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

2022-03-28 11:09薛莹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

薛莹莹

摘要:当前,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欠缺实效性,存在“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的问题,亟须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此背景下,项目化教学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一大潮流,其有效性得到了普遍验证。实践证明,在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微项目教学法”,更切合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实际,有着有效利用课时、提高教学效果、体现工学结合等优点,其具体实施路径包括微项目设计、微项目教学和微项目考核。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它对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微项目教学法;心理健康课程;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9-0023-03

一、微项目教学法的涵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学校要优化教学方式,开展“项目化教学”。目前,项目化教学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一大潮流,其有效性得到了普遍验证。项目化教学指的是,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来源于现实世界的基本问题所涉及的项目,并制作作品且展示给他人[1]。项目主题的设计源自真实情境,项目的内容经由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由此得以建构学科基础知识,并锻炼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2]。

根据这一定义,项目化教学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有充足的课时才能够完成这样一个“较长时期的开放性探究”。因此,探寻更加高效的“项目化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基于中职学校课堂设置中两节连堂的特点,本研究提出“微项目教学法”,指的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两个学时左右)完成项目化教学的方法。

二、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中开展微项目教学的意义

1.有效利用课时。在以往的项目化教学实践中,学生实践的“项目”往往需要十几个甚至二十个学时以上才能完成。然而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心理健康课程在三年的学习中只有短短36个学时,即使是用上课下的学时,面临繁重学考压力的中职生也很难将更多精力放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因而,探索微项目教学法有其积极意义,能够克服一般的项目化教学在学时上的局限性。

2.提高教学效果。微项目教学设计的一大特点是“学生扮演专家的角色”,这一特点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理念“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不谋而合。在项目活动中,学生借鉴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或者同伴的经验,来解决当下的问题[3]。这样的“经验”,学生更愿意再次采用,也更容易再次采用,这就解决了传统心理课堂上“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的问题。同时,中职学生普遍自我效能感较低,扮演“专家角色”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应对生活中面临的心理困扰。

3.体现工学结合的模式。微项目教学的项目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和未来工作中的真实情境,是其可能遇到的真实的心理困扰,因此,完成项目就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锻炼了同伴交往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项目必须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能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理解和谐相处和团队合作对于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

三、微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实施路径

(一)項目前期:微项目设计

在课前,教师需要进行微项目设计,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微项目主题

教师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日常心理咨询、班主任反馈、心理委员收集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最新心理动态,确定微项目主题,如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困扰等。

2.确定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例如,对“自我认识”这一主题,我们制定的学习目标为:(1)知识目标: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扬长避短;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2)能力目标:学会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积极肯定自己、悦纳自己,激发潜能,发挥特长。(3)情感目标:积极地悦纳自我,消除不必要的“缺陷烦恼”,确信自己可以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3.设计框架问题

教师通过框架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充当问题解决的专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握项目研究的方向与深度。框架问题包含内容问题(事实性知识和基础性技能的问题)、驱动问题(与项目主题相关的开放性的问题)和核心问题(指向学科核心思想和关键的问题)。

4.制定评价计划

教师经由检查表、问卷、观察、思维导图、讨论等方法,采集学生项目活动的过程性数据,进行评价。

5.设计学习活动

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策划活动,对学习成果的实用性提出具体要求,并规定最终的展现形式。

(二)项目中期:微项目教学

1.准备:组织心理测评

在项目开始实施之前,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状态,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同时,依据评估结果组建学习小组。例如,在“认识自我”主题下,教师对学生进行性格测试,而后将同一性格类型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小组,使他们在彼此的观察与互动中了解自身性格类型的特征,找到归属感。再如,在“压力”主题下,教师对学生进行压力应对类型的测试,而后将不同应对类型(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小组,帮助学生在分享应对方式的过程中,感悟不同应对类型的优劣。

2.教师:多种形式展示项目任务

教师可以采用视频、角色扮演、微课、心理剧等形式引出项目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设计“挫折”主题项目时,考虑到这一主题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学生会产生阻抗心理,教师决定从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多重人格”入手。上课伊始,教师用电视剧《刑侦日记》男主角三个人格转换的片段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多重人格?为什么会出现多重人格?(内容问题)(2)当你面临挫折的时候,你希望自己分裂出一个强大的人格来帮助自己吗,为什么?(驱动问题)(3)如何在挫折中成长?(核心问题)

再如,在设计“情绪”主题项目时,可以从当时的热点新闻“韩国影星崔雪莉自杀事件”入手,请学生以采访的形式展现崔雪莉的生平以及她是如何一步步陷入抑郁深渊的,并在采访结束时提出框架问题:(1)抑郁症是什么?(内容问题)

(2)当你情绪不佳的时候,会采用和崔雪莉一样的方式吗?你会如何帮助自己?(驱动问题)(3)如何做情绪的主人?(核心问题)

3.学生:小组合作开展项目活动

(1)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项目学习规划并进行分工。

(2)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项目任务,如用手机收集资料等。

(3)制作并展示项目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灵活地规定作品呈现形式。例如,对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结合项目主题制作心理科普视频;对于导游专业的学生,让他们结合项目主题进行心理知识的宣讲;对于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的学生,让他们结合项目主题绘制心理漫画等。

(三)项目后期:微项目考核

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我们不能依据学生对心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分数化的考核,而更应看重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促进生活品质的提升。我们可以从项目的完成过程和完成结果来进行考量,评价的主体也应多元化,不仅是教师一个人评价,学生自己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还有小组成员的互相评价等。

三、结语

微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项目主题的选定应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能力水平,教师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须做好监控与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薛红霞,吴素荣,肖增英. 拓展“真实”定义 让项目学习成为教学常态[J].中小学管理,2020(8):7-9.

[2]张鹏超,叶星.引入项目教学 建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J].高职教育在线,2013(12):53-56.

[3]张世泽,刘同先,丁升选,等.浅议项目教学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50):168-169.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
利用网店实施中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新策略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慕课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