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五图三构”复习模式提升地理综合思维素养

2022-04-02 13:52孙月飞
关键词:综合思维

孙月飞

摘    要:“五图”指课前绘图,课堂修图、扩图、固图,课后晒图;“三构”是指物化图式与认知图式的建构形式,即学生自構、生生互构、师生互构。将“五图三构”模式应用于地理复习课,可推进物化图式的表达和心理图式的内化,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探究,将思维培养的路径和综合思维的维度融为一体,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施“五图三构”复习模式,教师需脑中有图和综合思维,学生需手脑并用、知行合一。

关键词:五图三构;复习模式;综合思维;区位因素

一、地理综合思维与“五图三构”复习模式

(一)地理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人们具备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地理综合思维强调整体观念、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相应地,它也就包括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和地方的综合三个维度。地理综合思维的基本内涵是能将地理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结成整体,包括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分析地理成因等。训练地理综合思维的常见方法有概括、比较、综合、分析、化归(从难到易、从繁到简)、图示化等[1]。

(二)“五图三构”复习模式

“五图”指地理课复习模式的五个环节,即课前绘图,课堂修图、扩图、固图,课后晒图。“五图”既包含现实层面的物化图式,即纸面上所绘的图,也涉及心理层面的认知图式,即大脑中形成的图。“三构”是指物化图式与认知图式的建构形式,即学生自构、生生互构、师生互构。“三构”与学习方式相呼应,即学生自构之于自主学习,生生互构之于合作学习,师生互构之于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学习。在“五图三构”复习模式中,学生对物化图式的绘制是贯穿教学流程的明线,学生心理认知图式的完善过程则是暗线。在“三构”的过程中,学生绘制、修改并展示物化图式,并在同化和顺应中建构认知图式。在这一进程中,物化图式逐步从粗糙演进到精细,认知图式则逐步从低级演进到高级。

二、“五图三构”复习模式的作用

将“五图三构”模式应用于地理复习课,可推进物化图式的表达和心理图式的内化,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探究,将思维培养的路径和综合思维的维度融为一体,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从思维材料看,复习课型最适合提升综合思维

复习课是注重知识归纳整理、迁移训练的课型。复习课上,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实现:知识从零散到体系、从记忆到应用转变;能力从简单提取信息向深入分析探究进发;思维从单线向综合提升。可以这么说,地理复习课应把综合思维素养提升作为顶层目标设计,没有提升综合思维的地理复习课就不能算是好课。

(二)从思维形成看,提升综合思维需要交互探究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综合思维以概括、比较、分析等方法为依托,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属于高阶思维。新课程理念认为,高阶思维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因此,只有把教师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让学生自主建构,或生生、师生交互建构,深度学习才会发生,高阶思维才能出现。

(三)从思维品质看,提升综合思维最宜图式表达

综合思维在思维品质上具有深刻性、系统性等特点。图式的作用不仅在于它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更在于它能够促使人们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让思维走向深刻、系统。运用思维导图等图式表达工具,学生可搭建思维网络,从而让深度思维看得见,实现综合思维心理图式的建构。

三、“五图三构”复习模式运用策略

下面,笔者以《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复习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五图三构”复习模式提升综合思维素养(如图1)。

(一)课前自主绘图:梳理归纳,感知综合思维

教材中有详细的农业区位因素介绍,因此学生可以较容易地绘制出相关图式,即思维导图的初稿——知识结构图。上课时,教师可随机抽取几个学生上台分享所绘的结构图。通过学生的介绍,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后续教学就可以有的放矢。

(二)课中合作改图:分析比较,深化综合思维

课中改图分为修图、扩图、固图三个步骤,是提升综合思维的关键阶段。笔者让学生以农业区位因素的图化为基础,结合分析、比较等思维方法,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不断提升综合思维的品质。

1.修图:分析情境,理解要素综合

思维不是空中楼阁,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思维才能体现价值。学生知道了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但只有在真实情境中学会应用分析,才具有真正的要素综合思维素养。

[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水稻产区分布图等]

师:分析中国南方水稻集中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生:(利用要素综合思维,采用图化法分析)修改知识结构图(图略)。

设计意图:笔者展示中国水稻种植产区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合作讨论,分析中国南方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使学生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模板思维向应用思维过渡,能够多要素而非孤立地开展综合研究,形成整体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已有的物化图式和心理图式,落实要素综合的素养。

2.扩图:比较分析,掌握地方及时空综合

扩图的核心是加深单一课程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对于一节复习课来说,在已经基本绘制出课程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扩充知识内容,使学生生成新的图式。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地理事物的分布必须考虑空间尺度和发展变化[2]。在学生理解南方可以种水稻的原理的基础上,笔者抛出各情境问题深化探讨,使学生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切换区域和范围,变化时间线索,循序渐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升要素、时空、地方三个维度的综合思维素养。

师:说明北方部分地区存在水稻分布的主导因素。

生:水源,即通过引水灌溉满足水源需求。

师:水源是北方水稻种植的限制性因素,也是北方水稻分散产区能够种植的主导因素。

[展示: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东北三省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图]

师: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市场对品质优良的东北大米的需求增加。

师: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生:(1)一年一熟,生长周期长;(2)夏季白昼长,光照充足;(3)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4)肥沃的土壤为水稻提供充足的营养。

师:那南方水稻种植情况变化如何呢?

[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一带的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图]

师:导致珠三角一带农业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工业化、城市化占用耕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发展收益更好的农业类型。

师:这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生:(利用地方综合、时空综合思维,采用图化、比较、分析、化归法分析)扩充知识结构图(图略)。

设计意图:笔者抛出北方在不满足相关区位条件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种水稻,以及北方水稻面积扩大、部分南方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却萎缩等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化探讨,使学生能结合区域多角度、非静止地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获得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地方性解释,形成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提升地方综合、时空综合思维素养。

3.固图:练习应用,验证综合思维

固图,即巩固图式,它的重点环节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迁移能力,同时在实际的绘图中培养综合思维。此环节通常以“练习”为背景,一方面巩固知识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强化思维训练的效用。例如,学习了以亚洲为背景的水稻种植业区位因素分析后,学生能否用相关的知识分析其他地区、其他农业呢?笔者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自主提取相关信息,绘制解题思路图,并验证图式建构的效果。在实践操作中,学生最终实现了综合思维的巩固提升。

师:世界上还有哪些气候区可以种植水稻?

生: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等气候区。

[展示:(1)马达加斯加为非洲岛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宜农荒地面积广,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全国所有地区几乎都有水稻种植,但大多数分布在海拔800—1000m的高地,由于种植和管理粗放、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水稻产量较低,粮食不能自给;(2)近年来,来自我国沿海地区的企业将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引入马达加斯加,租地雇人种植水稻获得成功,并将种植的水稻部分供应给当地居民]

师:(1)马达加斯加地理环境多样、自然灾害多发,推测当地水稻种植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依据;(2)分析马达加斯加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000m高地的原因;(3)指出与我国沿海地区相比,我国企业到马达加斯加租地雇人种植水稻的优势条件;(4)简述我国企业到马达加斯加种植水稻给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

生:(利用要素综合思维,采用图化、综合法分析)巩固知识结构图(图略)。

师: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分析,要从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等要素考虑,需要全面地看问題;南北方,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其对水稻种植有不同的影响,需要我们结合区域因地制宜分析,给出地域性解释;随着时间推进,同一区域的水稻种植也会有所变化,这需要我们带着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笔者展示马达加斯加水稻种植案例,让学生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思维进行迁移。在这一过程中,考查学生能否全面地、动态地、辩证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验证学生是否具备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最后从综合思维的三个维度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跳出知识看课程、看思维。

(三)课后自主晒图:综合分析,升华综合思维

经过交互式的课堂复习之后,学生的综合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思维品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之前绘制、修改的知识结构图需要再次深化,以适应新的认知需求。这第二次绘制的图,就是要从粗糙走向精细,其知识结构应完整,逻辑联系应清晰,当然也可以变简单的黑白知识结构图为美观大方的彩色学科型思维导图。学生晒出自主绘制的新图,一方面可以促进相互学习,实现以优带弱,另一方面可以筛选精品并编辑成册,便于今后利用。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内橱窗或者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展示优秀的绘图作品,激励学生。

运用“五图三构”复习模式,可以将学生的隐性知识经由图式显性化,将学生的单一思维经由图式综合化。相比于传统的地理课复习模式,这一复习模式能让学生更快地厘清知识结构,活跃思维。在图式的两次绘制过程中,通过自主建构,或生生、师生交互建构等形式,学生不断修改、扩充、巩固、发展原有的认知图式,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了思维的综合化程度。

四、“五图三构”复习模式运用建议

(一)教师:需脑中有图和综合思维

在具体操作“五图三构”复习模式时,教师的语言、行为等都是为图式和综合思维的建构而服务的。如果教师脑中无图、无综合思维,师生就很难有效互动,教师就很难引导学生通过修图、扩图等提升综合思维。同时,教师只有脑中有图和综合思维,才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控制课程进度,提供相应的辅助资料,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系统化建构和综合思维的提升。

(二)学生:需手脑并用、知行合一

“五图三构”复习模式提升综合思维的基础是学生手绘图式和心理认知图式的统一,所以只有学生实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才能达到该模式应用的最理想效果。但很多时候,学生的精力是不能达到整节课都高度集中的,因此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具体来说就是,一开始,教师每到需要将课程推进到下一内容时,就应及时提醒学生在头脑中建构图式,并马上着手修改和完善所绘制的导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待学生养成正向的习惯之后,教师就可以减少这种提醒,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刘筱清.提升高三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16(21):11-16.

[2]王盈,王玉龙.问题式教学助力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提升——以“水稻种植业的区位选择”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4上):34-36.

猜你喜欢
综合思维
从整体性视角探究地理“综合思维”
论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策略
指向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测评的学术情境试题应用初探
运用哲学思想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实践
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培养初探
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的理解(连载二)
漫溯学生思维之湖,科学导航促思启智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科素养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环视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政治之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