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艺
摘要:“混班”是打破平行班班级界限,让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幼儿通过自愿选择的方式进入区域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为幼儿活动时的自主选择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在大班混班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身心发展及能力是我们作为幼儿园教师的职责。本文试从以幼儿为主体,如何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幼儿在各方面得到发展;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以及“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原则”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均衡发展做一浅析。
关键词:混班;游戏活动;自由自主
游戏活动作为幼儿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以幼儿的操作、摆弄为途径的一项自主性学习活动,它能让幼儿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课程游戏化”全新精神与理念的引领和推动下,以创新的游戏活动为媒介,打破班级的界限,着力打造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游戏活动,并从材料、格局、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全新的改变,旨在让“混班”活动更加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混班游戏以幼儿为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
在混班的过程中,我們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的是孩子在游戏中的乐趣、孩子在游戏中的过程、孩子游戏的发展轨迹,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孩子活动后的结果。老师也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指挥者,而是孩子运动的追随者、孩子的真正玩伴和支持者。
二、幼儿园大班混班游戏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由于是进行大班混班游戏,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社会接触,心理发展也相对较成熟些,有利于各类游戏开展。在进行混班游戏的过程中,每个大班的幼儿都有机会与全级的小朋友和老师共同游戏、交流。这使得幼儿的交往圈子更加大了,幼儿要在游戏中应付的各种社交情境,也就增加了幼儿的社会交往几率,社会性发展会更加充分。
教师组织开展不同种类的游戏时,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借用游戏的优势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身份可以是多样的,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到不同角色的情感态度,学习承认社会应有的行为方式。例如带有情节性的,幼儿可通过游戏中的情节表演,用角色对话来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产生。例如游戏有搭建部分的,可以通过场景的设置,启发幼儿美化环境。当幼儿无法独立完成时,就会想到请其他小朋友帮助,便会开始有了合作的意识,从而取得游戏的成功。这样,幼儿的游戏从独自、平行、联合到合作不断发展,通过游戏幼儿学习与人协调,从自我为中心到与他人交流合作。
(二)充分利用各班教育资源
一个班级的幼儿单独进行游戏,其班级内的教育资源数量和质量都是有限的。但是,若是进行大班混班游戏,就要将整个年级的所有资源都集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扩大了资源利 用范围,也提升了资源的多样性。这样形式的游戏活动,可以充分挖掘幼儿不同的游戏资源,促进幼儿成长。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幼儿园大班进行混班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对各位参与游戏的幼儿教师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些几个方面:第一,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从大领域中任选一个领域进行重点研究; 第二,进行混班游戏就需要打破班级的围墙,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去对平行班级孩子的表现进行观察和了解,感受各班级之间幼儿在能力与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反思、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
三、混班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纲要》中强调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和水平的发展,同时又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在混班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是一个开放性的与幼儿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指导能力。
“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灵活的根据不同的现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
在游戏过程中,游戏的材料、材料投放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要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来解决;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放手游戏,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总而言之,在幼儿混班游戏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在侧重点上应有所不同。幼儿教师在开展大班混班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适应的游戏环境,提供适合游戏材料。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观察,适时对幼儿进行引导。游戏结束时通过讨论和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反思和总结,促进幼儿大班混班游戏的发展,由此,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