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2016-05-07 13:15陈曼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文知识实践能力

陈曼莉

[摘 要]语文知识和能力这两者相辅相成,都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要完成这一基本任务,就要辩证地认识两者的关系,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同时关注它们,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在课堂上,要通过观察—总结—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三部曲”,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语文知识 实践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同时,指出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相关的字、词、句和篇章的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

一、辩证认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在教学中是相互联系的。离开掌握知识去发展能力,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教师要认识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是统一的,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把两者联系起来,不要顾此失彼。

知识与能力之间也有区别。实践证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不一定同步。有的学生分数虽然高,但只是靠死记硬背得来。这些学生理解能力差,思路狭窄迟钝,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的现象。

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促进其能力发展,与教师的教学内容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知识,更要重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 强化语文实践,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转化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知识指导学生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学会观察—总结—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三部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 在写字教学中,怎样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呢?在教授一年级生字“走”的写法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注意观察“走”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谁来给大家提个醒,怎样才能写好“走”字?(多媒体出示“走”)

生:我来给大家提个醒,“走”字上半部分“土”字那一竖要压在竖中线上。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还要注意下半部分的竖也是压在竖中线上。还有谁来说?

……

师:你们都是会观察的孩子,现在我们就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在田字格里写一个“走”字。“走”字分为两个部分,我们要先写上面的“土”字,注意……看老师写完了,记住“走”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们在田字格里写两个。(教师边说边范写)

这是一年级对“走”字的教学。教师第一步让学生先观察“走”字,有个学生说出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这符合一年级的课标要求;接着,带着学生把零碎的知识总结并书写;最后“用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两个。每节写字课都这样重复观察—总结—用理论指导实践三个步骤,把训练做到位,学生就会逐渐学到如何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并知道怎样把字写好。这样,学生就能把写字的知识转化为写字的能力,写得一手好字。

同时,在文本的阅读教学中,也要重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转化。在教授六年级的《老人与海鸥》时,为了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即“抓住重点的语句,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对海鸥的情感写具体的,并学习这种方法”,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精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课文中的1—13自然段老人喂海鸥这个部分。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这些段落,画出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预设一:“他背已经驼了……跟海鸥相伴。”

1.悟读。理解“二十余里”“十余年”。

2.体会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

(二)学习写法

师: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今天我们就在此基础上,用我们本节课的写法将人对动物的爱写得更具体、生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习作片段进行修改。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同样分为三步走:一是观察,学生找句子,谈感受;二是“总结”,学生情感体验后,教师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理性的总结;三是用理论指导实践,直接修改写过的片段。这样,让学生感受知识所带来的效果,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总之,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科学的语文实践则是两者相互转化的桥梁。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语文知识实践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浅论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