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2-03-29 22:38王倩琪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双减

王倩琪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各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笔者针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需要出发,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其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1年7月中共中央联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国家正在不断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着力解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 学习方面

小学生正处于接受系统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初始阶段,是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但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还在发展中等因素,往往在学习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难以跟上学习节奏,容易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产生厌学心理。调查显示,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说明有部分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在情感上对和学习有关的活动产生抵触心理。厌学不仅使学生的学业方面受到影响,负面的厌学情绪还会使学生处于低落焦虑的情绪之中,从而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2. 人际交往方面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同伴交往的需求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成长和社会性发展。但以自我为中心是当前小学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他们对外界、他人的认知多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较少换位思考和关心他人。因此小学生容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人际交往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使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3. 情绪方面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因此他们的情绪大多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联系。《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长达3小时,是全球均数的2倍。过多的作业和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小学生的情绪起伏比较大,具有不稳定和冲动的特点,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产生的不良情绪可能难以消化调节,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二)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 自身因素

小学生处在性格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形成时期。相对成人来说,小学生的心理更加敏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身体发育迅速,但因其知识水平和经验水平有限,容易出现自卑、敏感、焦虑和叛逆等心理问题。

2. 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处于单亲家庭、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不合理的教养方式的孩子,其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较高。家庭的不完整,容易让孩子缺乏爱与安全感;家庭关系紧张,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不安、自闭心理;过分宠溺孩子或者依赖用物质奖励孩子的教育方式,难以让孩子产生内驱力。

3. 学校以及社会环境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教师较少关注学生心理上的苦恼。学生难以向教师和家长诉说自己的心理困扰,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有部分小学生开始从网络视频和游戏上获得快乐和满足,借此逃避学习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而过度上网则会导致青少年儿童出现情绪障碍,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与学生共处时间增多,可能会增加家长的矛盾与冲突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出,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到全面的减轻,课后时间变多,对父母的陪伴需求变多。这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家长给予更高质量的陪伴,并提升自己与孩子相处的能力。然而对关系比较不和谐的家庭来讲,长时间亲子相处也有可能增加亲子冲突,导致亲子关系更加紧张。

(二)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在学习上可能出现懈怠的情况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被动性这一特点,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在学习上习惯被安排,需要在教师或家长的督促和陪伴下学习。

三、“双减”背景下心理赋能策略

(一)以政策为依据,在思想上心理赋能

教育部发布了“双减”执行方案,提出学校为学生免费提供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等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的要求。随着“双减”的执行,各地教育局也纷纷出台多项关于落实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的政策。根据《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各地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各小学要根据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文件内容,切实落实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为学生心理赋能

学校领导应该要重视和关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建立以班主任和专业心理教师为中心,其他科目教师为辅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由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培训,向学校的教职工普及心理知识,包括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处理等,切实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

(三)多维协作,家长、学校和社会社共同心理赋能

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排查,了解学生是否存在严重心理疾病、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困扰等情况,如若有此类情况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帮助其寻求家长、心理教师以及专业人员的有效支持。开设家长课堂,引导家长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习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和亲子沟通,营造温馨愉悦的家庭氛围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充分利用学校公众号、学校网页等媒介平台,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

“双减”政策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处在学龄初期的小学生,有助于塑造其良好的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分析小学生目前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徐长春,翟书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5).

[2]周朝惠.“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J].情感读本,2021(20).

[3]张嘉楠.“双减”政策下,心理素质建设刻不容缓[J].人人健康,2021(19).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