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活动与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

2016-12-12 07:35徐琳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游戏活动创造培养

徐琳

摘 要:幼儿天生就热爱玩游戏,人们可以利用幼儿对游戏痴迷的特点研究出更好的游戏,培养幼儿的个性。各界人士一致认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游戏的深刻影响,尤其是游戏会深刻影响幼儿的个性,能否从小就培养幼儿的个性,绝对不能忽视游戏的作用。游戏体现在幼儿的日常行为和活动中,幼儿容易在游戏中得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满足,所以,通过游戏能够更好地锻炼幼儿,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同时,幼儿也更喜欢和接收这种形式,使其在游戏中身心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长。

关键词:游戏活动;良好个性;幼儿;培养;创造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的创造力和人的身心健康同样重要,社会更青睐于这一类人。人的创造力会因为人的一些个性心理而有所不同,比如,不具备积极、乐观、自信的性格,创造力也会受到这些非智力因素的阻碍,因而可以看出智力水平并不是创造力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创造力的高低和各种个性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上不能忽视培养幼儿的个性,当然,个性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小就开始,尤其要把握好培养幼儿个性的时期,在幼儿3~6岁这个关键阶段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正确指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促进其身心全面的发展。

一、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勇敢品质的培养

勇敢就是人们有勇于敢为人先的精神或气质。敢为人先,勇于表现,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气质。幼儿时期是培养勇敢品质的最佳时期,对于幼儿来说,能大胆、清楚地在同伴和老师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是勇敢的品质。

二、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一)鼓励幼儿独立思考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常会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即玩游戏时一个孩子这样玩,许多孩子都跟着学。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加以引导,否则长此以往会使孩子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物多玩的游戏,可帮助幼儿有效克服这种现象。同是一个呼啦圈、同是一个沙包、同是一个飞盘……可引导孩子玩出各种各样的花样,鼓励他们想出新的玩法,及时表扬不同凡响、奇思妙想的玩法,会使孩子们为自己具有特别的想法而感到自豪,为他人与众不同的想法而羡慕,从而激发幼儿去独立思考,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二)尊重幼儿特殊的兴趣爱好

在幼儿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群孩子在塑胶跑道上愉快地玩耍,却有一个幼儿神情专注地蹲在地上,原来他在观察蚯蚓、蜘蛛等;一根看上去极其普通的线头,能让孩子玩得非常投入,却对玩具只当没有看到一样;或者会时常从某一个孩子的口袋里找到一些小树叶,甚至是小果实……对于这种现象,你可以问问他们的发现,甚至让他们给其他孩子讲讲;可以引导他们细心观察,注意卫生;可以加入他们,和他们共同讨论;甚至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植物的种子、线头,以及类似的“有趣”物品等,就是不能对他们粗鲁地加以阻止或用刻薄的话讥笑他们,这样会容易扼杀了孩子们自主探索的兴趣。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能自由探索,使他们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三)幼儿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家长们包办了幼儿的许多事情,使独生子女的依赖性很强,成了很多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角色游戏中巧妙地设计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克服依赖性,提高独立性。

在“创意手工坊”的游戏中,一个“员工”正在制作蛋卷,做着做着黄色的海绵纸没了,“员工们”顿时慌了手脚,不知道怎么办,马上向老师投来求助的目光。“产品没了,人们会怎么做呢?”于是,其中一个“员工”想到可以马上自己制作,说着拿起身边的白纸制作起来了,用黄色水彩笔图上了颜色。“顾客”们买到蛋卷笑了,员工们笑了,老板也笑了。

三、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坚持性及克服困难品质的培养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和精神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对一件事集中精神,打破砂锅问到底,最终取得成功。而在游戏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体现出游戏的本质和意图。幼儿在游戏中能够真正面对这种挑战,不仅要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同时要克服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身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现在的幼儿园基本上都设置了丰富的游戏素材,奠定了开展幼儿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会因为年龄、能力和智力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举例而言,起初,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开始接触积木,喜欢堆积木,但是当小班的幼儿渐渐长大后,将不再单纯只对堆积木的动作感兴趣,而会对堆积的积木的形象和用途产生联想和想象,这种想象能力会因为幼儿各方面的差异而不同,所以,也会导致错误摆放积木而倒塌,这说明幼儿不可能建成想象中的物品,而必须通过重拾信心,再一次动手和操作才能成功建造出物体。所以,培养幼儿坚持不懈的毅力、耐心是至关重要的。而幼儿本身就是比较喜欢和乐于接受堆积木这个游戏的,所以,只要利用游戏本身的这种特质,积极鼓励和帮助幼儿重新堆积木,不气馁,认认真真地再做一次,就能看到胜利的希望。在这一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的精神品质。

四、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行为和态度方面的重要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意志、情感、道德和智慧等方面的品质。

3~4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特点就是好动,擅长模仿,喜欢受到嘉奖和鼓励,缺乏自控能力,通过具体的形象对社会活动进行认知,然而正是因为幼儿在这一时期的特点使其更容易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幼儿容易对游戏产生较高的兴趣,老师也能积极地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性和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而且幼儿的思想品德又因为在游戏中受到的约束而得到培养。

例如,组织幼儿参与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扮演自己最熟悉的角色,让幼儿在游戏中模仿这些人物的特征,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提高他们对自己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人的认识。通过游戏可以积极带动平时害羞和胆怯的幼儿,让他们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锻炼他们的勇气,提高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向上和大方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五、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一)鼓励探索,体验成功

只有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才能有效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针对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制订出不同的教育目标,设立适宜的难度。

如有些幼儿跳绳15个可以得到一个大苹果,有些幼儿只需跳6个就可以得到一个大苹果;有些幼儿不敢玩大型玩具、走梅花桩、走小桥等,教师可以先从一只手扶、到保护、鼓励,到放手,使他们一步一步学习、探索,最后走向成功,走向自信,而一味地谴责和不耐烦,只会让孩子不知如何是好,从而丧失自信。

(二)允许犯错,维护自尊

犯错误是每个孩子应有的权利,没有哪个人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就是在不断犯错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的。因此,在游戏中,教师应正确评价,正确对待孩子的犯错。

综上所述,游戏的独特特点对幼儿的个性发挥有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并对幼儿诸如勇敢品质、独立性、克服困难的品质、活泼开朗性格、自信心以及创造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的发展和提高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教师对幼儿适当的教育引导也是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生理、激发幼儿高尚动机的重要外部因素。由此可见,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菊琴.浅析如何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培养良好个性[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1).

[2]郭莉.利用游戏活动促使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3).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游戏活动创造培养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浅议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