必须遵循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提出语文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纲,以任务群学习为导向”,并从课堂立意、教学导向、教学主线、教学途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突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在这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维度之下,新课程课堂教学必然涉及重要的课标概念,如核心素养、任务群教学、项目式学习、任务式学习、整合式学习、真实语言情境等。这些概念的落实,是通过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环节逐步体现的。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必须在课程标准的维度下进行,并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如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任务群为导向来编写的,那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必须在课标维度内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某个单元属于哪个任务群,这个任务群的整体学习要求是什么,选文与这个任务群之间的关联在哪里,要如何去落实这个任务群的教学,等等。教师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准确地实施《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才能有针对性地评价一堂课的教学。这是因为,任务群的教学必须体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以核心素养为纲”的大单元设计思想,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条环环相扣的基本链: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单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二、教材维度要求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载体,当然也是学生学习的载体。不论是什么版本的教材,编写的首要依据是课程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是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因此,课堂教学也必须在教材维度的要求下进行。
教材维度包括教材思想、教材内容、教材体系(包括人文素养体系、语文素养体系等)、教学任务等。在这个维度下,语文教材围绕着课程要求选文、编排并设置教学任务,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完整学科体系的结构化的教学内容。我们常说教学要结构化,其实就是系统化。教材是依据课标提出的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学科性质来编写的,它以任务群为学习导向,按照学生对学习、语言、思维、生活等的认知来安排学习内容。它呈现的是一个结构化的形态,在这个形态中包含了人文素养的学习和学科知识的学习这两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基本线索。如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54页的“学习提示”就清楚地体现了语文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将人文素养的学习和学科知识素养的学习融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从教材维度出发,将这二者结合起来。
下面,笔者再进一步以知识体系的编排为例分析。我们知道,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必定有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知识体系,语文学科自然不例外。而教材对知识内容的编排,在考虑其全面性、合适性、覆盖性的前提下,是不会重复出现的,它总是按照学生的思维认知序和知识认知序,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式地往前推进的。
从语文知识的学习、积累与运用的角度来说,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教材维度出发,通盘考虑教材中知识体系的编排问题。教师要重视语文系统知识的内容构成,明白哪些该教,哪些不该教,哪些应先教,哪些应后教,形成知识序。这就是说,教师对整个高中阶段的教材要有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课程化、结构化,避免盲目性和碎片化。
教材是由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这些课文从教或学的角度来说,虽然只是一个个例子,却分别有着特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只有用这一个个例子去教学,才能教对教好。因为教学的内容是教材规定的,不能随意确定。教师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把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对、设计好,不然就可能会出现学习任务复沓、重点不突出甚至方向性错误等问题,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下面这一教学设计就没有在教材的维度内进行。
案例1:《雷雨》教学任务设计
《雷雨》中的周朴园是一个性格复杂的戏剧人物,认识这个人物的性格,对我们理解作品的矛盾冲突极为重要,假如现在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给周朴园画一张脸谱,你会怎么画?请画好后与同学交流。
教材中为《雷雨》一文规定的教学内容为:(1)理解与把握剧本是如何设置尖锐复杂的冲突,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的?(2)学习本文台词的动作性与个性化,揣摩潜台词的言外之意。这两个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第二点是教学重点。但案例1则让学生为周朴园画脸谱,重点是认识周朴园的性格。先不说让学生画脸谱这一教学方法对学习话剧剧本是否恰当(实际上混淆了剧种间存在的差异性),仅就要求学生“认识周朴园的性格”而言,就与教材的教学内容不相吻合。按照这个教学设计去教学,从教材结构化方面来看,教学的“体系”就断了链:学生因为对这篇课文应学的知识没有學到,而造成知识缺陷;教师则因为教学设计的方向错误,而没有完成教材对这篇课文所设定的教学任务。
三、单元维度要求
高中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编写的,每一个单元有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教学时,教师要明白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与以往不同的是,新课标背景下的统编教材是“以任务群学习为导向”来编写的,单元教学内容是根据“任务”的类型来设计的,选文则是根据这个单元的任务学习要求来选择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单元维度的教学任务。据此可知,实际的教学也必须在单元维度的框架内进行设计,这就是“大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是按大单元任务群的格局来设计教学内容的。教学任务必须按照单元教学的要求来设计,以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落实课标的指导思想。如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由六个文本组成四篇课文,根据教材设计的单元大任务是“认识和掌握论述文基本的思辨方式”,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这个学习任务群的总体任务目标是:(1)学习思辨方法,反思和评价文章的观点;(2)理解阐述观点和思辨的力量,学习以合适的角度和恰当的方式阐发自己的观点的方法;(3)学习思辨类文章,学会发现问题。
在教学该单元的内容时,教师要通过这些任务,引导学生习得论述文的基本文体知识,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要让学生思考“怎样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思考”“论述文是怎样鲜明地表达观点的”“怎样围绕观点合适地展开阐述”“阐述时怎样运用思辨使思想深刻起来”等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即是对学生论述方法、论述知识、论述中的情理、论述能力素养等的培养,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从教材结构化的角度来说,教材大单元的学习任务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文本来落实的,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单元体系。如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主要任务是“认识和掌握戏剧的基本特征”,单元学习任务有四项:(1)初步认识传统戏剧和现代戏剧的基本特征;(2)欣賞戏剧作家设计冲突、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3)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4)理解悲剧作品的风格特征,欣赏作者的独特艺术内涵。将这四项学习内容分解到课文中,见表1。
教师把《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这几个文本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任务群,再将任务分解到具体的文本中,让学生对“什么是戏剧的典型人物”“戏剧的矛盾冲突是怎样呈现的”“戏剧的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典型的舞台语言是怎样的”这几个任务进行探讨。这种大单元设计就是以任务为导向进行的,可引导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提升核心素养(包含方法、知识、情意)。
综上可知,统编教材是按照大单元学习任务来设计课文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结构化的学习体系。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树立大单元意识,并在单元维度下进行。从这个层面来看,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需要明确三点:一是明确单元的总体学习任务是什么;二是明确每篇课文分别承担了这个单元的什么样的教学任务;三是单元内课文与课文之间的教学任务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区别。
四、文体维度要求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但对写作者而言,动笔之前就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文体样式去表达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因为文章的文体样式与文章的内容是统一的,内容决定了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
《课程标准》对文学阅读提出的要求是“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等。从这些表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阅读的“文体维度”是有明确的要求的。同样,《课程标准》对论述类作品、实用性作品的阅读也有着文体维度的要求。上文已经表述过,教学设计要有“课标维度”,对课文的教学同样需要体现课标要求的“文体维度”。
选入教材用于学习的文本不同,所涉及的文体样本也是多样性的。从统编教材来看,选入的文本有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三大类别,再细分则有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戏剧、通讯等。各种不同的文体,都有其不同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和语言特征。因此,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前首先要清楚课文的文体性质,并在文体维度下进行教学。即使是同一种表现手法,若涉及不同的文体,其方法和作用也会不一样。下面以细节描写为例加以说明,见表2。
同样是细节描写,在不同文体中的表现手法和作用却并不一样。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忽略了这一点,不从文体维度出发,那么对细节描写的教学就可能出现各种错误(如将回忆录或新闻通讯中的真实性细节描写与小说中的虚构性细节描写相混淆)。事实上这种现象是存在着的,如下面这则教学设计。
案例2:《与妻书》教学任务设计
《与妻书》是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爱妻的一封信……请仔细研读这封信,想想作者的这种为了革命舍生忘死的精神体现在哪些地方。然后,再想想林觉民的这种精神让新时代的你受到了哪些鼓舞。想好后与同学交流一下,完成一篇读后感。
教师让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这没有错,但必须放在“文体维度”的框架内去讨论探究,而案例2就没有顾及“文体维度”。《与妻书》是一封书信,书信虽是自由抒写的,但必须明确是写给谁看的,即要顾及阅读者,具有读者意识。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选择的表达方式差别很大。因此,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其起点应该落在“书信”的体裁上。教师先要让学生在“书信”这种特定的文体下去研讨,明确写给妻子的书信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写作的读者意识);然后让学生根据作者选择的表达方式,通过言语去探究、把握作者在书信中所表露的情感,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复杂心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则教学设计。
案例3:《谏逐客书》《与妻书》教学任务设计
这两篇文章均为“书”,却是不同的文体:一为随事谏诤、议论政务的奏疏;一为传寄亲人、吐露心声的书信。写文章要有读者意识,对象不同,目的各异,在态度、语气、表达方式、语体选择上都会有差异。教材将两“书”放在一起让我们学习,是有用意的。请联系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去感受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时,是如何体现读者意识的。研讨时分态度、语气、表达方式、语体四个学习小组,同学间合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形成你(小组)的认识。如果你还有不同的角度,也可以提出来加以讨论。
案例3较好地体现了“文体维度”的要求,它立足于文体设计,让学生去感受、探究、把握两篇“书”因受众不同、所要达到的目的不一样,在表达观点或情感时所选择的语气、态度、方式、语体等方面都有差异的特点。
由上所述,教学设计中的“文体维度”非常重要,它关乎文本教与学的方向问题。教师应将“文体维度”放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这一整体角度来考虑,以实现课堂教学、教材学习的结构化。
五、学生维度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学习要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以学生实践性自主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自主学习”这两个关键概念。它们既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言的,也是针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而言的;既体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体的理念,也是使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由知识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途径与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强调“学生维度”,就是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针对具体的课文,考虑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如何把握教学难度、如何选择教学方式。我们常说课要上对,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把课上好。衡量一堂课好不好的标准,在于教师:第一,能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设计教学,并根据学情,在尊重教材确定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去选择和取舍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难度;第二,能不能以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为基本原则去选择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第三,能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思维得以提升为课堂终极目标,去实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的旨归是学生的学,因此,要实现新课程的学生“实践性”“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学生维度。
教学不是越难越好,而是以适合、适度、适宜为好。这是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但事实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课例,教师不顾学生的认知,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所谓“新意”,致使课堂教學不能达成教学目标,甚至走向教学目标的反方向。如某教师让学生写电影脚本和颁奖词,这就是忽略了“学生维度”的一种假任务设计,因为这超越了学生的认知。电影脚本写作需要十分专业的知识,课外广泛搜集资料来写作都比较困难,何况是在课堂上呢?颁奖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有其严格的内容、格式、语体要求,仅仅读一遍课文,就能写一份合乎要求的颁奖词吗?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电影创作和颁奖词写作的知识积累,显然是不可能完成这两个任务的。即使完成了,也是应付式的完成,当然就谈不上有学习效果了。然而,如果我们从学生学的维度考虑,就可以把这个任务设计成真任务。
案例4:《百合花》学习任务设计(修改)
1.《百合花》的细节描写是非常精彩的,从细节中我们读出了可爱的小战士的形象。如果让你选择表现小战士可爱形象的三个细节写进微电影脚本中,你会选择哪三个细节?理由是什么?请说一说。
2.《百合花》的情节很诗意,结构很严谨,这是作者在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形成的。请比较《百合花》初稿中的一个与课文对应的情节片段,说说茹志鹃为什么要这样修改?(PPT呈现两个比较的片段)
3.读了这篇小说,文中的小战士和新媳妇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结合小说情节写一段评论词,把你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
一切教的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学生维度”是一个教师必须重视的环节。当然,我们强调“学生维度”,不是考虑成绩拔尖的学生,而是要顾及所有的学生。从理论上讲,教学设计的难度起点应是班内学习能力较弱、成绩一般的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设计才能体现完整的学生观,我们的教学才能说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