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情”与“理”的教学方法

2022-03-30 23:14:24赵建泰
家长·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政治情感思想

赵建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提起了更高的重视,初中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心理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因此在情绪上波动比较大,思想不够成熟,这时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工作。初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学生的思想很敏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够成熟,对陌生的思想和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极易受到外界错误思想的影响,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政治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传播正确的观念和知识,引导学生接收正确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利于推动学生健康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出,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也有所改变,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新课改中加大了对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原本敏感的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将更多的思想政治理论传授给他们,使他们能欣然接受并不会产生抵触心理,而在这一过程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弄清楚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情与理的关系,本文将理论结合实际,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情与理的运用进行简单的说明。

一、正确认识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情”与“理”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就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情感基础。“情”与“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情是利用感性的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对某一事物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而理则是运用理性的思维思考问题,将原本不合理的事物通过理性的思考,从而产生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知识运用生动形象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对一些关于哲学思想的理论知识,教师就不能将枯燥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而是可以借助情感教育这一方法,并结合理论的相应历史背景,相关人物,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也让学生能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内心产生共鸣,利用情感的教学,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二、“情”与“理”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代社会中,拥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的人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了能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都能顺应社会需要,成为知识与能力都兼备的全能型人才,在初中阶段,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面临的困难,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的科目,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让学生和教师建立起情感交流的基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初中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普及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常识,与此同时,初中的思想政治課程也是德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情感的渗透会使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若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没有情感渗透,那么初中的思想政治课堂就会变成了理论说教的课堂,教师一直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相关的理论知识,课程较为枯燥,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实际的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所下降。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个人素养,才能真正达到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注入情感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习效果。

熟练掌握思想政治相关的理论知识,应是思想政治教学的起点,只有真正的掌握此项政治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思想政治,才能将思想政治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合,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只有学生真正熟练地掌握思想政治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思想政治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站在真正正确的立场运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来观察以及分析问题。并且在遇到重大问题或者是有关是非的问题时,能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

(一)“情”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在初中的思想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十分关键的,也就是说,情感教育是理论知识的基础与必要条件,教师如果只是将课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很难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已经超过了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范围,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就需要先进行情感教育,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将这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情感教育能让学生将课堂与社会之间建立起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初中学生思想不够成熟,情绪不够稳定,情绪起伏很大,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以及对学科的兴趣。

1.关注学生成长。首先,作为教师不应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以及学习成绩,要知道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是立德树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外,也要多多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关心会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对学科也会产生好感。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局限于课上的关注,还有在课后对学生给予的关心,在课下,教师可以多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虽然面对众多的学生,教师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是由于初中生特殊的敏感心理,教师就不能只表现出对优秀学生的喜爱,对学困生的忽视,因为初中生的内心十分脆弱敏感,应该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愿意去接受相应的学科知识。

2.丰富教学内容。学科教师在进行教授知识的时候,也要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尽量做到教学风格多元化,避免单一的教学风格,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地去听,教师主动地去传授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却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积极性,丧失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因此,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应用教学工具,比如,可以为学生播放短视频或者是音乐等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加强交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应该消极怠工,而是要将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心态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多鼓励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并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的氛围,要注意讲课的逻辑性以及规范性,进一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情感教学的延伸,多与学生进行课后的交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利用课下实践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例如,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关于“家”这一含义的内容,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课下任务,让学生为自己的家庭成员画一个家族树状图,学生得到任务,回到家后会向自己的亲戚朋友,家人了解家里的成员,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了家的含义,还能促进与家人的沟通,这就实现了情感教学的延伸。

(二)“理”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的引导者,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会向学生讲解思想政治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可以说教师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效果,首先应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思想政治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和做人的道理,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足够的知识,但是在生活中,未必会按照课堂内学习的道德规范去做。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行统一,帮助学生将课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然后配合提出相对应的评价检测手段,让学生即使是在课余时间、生活实践中也能自觉规范道德行为。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就要求教育者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做好正确行为的有效示范,并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实现以理服人,只有教师的素质与水平提高了,才能让初中生产生对学科的信任感。为此学校可以安排专家或者是专业学者来到学校内部进行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的讲座,让教师都参与其中,向专家以及专业学者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安排针对思想政治教师的相关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教研或者是与其他资深的教师讨论经验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联系实际。思想政治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思想政治相关的理论内容时,可以采用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讲清思想政治里面的理论观点,比如,在进行思想政治相关的理论观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情感经验或者舉他人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一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感受到理论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也有着自强烈的自我意识,也具备判断事物对错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不能随意杜撰,而是要用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多与学生互动,支持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教学,是要始终联系中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社会生活实际,在举例子时要让这些案例遵循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进而通过举例子的方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例如,在学习“参加升旗仪式”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国歌和国徽的重要意义,在课余时间也能自觉维护祖国尊严。学生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来,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生活中,都要行注目礼和队礼。教师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进行中仔细观察学生,对做得好的学生提出表扬。这样一来,学生受到鼓励,更加能自觉遵守标准要求,并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交通规则要遵守”时,教师可以邀请交警到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上,为学生演示交警指挥交通的场景,或者是为学生播放交警指挥交通的相关视频,让他们能正确理解交通规则。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共同讨论在生活中遇见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表现,让学生认识到走人行横道、遵守红绿灯规则以及过马路来回看车辆等行为的重要性,说一说自己是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的。最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把自己回家路上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描述出来,这样的课后作业方式更加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以学生为主体。生活化教育可以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品德也可以融入日常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体验和感悟,实现思想品德知识点内化。教师要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和生活实际的全面接轨,打通思想品德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课堂上学习知识点,在生活中变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讲解时,要始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课堂的主人,比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沉闷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回答积极性。教师可以就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某一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说法的正确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真正参与课堂,才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一来,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情”与“理”的运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情”与“理”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能帮助初中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并积极地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由于初中生的理解水平和心理承受水平都比较低,所以作为教师也应该充分结合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努力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拉近与学生心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学习的意义,只有将情与理合理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给初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政治情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