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3-30 23:21陈连添
家长·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

陈连添

21世纪是人才竞争激烈的世纪,人才需通过教育实现竞争力的提升。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成了关键内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众多学科中,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已经不合时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通过丰富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观察、猜测、实验、沟通,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达到义务教学阶段数学的课程标准,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和进步。

一、数学创造性思维相关概述

(一)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重大意义的思维活动,是研究主体识别新的领域、创造新的成果的一种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主要是以人的感知、记忆、思考、想象、推敲、消化、理解过程为基础的,是一种复合性、探索性、求新性、高级性、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的脑力活动。人类通过使用创造性思维并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形成创造性成果,这个成果是人类经过长时间的探究、钻研、失败、成功才得到的,创造性思维对提升人的理论水平、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创造性思维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论述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其中的一种,是学生的大脑与数学内容进行相互作用并形成的一般思维规律,需要强大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这种想象力不是一般的异想天开、天马行空,而是真正深入研究的数学内容,仔细观察、研究、分析后,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想象,需要综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进而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敲、猜想,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论,理解学习的目的意义,长此以往,能提升自身的空间想象力与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准则

首先,在学习中强化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强化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主动动脑筋,调动自身的思维,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思考、分析、消化的步骤。同时,教师要以开展相应的数学活动为载体,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力,进而强化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要严格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水平,不能操之过急,要分层次、分阶段开展教学,逐步改善学生的思维,激发创新思维能力。鉴于数学学科相对其他学科要晦涩难懂、抽象一些,其中蕴涵数学知识丰富、方法众多,需要学生日积月累、持续不断、循序渐进地进行内化吸收,才能在理解数学的基础上提升创造能力。最后,伴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更新,教师要秉承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线,持续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立足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在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数学知识,进一步拓展思维,提升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真正达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一)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不强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加之教学内容安排得非常满,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大多以自己为主导地位,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就懒于思考、怠于思考,错误地认为思考就是浪费时间的表现。同时,在“双减”政策还未推行前,学生受制于大量的课后作业压力,家长存在有心辅导、但辅导不了的现象,就会导致给学生报各种补习班,或在手机上查找答案告知学生的现象发生,在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没有让他们先独立进行思考,也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失去了自主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学习数学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学会思考,有思考才会有自身的想法,进而才会拓展思维,才能解决各类问题,可见,在当前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存在很多的困难。

(二)学生没有树立问题导向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问题导向,以问题促进各项能力的提升。因为只有不断质疑,才能有好奇心去学习、探索、研究。纵观多数学生学习现状,他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更多的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课,怕站起来向教师提问题,更怕教师提问自己,怕回答错误引起同学的嘲笑,甚至是教师的惩罚,导致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不高。同时,学生过于依赖标准答案,认为答案只有一种,答案就是权威、唯一。他们在做题存在困难或者做完题目之后,就会通过查书本的课后答案、上网查答案等方式,验证自己的做法,很少用质疑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教师的教法、课本答案,怕自己在班级老师、同学面前出错。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被局限,无法真正地去突破、去试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传统理念,实现平等对话,在愉快氛围中拓展发散性思维

教师要改变自身在数学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数学课堂的始终,同时锻炼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强化创造性教学能力,进而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解答数学问题,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用局限于课后标准答案及教师的解题方法。同时,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数学学科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共鸣,与学生平等相处,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不断试错,积极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并大胆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彻底突破传统课本、教师认知的局限性,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数学、认识数学,拓展自身思维,激发创新热情,进而在不断的进步中爱上数学。

(二)强化课堂预习,培养思考能力,在解疑释惑中激发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师要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要学习章节的框架及重难点,进行自学、思考,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为课堂上听课的重点,带着问题听教师讲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会集中注意力,尤其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会格外的认真听讲、反思,寻找自己对不理解内容的原因,修正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效率。以教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书本,通过自己动手做一个正方形或長方形,让学生自主发现两种图形在周长、面积上的区别,并找出共同点和规律性,然后带着问题听教师讲课。再如,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结合上册所学的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周长进行综合对比、预习,让学生从学习周长到认识面积,形成空间思维的飞跃。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还能够让其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连贯性,进而强化自学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带着学习热情投入课堂,聆听教师的解读,通过学生在自学、思考、答疑中拓展自身数学思维,为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丰富教学方法,充分结合实际,在挖掘潜能中强化探究能力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第一,教师要利用问题导向的方法,在讲课前,先向学生抛几个具有一定层次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课本上寻找答案,这样对学生形成吸引力,上课听讲的注意力就会更加地集中,为后续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夯实基础。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展示现实生活中一些三角形结构,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所有的图形中谁最稳定”“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三角形有几种类型”等,让学生利用自己学习的基础知识及生活经验,在脑海里想象和思考,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或者开展小组合作进行激烈探讨,鼓励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从不同角度给予认可和表扬。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讲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要将讲解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感悟数学、体验生活,深刻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的特征,提升进一步探索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企业里每年的销售量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每个月的晴天天数条形统计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的数学是贴近工作、生活的。然后让学生组成小组,开展研究调查,让他们寻找生活中可以通过画条形图,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互动交流,并分工合作、动手制作,进而让学生能在探究实践中爱上数学,创新更多问题解决办法,然后开展小组模拟讲课评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良性竞争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也能进一步强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适时做好引导,持续夯实基础,在有效互动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在讲完课后,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消化程度,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比如,在教授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折线统计图”的时候,教师讲完课就可以让学生发表对折线图日常可以应用的想法,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在激烈的探讨氛围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然后让学生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将其应用于生活,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后,数学教师要有效及时地引导学生,在给学生合理布置作业的同时,进行适度地解疑释惑,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力,使学生克服思维障碍,不断获得新的进步,提高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教授完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时,教师要让学生对课后作业进行认真解答,教师则解疑释惑,让学生通过骰子多次练习,理解概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概率知识,提高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此外,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教师、课程学习效果的反馈。数学教师应充分吸取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意见建议,进而完善教学内容及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师还要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則,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找到学习数学正确的方法,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科学客观评价,注重过程性,在激励表扬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

对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自身数学学科创造力,甚至为数学学科的发展作出贡献。因为,通过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学生能从中树立自信,认为自己学习数学是有潜力可挖掘的,进而有了学习的动力,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一步一个脚印取得进步,体会更多做题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在学生做完题目或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注重把握时机,针对其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鼓励,可以对其学习态度、答题的正确性、探究精神等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进行赞美和评价,但要注意把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能用千篇一律的词汇夸奖,比如,“你真是太棒了,能想到其他解答的办法”“不错,能以这种积极参与课堂,相信你一定会学好数学”“答题思路非常独特,要是再考虑其他细节就更完美了”“非常正确,期待你下一次的精彩表现”“回答正确,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等语言。大多小学生会非常喜欢听到肯定自己的语言,因此,教师要保护他们幼小的心灵,在肯定和鼓励中促使学生拓展思维,敢于创新和创造。同时,还要把握好适当性的原则,不能过于频繁,要适度、恰当,不然学生就会对教师的夸奖、赞扬而“免疫”,导致起不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理念,与学生实现平等对话,在愉快氛围中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强化学生课堂预习,培养其思考能力,在解疑释惑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丰富教学方法,充分结合实际,在挖掘学生学科潜能中强化其探究能力。适时做好引导,持续夯实基础,在有效互动中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科学客观评价学生,注重过程性,在激励表扬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然,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持续研究和探索,也需要学生攻坚克难、敢于突破与挑战自己,为自身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出更多的努力。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