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旋转本质 巧构模型破题

2022-03-28 01:34沈岳夫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考试题

沈岳夫

[摘  要] 旋转问题是中考数学的重点题型,以其为基础命制的综合题一般会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此类问题具有图形复杂、形式多样、综合性强等特点. 因此,对此类问题进行剖析和方法总结就显得格外重要. 文章以两类旋转综合题为例展开探索,借助“旋转”本质,通过合理的构图,化无序为有序、化隐为显,与读者交流.

[关键词] 旋转问题;挖掘模型;中考试题

综观2020年各地的中考试卷,有两类旋转型的中考题引起笔者的注意,这些试题虽然以熟悉的几何图形为背景,但思维含量高、难度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广,成为整卷的拉分题. 那么如何化解,如何识别隐藏的模型,如何化陌生为熟悉等,笔者特以两类有代表性的中考试题为例,对其进行分类剖析,望能对教学有所启迪和帮助.

全等旋转藏等腰,等角定弦圆相助

例1 (2020年湖北十堰24题)如图1,已知△ABC≌△EBD,∠ACB=∠EDB=90°,点D在AB上,连接CD并延长交AE于点F.

(1)猜想:线段AF与EF的数量关系为______;

(2)探究:若将图1的△EBD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当∠CBE小于180°时,得到图2,连接CD并延长交AE于点F,则(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图1中,过点E作EG⊥CB,垂足为点G. 当∠ABC的大小发生变化,其他条件不变时,若∠EBG=∠BAE,BC=6,直接写出AB的长.

解析 (1)答案应为:AF=EF.

(2)AF=E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1. 辅“直”解法

思路1:如图3,分别过点A,E作AM⊥CF,EN⊥CF,垂足分别为M,N. 由旋转可知AC=DE,BC=BD,所以∠BCD=∠BDC,于是∠ACD=∠EDN. 接着证明△AMC≌△END,可得AM=EN,進而再证△AMF≌△ENF,所以AF=EF.

思路2:如图4,延长DF到G,并使FG=DC,连接GE.由旋转可知AC=DE,BC=BD,所以∠BCD=∠BDC,于是∠ACD=∠EDG. 接着证明△ACF≌△EDG,于是AF=EG,进而由∠DGE=∠CFA=∠EFG得到△GEF为等腰三角形,即可证明AF=GE=EF.

2. 辅“曲”解法

思路3:如图5,由旋转可知BC=BD,BA=BE,且∠CBD=∠ABE,可得∠BCD=∠BAE. 连接BF,则B,C,A,F“四点共圆”,由于∠ACB=90°,所以AB是直径. 进而可知∠AFB=90°,所以AF=EF.

(3)AB的长为12或6(-1). 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AC>BC,如图6,由旋转可知BA=BE,所以∠BEA=∠BAE=∠EBG. 于是可证四边形AEGC为矩形,进一步可证∠ABC=∠ABE=∠EBG=60°,所以AB=2BC=12.

当BC>AC,如图7,由旋转可知BA=BE,所以∠BEA=∠BAE=∠EBG. 于是可证△BAE∽△HBE,进一步可证∠AHC=∠ABC=∠EBD=36°,于是△HBE是黄金三角形,点A是黄金分割点,所以==,即=. 所以AB=6(-1).

解题反思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证明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如本题第(1)(2)两小题,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C=DE,∠ACD=∠EDF,所以以此为切口展开联想,比如图3是基于AC=DE,∠ACB=∠EDB=90°构造三角形全等,图4是基于AC=DE,∠ACD=∠EDF构造三角形全等,图5是基于∠BCD=∠BAE构造“辅助圆”等,其中图5的构造(辅“曲”解法)是另辟蹊径,简单明了,对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3)小题是以思维为经络,以运算为骨骼进行了一次有机的结合,需要学生领悟已搭建起的桥梁,借此问顺势而为,可通过分类构造出图6(矩形)、图7(黄金等腰三角形)的特殊图形,进而类比探求.

类题巩固 (2019年福建莆田24题)如图8,在Rt△ABC中,∠ABC=90°,AB=BC,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DE,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BD,设BD的延长线交CE于点F.

(1)如图9,当α=45°时,求证:CF=EF;

(2)在旋转过程中,

①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②连接CD,当△CD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tan的值.

解法提示 第2问中的第①小问比例1更特殊,是典型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旋转问题,应充分利用45°角的“特殊功能”,借助平行线、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圆等图形的诸多性质,添加不同的辅助线助力解题,因而可仿照例1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第②小问,可秉承相关思路和解法,抓住∠BFC=∠BAC=45°(用“辅曲解法”推知)的这一隐含信息,勾画出∠CDF=90°或∠FCD=90°的相关图形,进而分类探求出tan=或.

相似旋转伴中点,巧借中点来破解

例2 (2020年辽宁葫芦岛25题)在等腰△ADC和等腰△BEC中,∠ADC=∠BEC=90°,BC<CD,将△BEC绕点C逆时针旋转,连接AB,点O为线段AB的中点,连接DO,EO.

(1)如图10,当点B旋转到CD边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DO与EO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2)如图11,当点B旋转到AC边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BC=4,CD=2,在△BEC绕点C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当∠ACB=60°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D的长.

解析 (1)答案应为: DO⊥EO,DO=EO.

(2)由第(1)问的特殊性、直观性,要悟出解题的真谛,找准“中点”的生长点,如等腰三角形遇中点——三线合一;直角三角形遇中点——斜中线定理;中点遇中点——中位线定理;中线倍长法等,就此题而言,当我们看到图12时(P是AB的中点),你会怎么处理?

我们是不是不由自主地想要让它变成图13(构造DP=CP,使P为CD的中点)或图14(构造CD=BC,使C为BD的中点)?当解题的思路理清了,解答第(1)(2)两问的方法就明了了.

思路1:如图15,延长EO到点M,使OM=OE,连接AM,DM,DE,由题意可证△OAM≌△OBE,进一步可得∠MAD=90°=∠ECD,然后可证△DAM≌△DCE,于是∠MDE=90°,即可证明DO⊥EO,DO=EO成立.

思路2:如图16,延长EB交AD于点F,于是可证四边形CEFD为矩形,进而可证△OFD≌△OBE,即可证明DO⊥EO,DO=EO成立.

思路3:如图17,过点B作BF∥AD,与DO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接EF,DE,则△OAD≌△OBF,进而可证△EBF≌△ECD,即可证明DO⊥EO,DO=EO成立.

(3)OD的长为2或2. 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CB与CD在AC的同侧时,如图18,延长AD到点G,使DG=AD,连接BG,GC,则OD是△ABG的中位线.过点B作BF⊥CG,垂足为点F.由题意知∠BCF=30°,而GC=4,于是进一步可得BG=BC=4,所以OD=BG=2.

当CB与CD在AC的异侧时,如图19,延长AD到点G,使DG=AD,连接BG,GC,则OD是△ABG的中位线. 过点B作BF⊥CG,垂足為点F. 由题意知∠BCF=30°,而GC=4,于是进一步可得BG=4,所以OD=BG=2.

解题反思 此题立足于中点的畅想进行施策构图,如图15基于构造中心对称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图16基于斜中线定理的角度思考问题,图17基于∠DAO=∠OBF=45°,进而构造“手拉手”三角形全等来解决问题,因而善于捕捉信息、抽象和归类建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3)小题峰回路转,难度增大,需要将解题过程中得到的方法、策略和思想进行内化,这就需要考生有较强的转化能力、良好的构图意识.由此可见,通过辅助线的添加激活已知条件,揭示问题本质,体会到数的精准、形的灵动,解法多样,精彩纷呈.真所谓“脑中有中点,心中有模型”,解法自然来.

类题巩固 (2019年辽宁·沈阳卷)思维启迪:

(1)如图20,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亮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聪明的小亮想出一个办法: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B点的点C,连接BC,取BC的中点P(点P可以直接到达A点),利用工具过点C作CD∥AB交AP的延长线于点D,此时测得CD=200米,那么A,B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米.

思维探索:

(2)在△ABC和△ADE中,AC=BC,AE=DE,且AE<AC,∠ACB=∠AED=90°,将△ADE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把点E在AC边上时△ADE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此时点B和点D位于AC的两侧),设旋转角为α,连接BD,点P是线段BD的中点,连接PC,PE.

①如图21,当△ADE在起始位置时,猜想:PC与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

②如图22,当α=90°时,点D落在AB边上,请判断PC与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③当α=150°时,若BC=3,DE=1,请直接写出PC2的值.

解法提示 对于第(2)小题的①②问可分别构造出图23、图24,具体过程留给读者思考.

③如图25,作BF∥DE,交EP延长线于点F,连接CE,CF,过E点作EH⊥AC,交CA的延长线于点H.由②可得△FBP≌△EDP,而在五边形ACBDE中,易求得∠CBP+∠PDE=210°,进而求得∠CBF=150°=∠CAE,于是证得△F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Rt△AHE中,∠EAH=30°,AE=DE=1,则HE=,AH=,于是CH=3+,则EC2=CH2+HE2=10+3,所以PC2=EC2=. 由此看出,这种“补形”策略,是通过对题目的深入分析,或联想,或转化,挖掘知识模块蕴含的思想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喷薄”. 让人不禁感叹,几何构造之神奇,探索无止境.

综上,通过对上述旋转型中考试题的研究,笔者得到了一些启发:当遇到一个难题,我们应该努力从已知条件中寻找通往未知的桥梁(辅助线、方法技巧),针对问题进行巧妙而准确的构图. 通过构图可以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途径,搭建培养创新思维的绚丽舞台,认清各条件之间的联结纽带,呈现简明、形象的解题过程. 因此,在几何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总结与归纳典型问题的分析思路、解题方法及模型建构,帮助学生整理并形成相应的解题策略;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开展解后反思,使学生在解题中做到“思”之有形,“做”之有图,“解”之有道,不断提炼、积累解题方法,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内化吸收,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中考试题
一道中考试题引发的思考
中考比较阅读题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从中考试题看课题学习的价值
初中历史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方式分析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小说阅读题解题指津与典型错例指正
四举并重回归语文
浅谈中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