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对心肌病心功能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03-29 11:4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4期
关键词:心肌病磁共振一致性

张 剑

(泰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泰州 225300)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属于心肌病的一种,具有一定的发病风险,该疾病的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同时可能伴随心律失常与心衰[1]。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疾病的病程不同,多数患者预后不佳,同时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如栓塞、猝死等,因此在早期阶段对患者及时诊治,全面评估心脏结构及心肌功能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目前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并未有特异性诊断方式,仅采取超声检查难以有效显示心肌病的变化情况。并且该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心脏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因此需要探索一种安全、无创、具有良好重复性的检查方法。心脏磁共振是目前临床评估心功能的常用方式,尤其是3.0T心脏磁共振具有较高的图像对比度与信噪比,获得影像的质量较高[2]。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诊断方式,能够充分结合解剖特点对心肌组织区域展开深入研究,患者完成心脏磁共振检查后,采取延迟强化处理,准确计算相关参数,如节段的心肌应变、位移参数等,在科学、完善的流程下实现对患者心脏形态功能的有效评估,帮助临床医师了解心肌组织的损害特征,同时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心肌运动情况。另外,心脏磁共振应用于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具有较快的扫描速度。基于此,本文对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的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女例数分别为7例和13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2.17±3.05)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4例;病程1~6年,平均(4.03±0.27)年;平均收缩压(125.31±12.97)mmHg;平均舒张压(75.83±7.32)mmHg;平均心率(75.33±4.12)次/min。对照组中男、女例数分别为9例和11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2.89±3.44)岁;平均收缩压(125.45±12.81)mmHg;平均舒张压(75.16±7.63)mmHg;平均心率(75.81±4.25)次/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①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心动图、CT检查,结果显示心肌厚度<15 mm且>11 mm,确诊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②对照组无胸闷、气短等症状表现,无任何心血管病症;③两组均为知情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者;②MR显像阶段病情变化明显或者行血管重建术。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Siemens Skyra 3.0T超导型MR扫描仪,具备12通道的表面相控阵线圈,确保呼吸门控与无线蓝牙心电与心脏磁共振兼容。定位扫描位置为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获得左心室短轴切面。对扫描参数和左室短轴的层厚进行合理设置,对采集层数进行合理控制,为8~10层,矩阵为256×192。采用相关软件对获得心脏磁共振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检测结果后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之后对获得相关内容展开深入分析,主要指标为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在电影序列的作用下,通过最大舒张期对心内膜与新外膜描画,详细分析特征性追踪情况,进行组织追踪,同时对其他相关指标进行记录,主要为长轴、圆周应变等。

合理选择注射液,本次研究采用钆贝葡胺注射液,剂量为0.2 mmol/kg,注射速率保持在2.0 m/s,进行延迟强化扫描处理,10~15 min后采取矢状位定位扫描,对比剂延迟强化通过视觉分析法进行分析,主要为心肌ROI节段:无强化为0分,强化厚度1%~25%为1分,强化厚度26%~50%为2分,强化厚度51%~75%为3分,强化厚度≥76%为4分,其中心肌存活为0~2分,未存活为3~4分。

以上分析工作均安排2名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较强的影像科医师独立进行,如果所得结果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协商解决,直到结果达成一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左心功能相关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心肌组织特征性追踪参数,包括左心室壁各节段圆周应变峰值(CS)、纵向应变峰值(LS);观察心肌磁共振延迟强化评分及心肌存活情况,评估患者心功能并进行一致性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x-± 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使用频数(n)、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当Kappa值>0.75时表示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良好;当Kappa值在0.4~<0.75时表示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一般;当Kappa值<0.4时则表示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左心功能参数比较

观察组LVEDV及LVES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左心功能参数比较(x- ± s)

2.2 两组心肌组织特征性追踪参数比较

观察组心肌组织的CS、L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肌组织特征性追踪参数比较(x- ± s)

2.3 两组CMR延迟强化情况比较

两组心肌磁共振延迟强化评分及心肌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CMR延迟强化情况比较

2.4 一致性分析

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肌磁共振延迟强化评分、左心功能参数、心肌组织特征性追踪参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453、0.372(P<0.05)。

3 讨论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具有一定发病风险,尚未明确其具原因,患者症状复杂严重,如血管周围纤维化、心室肥大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导致心力衰竭。该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发病缓慢,体检过程中能够发现患者心率加速,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存在抬举性搏动,心浊音向左扩大,通常情况下能够听到第三音或者第四音,心率过快时表现为奔马律。因为心腔扩大,能够发现相对性二尖瓣或者三尖瓣关闭不全刀子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该类杂音在心功能改善后缓解。晚期患者血压明显下降,脉压交角,存在心力衰竭时舒张压有所提升。交替脉出现表示为左心衰竭,脉搏较弱。对病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感染、遗传以及细胞免疫等,近些年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该疾病早期阶段的症状表现具有隐匿性,病情发展缓慢,患者确诊多处于中晚期,确诊时已处于Ⅲ、Ⅳ期,因此早期阶段及时诊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准确判断患者心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方式为综合诊断,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需要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但是该模式不具备明确的诊断标准。现如今,影像学技术发展迅速,心脏磁共振强化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该检查方式能够结合解剖特征对心脏组织区域进行有效分析,完成磁共振检查后采取延迟强化处理能够对相关参数机械能计算,进而有效评估患者心脏形态功能的有效评估,帮助临床医师了解心肌组织受损特点,另外有助于评估患者心肌运动情况[3]。心脏磁共振的定量分析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心腔形状、大小等,同时重复性较强,有助于全面分析患者左、右收缩与舒张功能、局部与整体功能等情况,对心室容积的检测效果理想。同时这一方法的空间性较强,阻滞分辨率较高,在多个角度将同心尖部以及游离壁的心肌显示出来。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两组LVEDV、LVESV、LVEF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心肌病患者存在左心室功能异常。心脏磁共振特征性追踪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临床评估心肌形变的基础方法,且流程简便、操作简单,后期并不需要进行繁琐的处理以及检查便可得到准确效果。采用心脏磁共振强化的过程中,可以在一个心动周期的最大收缩期图像得到感兴趣区心肌的形变参数,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进一步了解。心脏磁共振成像属于一种非侵袭性的诊断方式,对其优势进行分析,首先具备多参数、多方位的成像特点,其软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较好,不但能够将心肌受损部位、范围有限显示出来,同时能够有效显示心肌水肿程度,对于心肌病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在早期阶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水肿、充血、毛细血管渗出、坏死及纤维化是心肌病的一种主要症状表现,这类组织学的变化会导致磁共振成像心肌信号发生改变,目前心脏磁共振成像已成为临床诊断心肌病的主要工具。另外两种CS、LS值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心肌病患者肥厚的心肌节段变形能力不佳,符合其心肌的组织学变化情况[4]。但是心脏磁共振成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局部射频能量吸收率的提高以及条带伪影情况严重等。另外只有患者心肌病变达到相应的程度后才能通过心脏磁共振成像有效表现出来,病变过小因为空间分辨力优先,扫描心脏的过程中受到心脏搏动、呼吸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伪影形成,难以显示或者显示效果不佳。通过动物实验相关研究可知,在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的过程中,只有心肌损伤范围达到或者超过横断层面的5%时,延迟强化才能够有效显示,因此如果空间分辨力提高,部分容积效应减弱后更有助于心脏延迟强化的显示。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能够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脏病进行有效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在时间参数的作用下得到不同心动周期的容积曲线,进而对心肌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延迟增强是一种十分强大的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定量延迟增强区域以及瘢痕所占心脏容积百分比目前已成为临床试验过程中作为对心功能恢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猝死的一项重要预测工具,能够有效预测多种疾病过程、表现特征以及病变程度。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两组延迟强化评分及心肌存活率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原因为心肌病患者的冬眠心肌具有一定的发病率,也是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基础,通过延迟强化评分有助于评估冬眠心肌,但是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测[5]。延迟增强技术的应用不但有助于准确评估患者预后,同时还能够应用于长期随访。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脏病患者来说,为了能够体现心脏的泵血功能,需要在舒张收缩功能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如果患者收缩功能存在衰弱情况,势必会对舒张功能造成影响。如果室壁应力不断提高、心肌的纤维化情况发生变化,会引发心内膜缺血情况,同时导致纵向应变下降,对心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一致性分析结果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相关参数评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主要指标包括心肌磁共振延迟强化评分、左心功能参数、心肌组织特征性追踪参数等。这也说明心肌磁共振延迟强化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在早期阶段发现患者的心肌阶段应变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心肌功能异常情况。另外相关研究显示心肌改变能够在早期阶段显示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发生异常,发现的时间早于左心室功能参数,而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患者心肌状态变化情况,为临床采取针对性的诊治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进而改善患者预后[6]。随着磁共振成像的不断完善,目前对于组织定性的指标,例如钆剂排除时间分辨的评估、参数成像的进展以及影像学标准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心脏磁共振的实用性。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样本数量较少,但是在检查阶段中可能出现心肌节段的错配,后续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对心肌病心功能具有较高的诊断介质,能够帮助临床医师了解患者左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的病变情况,能够提高临床对心功能的分析诊断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肌病磁共振一致性
商用车企业的3C零部件一致性管控新模式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商用车CCC认证一致性控制计划应用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基于同伦l0范数最小化重建的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