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数学运算素养的策略探究

2022-04-02 13:52薛飞龚超群
关键词:数学运算学习力非智力因素

薛飞 龚超群

摘    要:数学运算能力特别注重运算的几何直观化、模型归纳化、特殊到一般化、陌生到熟悉化,而非智力因素在这些能力的转化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将非智力因素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使之与智力因素深度融合,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提升数学运算素养.具体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兴趣激发,引导学生建构运算模型,发展转化思想;情感代入,以梯度问题导引,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意志磨砺,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深化运算素养.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数学运算;学习力

数学运算素养是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数学运算,即在明晰的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手段.数学运算能力特别注重运算的几何直观化、模型归纳化、特殊到一般化、陌生到熟悉化.在这些转化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相当重要.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情感、意志等,其中,兴趣、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意志则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情感、加强意志力等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优化复杂的运算,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其自觉学习的习惯,最终提升其数学运算素养.

一、兴趣激发:建构运算模型,发展转化思想

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达成预期目标,固然要以学生的智力因素为基础和主导,但也离不开学生主体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积极的兴趣是从事学习活动并取得成就的最初條件.兴趣一般表现为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探求真理时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1].从心理上看,高中生的兴趣指向事物的内部规律,不断由肤浅变得深刻;而由于学习任务和压力变大,他们对学业相关的兴趣变淡,其他方面的兴趣变浓.因此,教师可创设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真实案例情境,如以生活常识、数学文化、竞技游戏、深度的思维结论等作为课堂引入情境,以激发学生主体的好奇心或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以非智力因素带动智力因素设计教学,选择的情境必须内容适当、难度适中.

(一)以情境激发兴趣,建构模型化运算

数学运算表现为数字的计算和估算、变量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离、几何图形中各量的确定与计算等形式,教师可以采用模型化、熟悉化、直观化和特殊化等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模型是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采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的一种数学结构.建立数学模型,便于沟通实际问题与数学工具.因此,数学模型化是提高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利用课外时间,搜寻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图片、视频、故事、有奖竞赛等,仔细甄别梯度并归类.然后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兴趣点,创设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如此引入相关数学问题,可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将注意力从枯燥的数学概念、定理转移到具体的数学模型上来,主动去探究问题.教师再适当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挖掘条件,归纳数学模型,进行模型化、熟悉化的运算,以提升运算速度和学习效果.

例题1:在铁路的附近,有一大型仓库.现要修建一条公路与之连接起来,那么怎样设计能使公路最短?最短路程又是多少?

师:构成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点和直线,有哪几种距离的基本类型?

生: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师:前面我们研究学习过哪种距离?有什么结论吗?

生:两点之间的距离,已知[P(x1,y1)],

[Q(x2, y2)],则[PQ=x1-x22+y1-y22].

师:大家回忆一下,之前我们是如何探求平面中点到点的距离公式的?

生:利用坐标系,把点坐标化.

师:很好,点可以在坐标系中用坐标量化,那么直线呢?

生:直线在坐标系中有直线的方程.

师: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平面坐标系中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问题.即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点和直线分别量化为坐标和方程,建构数学模型.

设计意图:笔者以铁路和仓库之间的直线距离这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将抽象的“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具体化,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发掘条件等,使其思维向解析几何问题模型转化,最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培养学生的模型归纳能力.

(二)运用数形结合思维转化问题,代入概念运算

针对比较繁难的数学运算,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换个思维或角度去思考运算的方向,如从平面视角去观察空间问题,从空间视角去观察平面问题,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等.运用数形结合、直观想象等数学思维来思考,可以有效降低数学运算的难度.

例题2:如果点[M(x,y)]在变化过程中,总满足关系式[x2+y+32+x2+y-32=10],试写出它的方程.

师:如果使用开根号进行代数化运算,你有什么感受?

生:需要将左边根式移项后平方,整理后再移项再平方,感觉非常复杂.

师:联系两个根号的几何意义,运用数形结合思维思考一下.

生:好像是点到点的距离之和,就是一个动点[M(x, y)]到两个定点[F1(0, 3)],[F2(0, -3)]的距离之和等于10的点的轨迹.

师:结合刚学过的椭圆的定义,再想想它的方程是什么?

生:就是长轴长为10,焦距为6而且中心在远点的椭圆,那么整个式子化简后就是:[y225+x216=1].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源于对问题的好奇,更源于对数学问题的熟悉、亲切.笔者以学生熟悉的课本习题为例,逐层分析,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根据椭圆的定义和距离的代数形式,运用数形结合思维进行转化,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升其图形直观想象能力.因为,无障碍理解、模型化的习题解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强学生解题过程中的自信和热情,使其对解题产生极大的渴望.可以这么说,兴趣是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开始,而热情和成功的体验,则是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不竭动力.

二、情感代入:梯度问题导引,提升运算能力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高中生处于情感认知的懵懂时期,具有强烈的探求心理,但是生理上他们还处于青春发育的成长阶段,心智不够成熟,自信心、成就感发展水平比较低.这具体表现为:害怕挫折失败,承受能力比较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比较低.因此,教师必须营造积极和谐、主动探究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低起点、深思维、有宽广度的课堂往往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可采用变式教学、从特殊到一般、从陌生到熟悉等策略,营造有思维、有变化、有深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五步一景,十步一画”的感觉,持续激发学习热情,在解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收获信心,并产生进一步深入钻研的热情,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一)特殊例题引入,复杂计算熟悉化

从数学概念的定义开始,设计特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计算量更小,学生也有更高的兴趣和热情去发现解法的多样性.

例题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P(1,2)到直线l:x+y-5=0的距离.

师:谈谈你是如何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的?

生:根据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过P向直线l作垂线交于点Q,求出点 Q 的坐标,然后利用两点之间距离公式,求出PQ的长度.

师:那么如何求点Q的坐标?

生:利用点斜式求出过点P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l′的方程,再联立l与 l′的方程,求出交点坐标Q.

设计意图:距离问题是培养学生直观想象以及运算能力的很好载体,而垂线段法是求点到直线距离的一种常见的方法.笔者先引导学生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获得解题成就感,激发自信心,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再利用点斜式求出坐标,使其思路逐步深化,以此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直观图形,发掘更多更好的思路.

(二) 学生自主展示,追求最优算法

由于例题起点低,学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热情高涨,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不同的解法,然后上台展示、讲解.

师:上面的垂线段法,同学们在解答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生:计算有点麻烦.

师:有没有其他简便些的思路?大家可以从最短距离这个角度考虑,再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优化运算.

生:解直角三角形法,将“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在斜边及角度(直线的倾斜角)已知的情况下,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可以轻松求解(解法略).

生:等面积法,巧妙构造直角三角形,避开研究三角形的内角,计算简洁、快捷(解法略).

生:目标函数法,“点到直线的距离”就是垂线段的长度,而垂线段是直线上所有点到定点连线的线段中距离最短的一条,利用这个最短性,与函数的最值联系起来,用函数法来解决(解法略).

设计意图:笔者让学生思考垂线段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弊端,引导他们从最短距离这个角度思考,使其认识由几何直观的“形”向代数内涵的“数”转化,再现数形结合、直观转化,简化数学运算.而让多个学生上台展示、讲解,既可以增加学生的优化意识和竞争意识,又可以增强上台讲解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并以此为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志作铺垫.

三、意志磨砺:从特殊到一般,深化运算素养

仅有兴趣和情感,课堂氛围固然良好,但学生能否带着这样的热情深入学习还是未知数,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持之以恒的意志.因此,在学生会解答特殊的、简单的、低起点的问题之后,教师需要进一步设计可持续研究、有一定高度并能让学生保持探究热情的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意志,促使学生深化数学运算素养.

我们知道,从初中到高中,数学运算从数字数据的简单运算开始转向变量和字母的复杂运算.而在经历了解特殊例题的获得感和一题多解的成就感之后,学生亟须向新的高度发起挑战,也具备了挑战字母运算的能力.因此,笔者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合作探究,由特殊向一般化递进,训练学生的字母运算能力.

(一)分组合作探究,加强数学运算素养

例题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

分组:指定班级里运算能力最好的6个学生组成第一小组,要求必须用垂线段法;喜欢运用解三角形法的组成第二小组,喜欢运用等面积法的组成第三小组,喜欢运用目标函数法的组成第四小组,每组6~8人;还有其他想法的学生组成第五小组,并到讲台边上来接受教师指导.每组自主选择一名组长.

要求1:每个组员运用自己所选的方法独立求解,规定8分钟时间解答,解答完后,同组组员交换检查,发现问题或错误时及时更正.

设计意图:笔者设计从具体数字运算到抽象字母运算的案例,让学生经由特殊的具体例题上升到一般的推理模式,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学会有逻輯地思考问题,并能在比较复杂的情境中把握事物之间的关联.按同种思维方法分组,可以培养团队氛围.每个学生先自主独立运算,可培养个体的数学运算能力;同组互查,既可在互动的氛围中加深印象,又可发现各自运算中的不足.在这一由具体到一般的计算过程中,大量的复杂运算很能考验学生的意志品质,而由于之前特殊例题的铺垫,学生的算法思路一般不会出问题,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此题还可以运用向量法来求解,设计最后一个小组的目的即在此.

(二)各组相互点评,优化数学运算素养

分组合作探究演算非常考验学生的能力,但经历了自主运算、合作探究的过程后,学生已经收获了信心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且磨砺了意志.因此,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笔者设计让计算最快的小组优先发言.

要求2:由组长总结发言1分钟,提出优缺点.计算时间最短的小组优先上台发言,谈谈计算过程中的想法和注意点.

设计意图:四种方法中,以垂线段法的运算最为复杂,所以设计班级里运算能力最强的一组来应对,以示公平.在这种竞争氛围中,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计算能力展露无遗.组员之间可以优势互补、查缺补漏,最后组长总结发言,则相当于对本组的思维方法再作一次归纳总结、思维升华.而各组相继发言,也便于学生汲取长处、互相学习,磨砺钻研精神.

我们知道,人类智慧活动的心理结构可分为智力和非智力两大系统:智力是直接参与智慧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是对智慧活动起发动、调节等作用的动力系统,在学习活动中体现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毅力、意志品质等.这些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对知识的感知、 理解、掌握和运用等操作 [2],但能影响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将非智力因素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促使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深度融合,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提升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邬大光.论非智力因素的八大功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8(4):23-26.

[2]阴国恩.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教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26-31.

猜你喜欢
数学运算学习力非智力因素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下的运算能力
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步骤
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微探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