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群文阅读在不同层次班级的实施策略

2022-03-30 23:14:24刘世万
家长·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群文诗歌

刘世万

诗歌阅读始终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此种策略的应用可以吸引学生学习诗歌的目光,保证学生阅读热情,利于语文课程的系统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不但可以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空间,还能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思维,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而强化学生的常态阅读能力,是完善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举措。与传统化教学相比,群文阅读通常能使语文阅读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基于此,语文教师需依据诗歌群文阅读的内涵与价值,灵活丰富的阅读策略,以促使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本文主要讲解了诗歌群文阅读在不同层次班级中的实施策略,期望可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多篇具有一定联系文章的教学方式,此种策略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热情,开阔学生视野,促使学生在不断在诗歌阅读中提出自身观点,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及阅读水平,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诗歌群文阅读策略开展的必要性

(一)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汲取传统文化智慧,了解地方生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寻找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增强自身文化品位,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提出的文化方面的要求。语文教师是我国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人员,在弘扬民族主义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文化时应将自身目光放在教材的诗歌环节上。诗歌是初中语文课程阅读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其可以促使初中诗歌教学目标产生质的转变,使其逐渐从单篇教学向多文本教学方向发展。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丰富学生诗歌阅读视野,拓展学生阅读空间,保证诗歌阅读的多样性与系统化。因此,通过有效地进行全文阅读,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同时还能在大量的阅读中提升学生个人思想意识,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个人素养。

(二)增强学生阅读能力

在新课程正在如火如荼改革的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语文教材作为教学基础,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将先进教育理念作为支撑的形式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教学方向,其可以解决如今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多项问题,改善教师在语文诗歌阅读课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在群文阅读中所选择的其他内容,多于原本的教学内容相关性较高,因此通过同类型诗歌的阅读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该类型诗歌的理解,在加深理解后,相关的阅读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在初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群文阅读策略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多篇诗歌,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诗歌教学质量与效率。此外,通過大量的诗歌阅读,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在以后的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中,都能潜移默化地对这些知识进行运用,使学生真正实现读写能力的快速提升。群文阅读策略的应用可以将课堂从单篇阅读向多篇教学进行转化,利于教师将教学重心逐渐放到学生诗歌阅读感受上,更利于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水平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初中语文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有着重要影响,诗歌阅读则是语文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初中语文的诗歌阅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从而使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初中语文的诗歌阅读教学中仍存有相应的问题,这就需在核心素养下,转变与创新诗歌教学理念,注重素材的拓展,以通过诗歌群文阅读的方法实现教学内容丰富的同时,实现学生学习意识以及知识结构的完善。近年来,诗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备受推崇,其定义也随着实践探索被不断修正完善,诗歌群文阅读主要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开展多文本综合性阅读学习活动。根据调查可知,如今大部分初中学生认为群文阅读策略的应用比传统课堂更能激发自身学习热情,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主思考。

群文阅读的应用可以将教材外的诗歌资源放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充分开阔学生视野,延长学生思考与阅读的时长,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与此同时,群文阅读策略的应用有利于学生鉴赏力与思辨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部分,最常见的题型是将一篇教材诗歌与课外诗歌一同进行对比赏鉴,针对此种题型,学生失分率将显著提高,这就表明学生的思辨力有待增强。而利用群文阅读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教师会呈现多篇诗歌,这就需要学生自身具备较强的理解力以及知识整合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与语文成绩。

二、诗歌群文阅读在不同层次班级的实施策略

(一)将教学计划进行分层

在设计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目标时,初中教师应遵从语文教材及标准来确定教学计划,并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制订带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因为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水平有所不同,其在诗歌鉴赏与学习水平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在确定教学计划时,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灵活性。在宏观上,所制订的教学计划应面向所有班级学生,但在微观上,应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有所调整,从而保证每名学生的语文成绩皆有所提升。针对教学计划的分层,能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解,尤其是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在学习时将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那么学生就能通过逐字逐句的理解,进而提升对全诗内容的深刻领悟。针对高层次能力的班级来说,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对诗内容本身的讲解以外,还应注重对相关类型的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但是针对低层次能力的学生来说,则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诗歌本身的理解上。

在全文阅读的内容选择上,也应多选择基础类型,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强化。针对能力较高的班级来说,在全文阅读的选择上,内容形式应有所拓展和延伸,注重对本课内容的升华。这既是符合学生个人能力的教学措施,同时也是能巩固学生基础,提升学生个人诗歌素养的有效措施。

例如,当初中语文教师讲解《钱塘湖春行》课程时,就可以将《江南逢龟年》与《峨眉山月歌》等一同构成以“旅途中的世界”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主题内容可以定为:在漫长的旅途中,有的人会细心观察整个世界,有的人会缅怀故人,有的人会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那么这几位作者在旅途过程中都有什么感想呢?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师可以对自身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对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教师可以在一个课时中要求学生对诗歌进行背诵,并要求学生可以对诗歌情感进行赏析。而对学习能力较弱的班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两个课时掌握上述内容。此种群文阅读策略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对比过程中掌握诗歌创作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经验与鉴赏力。

这种具备主题性的分层教学,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采取合适的方法,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具备针对性的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在具体进行课时教学过程中,加以一定的调整,如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情况下,在课堂就可以要求他们背诵和朗读,并安排后续的情感鉴赏等相关环节。而对普遍学习能力相对较为有限,或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及学习能力较为有限的班级,可以在两个课时先用课程导入以及情感设计等方法,让学生先进入这样的一个学习状态,进一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加具备适宜性,将总体的教学计划加以一定的划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次教学,满足学生个体化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能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带来的影响也更加积极。如此让教学计划适用于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计划去迎合不同特点的学生和不同的班级,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总体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学的个性化特点得到优化,让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得到发展,同时兼顾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除了在教学计划方面需要加以分层调整之外,还需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才可以进一步保证最终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学生在不同层次发展过程中的特异性需求,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初中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然不仅无法有效吸引学生学习目光,甚至会导致课堂质量与效率的严重下降。针对不同层次班级而言,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可以促使学生牢牢掌握教学重点,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诗歌群文阅读议题选择中,既需注重教材内容,又需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学习需求。语文教师需注重教学内容创新,融入一些有趣味性的阅读内容,吸引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以强化学生的思考和总结,并促进学生思维判断力的提高。阅读文本的选择时,语文教师需依据教材,依据题材、作者等相关特征实施材料分类,并开展相应的群文阅读。此时,语文教师就需将教材内容作为参考,依据作者、环境、季节等不同共同点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引导学生更好地实施阅读理解,并进行阅读内容的整合。语文教材对每个单元都实施了明确的细化,其促使学生有了更加明确的阅读方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能经过单元主题,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当初中语文教师讲解《观沧海》课程时,就可以将《使至塞上》与《忆江南》等一同构成以“借景抒情”为主题的群文阅读。对学习能力较弱的班级,教师应带领学生多读几遍诗歌,而后对诗歌中的关键字以及较难理解的词汇进行解释,进而让学生分析诗歌中蕴涵的情感。对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读一遍诗歌,而后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直接分析作者赋予的情感。只有采取分层教学的手段,教师才可以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这种内容性分层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主要根据学生自身能力及普遍学生的适应能力加以一定程度上的调整,通过这样的方法能进一步提升总体教学的有效性,让最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用不同的進度和不同的内容适用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满足学生个体化发展的需求。由此可见,在现阶段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分层主要是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和相应的计划,然后按照学生个体化的差异选取具备个性化的方法,满足学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学习和诗歌理解方面需求,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加细致地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和独特的诗歌魅力。

(三)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课后作业也是初中语文课程诗歌群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也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保证其具有阶梯性,可以保证对每个学习层次的班级学生都起到知识巩固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群文阅读教学开展后,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反思,一旦时间间隔过长,就会在遗忘中制约课堂反思的效果;第二,坚持性。为了提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优化教学反思时,必须要在坚持反思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发现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第三,探究性。教师在反思群文阅读教学时必须要坚持探究性的原则,突出分析一些新的观点、模型等,避免出现老生常谈的问题。

例如,当初中语文教师讲解《赠汪伦》课程时,就可以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同构成以“送别”为主题的群文阅读,诗歌中既蕴涵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也有友情的可贵。对学习能力较弱的班级,教师可以为其布置背诵诗歌,并深刻感受诗歌情感的课后作业。而对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教师可以让其背诵诗歌,并感受三首诗歌中的不同之处,而后让学生根据诗词写一篇通过环境来描写离别的日记,让学生牢牢掌握寓情于景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课后作业要具备拓展性和发散性,因此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在课后作业设定时进行分层次的调整,以此来满足学生个体化差异,提升最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一步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综合地提升教学效益。

三、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开展带有针对性的诗歌群文阅读策略,以充分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诗歌阅读量与语文素养,有效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群文诗歌
诗歌不除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群文活动
大众文艺(2018年19期)2018-10-19 09:27:44
诗歌岛·八面来风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