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本”成为“学本”

2022-03-31 19:25马臻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语文知识读本语文教育

摘要:倪文尖主编的《新课标语文学本2.0版》以深入的语文教育理论思考和理念设计、别具一格的内容编选、精致细腻的点评, 形成了一个针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态空间,让语文“读本”变成了语文“学本”,在阅读教学和语文知识两方面,给人以深刻启发。当然,以更为苛刻的眼光来审视,这套语文学本也存在可以改进的空间。

关键词:语文读本;语文学本;语文教育;阅读教学;语文知识

进入21 世纪以来,教育界对于语文教育的思考和探讨不断深入,出现了各类语文读本。经典的读本不断翻新和再版,新的读本也不断涌现,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状况。语文读本不应该仅仅是好文章的简单汇集乃至点评,它应该是一条符合学生阶段学习特点、循序渐进、丰富细致的语文教育路径,能够带领学生进入语文世界的深处。教师只有从这个向度上深入思考、用心探索,才能让“读本”不再是文章的简单汇编,而是转化为“学本”,并借此教学,产生较好的语文教育效果。

从这个角度来说,倪文尖主编的《新课标语文学本2.0版》( 以下简称《学本》), 是一套非常值得关注的语文读本。

一、《学本》的特色亮点与突出成果

(一)理念深入,设计独特

《学本》具有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理念设计,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阅读系统和语文教育空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提出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大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学本》中,倪文尖则将语文素养理解分化为“五棵树”:文化传承、精神修养、现代思维、社会应用及语文才能,认为“语文才能是基础, 社会应用是关键,现代思维是主线,文化传承、精神修养是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只是提出理念还不够,关键要看能否在这一理念下作出新颖精彩的板块设计和内容探索,将理念化为实际可见的内容。在这一方面,《学本》有非常精彩的表现。在已出版的四卷里(共五卷),古代部分每册有四个单元,分别是“文学大家”“文化意象”文“体素养”和“文化常识”;现代部分则以“五棵树” 均衡并进为原则,以点显面、突出重点地择取要素、组编单元。例如,高中卷2的9个单元的内容主题分别是“感官开发·视听与触觉” “精神修养·自我意识”“文化理解·拉美文明”“语言向度·文与白”“文学母题·家园与寻根”“文学大家·李商隐与杜牧”“文化意象·月与中秋”“文体素养·戏曲”“文化常识·岁时风俗”,从中可以看出这套丛书的编排既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同时又新颖、灵活, 富有探索性,可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助学读物。

(二)立足时代,着眼前沿

在《学本》具体作品的编选以及语文教育内容的选择上,编者立足时代,着眼前沿,费尽心力,体现出了大学专业学者的视野和功力,也体现出他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深度理解和探索。

在具體作品的选择上,《学本》的选文并非一些惯常的名作的汇编。它既精选了一部分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家名作,又结合单元主题的需要,挑选了很多近年面世的优质作品。编者似乎有意将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甚至新加坡的作品囊括进来,展现中文创作的广阔地域空间。这套丛书初版于2004年,15 年后,2.0版修订出版。倪文尖曾回顾:我“统计了已完成的高中4卷,自己也蛮吃惊的,新版换掉了六七成文章。也就是说,光看选文, 2.0版也几乎完全是另外一套书。这种编选的标准,需要比一般的读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力。

而在对语文教育前沿信息的探索上,《学本》凸显了两大亮点:整本书阅读、活动型大单元。这两个板块做得非常扎实,是真正深入语文教育实践的系统工程。以整本书阅读为例,卷1是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卷2 是萧红的《呼兰河传》,卷3是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卷4是话剧《雷雨》,分别属于散文、长篇小说、学术著作、戏剧四大门类。在具体的内容设计上,针对不同的文体特点,《学本》试图整合与呈现整本书阅读的众多要素,而且板块层次清晰,有具体、精细的整本书阅读操作方式,形成了完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框架,比市面上很多常见的整本书阅读专著更为系统、精致。至于活动型大单元,倪文尖认为,一“方面不能赶潮流,为‘活动为‘大而好大喜功、尽搞‘大‘活动,另一方面,活动型大单元确实适合语文学习的某些领域, 像《学本》的社会应用系列,就应该以活动而非选文为主导”。因此,这套书的卷1有“新闻阅读”,卷4有“生涯规划”的单元设计,整个单元规划合理,有单元目标、核心任务、学习活动。学习活动部分设计精细,层层深入, 形成了完备的实践体系,“确实是下了功夫、动了脑筋的”。

二、如何从“读本”变为“学本”

《学本》致力于将阅读过程系统化、精细化、动态化,以丛书的整体设计与单元编排为框架,形成一个开放、精细、深入的语文学习、涵养的生态系统。这是整套丛书用力最多的地方,也是需要我们着重关注的地方。

(一)点评致力于语文阅读学习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将阅读的过程转化为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将语文“读本” 变为语文“学本”的关键所在。我们会发现, 《学本》这套丛书在这方面下了真功夫。书中每个单元一般会选择5—7篇的作品,每个单元均设有单元导语,规划单元学习内容及重点。现代部分,第一篇选文为“精讲”,除旁批之外,文末还有总评;接下来的选文,则依次为旁批(第二篇)、圈画(第三篇)、提点(第四篇)和精读(第五篇)。第五篇的“精读”,没有任何的提点或旁批,意在让学生根据在前面几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创造性阅读,是留给学生进行语文练习的创造性空间,并由此检验学习成果。这种编排操作的顺序,正如编者所言,体现了“辅读助学逐步减弱、学生自主性越来越强的原则”,有着鲜明的语文学习的目的。492D86EB-FC00-4CB9-948A-5D629ABF31BD

我们以第3卷第四单元《文类阅读·短篇小说》为例,来看其具体操作的特点。该单元第一篇选文是张天翼的《华威先生》,这是一篇“精讲”的文章,共有24 个旁批,文末附有总评。这些旁批和总评都非常精细,有针对性且有见地,并非随性的、印象式的文学点评。

首先,旁批紧紧扣住单元目标、主题的需求,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知识。不难发现,这些点评与一般的赏鉴性点评有所区别,是致力于语文阅读学习的点评。结合短篇小说的单元主题,旁批有意提到一些小说的专业知识术语,如“讲述”“显示”“全知视角”“圆形人物”“特写”等,并结合这些术语,在作品的细节之处展开点评,生动地呈现出作品的微妙和精彩。

其次,旁批有意通过简洁明快的问唤式、启发式语言提出问题,引发阅读者的思考。例如:“圆形人物是否一定比扁平人物高明呢?” 對高中生而言,这是较具反思意味的问题,能够打开学生阅读的思维空间。这些问题既非随性的印象式文学点评,也绝非中学领域一般的习题,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灵活结合,能够有效服务于语文学习的目标。《华威先生》的旁批常常有发现、惊叹、强调、疑问等语气,有“口吻”、有“声调”,不少旁批中还出现了“你”这样的第二人称(如第19 条)。显而易见,编者有意通过这样的方式与阅读者、学生进行对话,甚至是布置一些“作业”和“思考题”(如第18 条、第19 条的点评), 产生类似语文教师“耳提面命”“引导教育”的效果。《华威先生》一文中共用问唤式语言提出了7个问题,而该单元第二篇作品《夜》,共有40 条旁批,提出19 个问题,展现了深刻、广阔的思考空间。毛尖指出,语文《学本》里有些篇目看起来只是圈圈画画,“其实工作量不下于写一篇论文”

最后,旁批对作品文字、意脉洞烛幽隐, 能够在语言文字的细微之处见其精妙和宏大,引导学生切实体味语言、赏鉴作品,进入语文学习和涵养的深处、细处、实处,这也是整套书的一大重点和亮点。如该单元的第二篇选文是丁玲的小说《夜》,共有40 个旁批, 抓住了很多一般的阅读者可能会遗漏的语言细节。以下分别为第4条、第18 条、第40 条旁批:

被“很多问题弄得疲乏了的委员们”,“粘腻的、又分不清是否含着轻蔑的笑容”,总显得别扭的表达。是有深意吧? 尤其这“被”字,数数后文还出现了多少次。

实“在……也的确……因此……虽不能……但实在是并不”, 注意到这样的表达、也理解了叙述者最终所表达的意思了吗,“对于这孤独的夜行”。

叙述者的态度最终是落在了“很温暖很恬适”,即便还有“倒也显得”的保留。那么你对小说收束在“天渐渐的大亮了”,有怎样的看法? 你如何想象何华明和他的老婆、侯桂英以及赵清子们的未来?

这些旁批,如同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师,在不断提点和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品的语言文字,感受语言艺术之妙,并由此思索整篇作品的写作特点、风格气质、思想主旨, 切实领略语言艺术的堂奥。倪文尖关注的对象是几个极容易被忽略的词汇,但是这些词汇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汇,是小说叙事者的态度、情感、思想、主旨所在。倪文尖曾自述:“说到底,《学本》最大的功夫是在一篇篇辅读、一个个评点,尤其是工作的态度,要认真乃至顶真,这是不能变的。”我们在阅读这套丛书时,不难发现他“认真乃至顶真”的态度。

(二)构建开放的阅读动态系统

当然,这种辅读还牵涉到倪文尖对语文学习的关键性理解。倪文尖说:除“了选好文章,做好‘读什么的工作,还要真正进入语文的内部,通过对选文的辅读处理,认真解决‘怎么读的问题,并以此呈现《学本》对语文学习的理解。”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倪文尖的选文辅读做进一步的分析,把握他对“语文学习”的理解。

旁批丰富、精细和深刻,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还可以发现,倪文尖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带有深刻矛盾性的问题。如上述《夜》的三条旁批,都是文本深处隐藏的矛盾性问题。如果仅仅阅读文本表层的情节和描述,其实是看不出来的。一经这些问题点出, 阅读者就由浅层次阅读进入了文本内在的深层阅读中。说白了,好的语文课堂,就是以好的问题为核心,由此组织的好的教学活动。

这些旁批之所以能够产生不错的语文学习效果,也在于编者有一种“系统教育”的意识———每个单元的单元素养目标统合在整套丛书的理念系统之下,而单元内的文章则统合在单元素养目标之下,单元内文章与文章之间紧密呼应,形成了具有一定关联的语文学习动态系统。编者在进行旁批、提示、总评时,时时注意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无论在阅读性知识的普及,还是在问题的提出上,都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呼应关联,形成单元阅读学习的效果。

除了单元层面的统合性,我们还注意到, 倪文尖很注意将单篇作品内部的点评加以适当程度的系统化。因为旁批是一种散碎的评论,而语文学习除了需要零光片羽式的精彩赏析和引导外,更需要系统性的思路和学习方式。《学本》的旁批,一是几乎都围绕作品的核心问题展开,二是用横线、波浪线、黑点三重方式来圈画,补充旁批散碎的不足。

倪文尖曾指出,“圈画”就是要在一篇文章里选三个贯穿全文的特点,最“好是能抓到文章的某种根本性的东西”。他在这套丛书中的大量圈画,有些是选出了贯穿全文的三个特点,有些是选出了文章由表及里的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以毛尖的《老爸老妈》的圈画为例,《学本》选出了文章的三个层次:一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发现并能引起思考的思想主旨,即对爱情或婚姻另一种状态的思考;二是在分析主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其形式,即这篇文章为什么没有呈现出一般“毛尖体”的风格,这就在对比中抓住了形式的关键———这种对于文本写作形式的追问, 是对全文思想感情理解的进一步深化;三是推进至文本的细微处,要学生解决文中对父母的称呼问题—— 这看似极小的问题,却进一步在语言的深处,抓住了全文思想情感的微妙转换与矛盾,将学生带至了文本的最深最细处。事实上,以我这样的中学语文教师的目光来看,只要适当加以转换,将这三个问题设计成教学活动,就可以演变为一堂流程清晰、层层深入的好课了。492D86EB-FC00-4CB9-948A-5D629ABF31BD

倪文尖曾谈及:“《学本》做得很辛苦,原因之一就是,课堂是个动态的东西,而书毕竟是静态的东西,但是,我又很想用一些策略来呈现出更多动态化的效果。”从他的提示、旁批、圈画、总评来看,这种“动态”并非是平面化的运动,而是一个以作品的关键问题为核心,结合作品独特的体裁形式,通过一环又一环的赏鉴和提问,所产生的层层深入的多维度的阅读动态系统。这个过程是开放的、批判的,也是主体的、创造性的。

三、构成语文学习的意义

如果我们要更清楚地明确《学本》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并由此更深入地把握倪文尖对语文学习的理解,还需要追问一个问题:《学本》这样的读本丛书,在何等意义上构成了语文学习? 这必须得到一点理论的解释。

首先必须理解语文学习学的主要是什么。王荣生曾明确指出:“课文教学主要是阅读教学。对于阅读来说,‘語文知识主要是指阅读的方法、策略。”由于“课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主要的教学模式,也是在当今,在可预期的将来,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样式”,因此,对“于阅读来说,‘语文知识 主要是指阅读的方法、策略”这一论断,就显得尤其具有现实基础和说服力了。关于这一点,《学本》也有明确的自觉。写在前面”中, 倪文尖指出:“阅读是语文教育的基本面。语文学习的核心是阅读,读书读人读世界,是主体性的自由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学本》对于“读什么”以及“如何阅读”, 有非常细致的指导。这种指导通过体例编排、单元结构、文章序列、提点总评、圈画旁批等方法,完整而动态地呈现出来。再进一步说,“学生理解不了、感受不到、欣赏不着的地方,往往恰是这篇课文中最要紧的地方,即某一特定文本的特质所在之处。这样,就能合理地帮助学生建立已有认知与课文内容的链接点。链接点对教师来说,是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学习任务。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

我们会发现,《学本》的用力处、精致处,就在于通过上述认真、细腻的提示总评、旁批圈画,找准学生与文本的链接点,其实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的文本的链接,使学生在一次次的阅读学习中涵养和提升阅读能力。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能进一步深入把握《学本》的特色和意义。在我看来,《学本》的突出贡献,就在于通过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深层次的阅读学习过程,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即丰富的“语文知识”。

四、有待改进之处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学本》仍然有改进的空间。

第一,从宏观层面来说,这套书的理念设计和结构编排,似乎还可以精益求精。比如, 现代部分在文化传承和理解一项中,分别有三个单元主题,即“鲁迅”“拉美文明”黄“河与长江”,这当然已经是视野开阔、很有想象力的编排了。但我以为,如果按照我们当下所说的文化传承的三大源头,即中国古代文化、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文化三项来看的话,会发现古文部分的大量单元设计基本处理了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问题:现代文的丰富主题及大量选入,也基本处理了五四以来现代文化的传承问题;但对我国极为重要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文化传承,没有得到适当力度的处理。以倪文尖现代文学研究出身的优势,其实应该再做两个专门的“红色文化”单元,因为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根基和源流。当下青少年对此有隔膜,很难产生深入的理解,也是当下语文教育中仍然可以强化的一个方面。

第二,从单元学习的角度来说,还需进一步强化每个单元内部的有机联系,以真正发挥单元阅读学习的效果和作用。书中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在每一篇文章的提示、旁批中,也会有部分的勾连。但细读就会发现,这种勾连还是少了点。很多时候,单篇文章的点评分析,还是停留在单篇文章之内,前后关联较少。如“文类阅读·新诗”单元选入新诗八首,对不少单篇作品,书中也有精细的点评分析。但是,整个单元读下来,阅读新诗到底需要哪些基本的方法,可以收获哪些重要的启发,有哪些可以明确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含糊。而这八首诗的排序和选择,虽然大致按照历史时间的顺序,但还是有点凌乱。此外, 我个人觉得,古文部分“文化传承”文“化意象”等设计非常精彩,但语文教育的力度相对弱一点。

第三,从单篇文本的提示末评、旁批圈画来看,编者的问题意识、线索意识以及语文学习意识还可以再强化。编者对文本的鉴赏和批点是非常精细深入的,正如我们之前分析的,这种动态的阅读批点和提问方式,形成了一种动态的语文学习过程。但是,单篇文章在评点时,能否有更为清晰的学习目标或线索,能否在问题的提出、关键语文知识的选择上,更有针对性,更为明确、清晰,这是有待考虑的。此外,不少静态的旁批,尤其是需要转化成问唤式的提问或针对整篇作品的关键性提问,层次秩序及内容的设计和安排,都需要做更多思量。如此,能更好地打开学生语文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总之,倪文尖老师编撰这样一套语文读本,已经是费尽心力,且成果卓著。在当下热闹、混杂的语文读本出版市场中,倪文尖老师主编的这套丛书,为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为语文读本从“读本”变成“学本”提供了罕见的生动案例。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与珍视。

(马臻,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

①倪文尖.新课标语文学本2.0版(高中卷1)[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3。

②③参见:《新课标语文学本》主编倪文尖:语文何为,语文如何教与学[[http://m.thepaper.cn/renmin_prom.jsp? contid=11727032。

①② 罗岗,毛尖,倪文尖.中国之大,语文之重——— 倪文尖语文《学本》三人谈[J].名作欣赏,2021(13):43, 44 。

① 参见:《新课标语文学本》主编倪文尖:语文何为,语文如何教与学[EB/OL].[http://m.thepaper.cn/renmin_prom.jsp? contid=11727032。

②③罗岗,毛尖,倪文尖. 语文之重——— 倪文尖语文《学本》三人谈[J].名作欣赏,2021(13):41, 42 。

①④ 罗岗,毛尖,倪文尖.中国之大,语文之重——— 倪文尖语文《学本》三人谈[J].名作欣赏,2021(13):40,42 。

② 王荣生. 课文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点(下)[J].语文建设,2020(19):29 。

③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J]. 课程·教材·教法,2012(7):84 。492D86EB-FC00-4CB9-948A-5D629ABF31BD

猜你喜欢
语文知识读本语文教育
雏燕
一套朋友圈生态的诗词趣味读本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Little Bean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浅论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利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聚焦语文知识 提升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