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通过规划、设计、实施一系列任务,将学生素养转化为持续性的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项目式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在团体互动中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研究成果,獲取社会技能。结合项目案例“韧性:在逆境中成长”小学中年级《秘密花园》阅读活动项目,具体阐述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如何与各学科教师共同设计和开展项目活动,逐步实现全人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心理健康课程;小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9-0020-03
一、项目背景
心理健康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核心的工作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1]。它以学生个人发展为基本起点,以体验式活动为媒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而让学生获得社会发展新技能。目前,国内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学校生态、人文环境缺乏关联,主题较为单一,只停留在学生个体层面,缺乏推广到全校的实践项目。那么,如何将心理健康的知识技能有机渗透到课内课外,并形成系统、整体的框架呢?基于此,我们开展了项目式学习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活动。
二、项目式学习的定义
关于项目式学习,研究者们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2018)指出,项目式学习是教师带领学生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通过规划、设计、实施一系列任务,将学生素养转化为持续性的学习实践活动[2]。乔治等认为,项目式学习是学生研究现实问题,从中获取技能的一种动态教学方法[3]。柯清超、吕晓红[4]认为,项目式学习是在基础学科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综合运用多维度学科知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一种综合性教育活动。
基于此,本文把项目式学习界定为一种未来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在合作与团体互动中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研究成果,获取社会技能。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联结,让生活与未来接轨。
三、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实例
完整的项目式学习设计包括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和公开成果五大设计要素。现以面向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展的“韧性:在逆境中成长”项目式学习为例,阐述课程设计的过程。
(一)从学生主体出发,寻找核心知识
本次项目式学习源自四年级语文学科共读名著《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一书。《秘密花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性情古怪孤僻的小女孩玛丽·伦罗克斯父母双亡后,生活在姨父家神秘阴沉的大房子里,一次神奇的经历,使玛丽闯入久已禁闭且荒芜的花园。玛丽、农家小子狄肯和常年被关在阴暗房间里的病态少爷柯林,找到了开启快乐的钥匙,和花园经历了一次诗意的复活。故事诉我们,一味逃避现实、否认自己只会带来痛苦,而正视现实、努力生活,才会带来快乐。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玛丽出生在富裕的家庭,可能就不会对秘密花园产生这么强烈的共鸣,她的经历让她看到,花园就像曾经被遗忘的自己,从而激发了她探索的动力,成就了自己和花园。我们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既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遭遇逆境,不如把逆境当作成长的契机,学会应对困难,处理情绪,了解生活,关爱他人。
(二)符合学生学情,形成驱动性问题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尝试,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部分学生因缺乏一定的情绪管理、问题解决能力,无法自我排解。基于此,确定本课程的驱动性问题:玛丽在大自然的魔法中治愈自己,我们也有各自自我治愈的方法,那么,你是如何走出人生的困境治愈自己的呢?
基于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抛出三大阶段性任务问题:
任务一——寻找改变:在成长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烦恼?
任务二——掌握技能:面对挫折,你是如何治愈自己的?当时用了哪些方法走出困境?
任务三——拥抱改变:我们该如何走出困境、治愈自己?
(三)规划课程实践,明确终极学习成果
本次项目涉及语文、心理、美术、科学、信息技术五大学科,以“韧性:在逆境中成长”为主题,将故事分为故事主人公和学生自身两大主线,通过课程把两大主线联结起来,制定具体项目实施规划。(见表1)
四、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心理健康课程实践
发展心理学家发现,有的长期身处逆境、遭遇挫折的儿童并没有被打倒,甚至发展成为“心理适应良好的儿童”。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积极心态尤为重要。下面将详细阐述本项目是如何开展活动并最终达到教学目的的。
课程中第一个任务的关键词是“寻找改变”,引导学生反思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烦恼。在共读《秘密花园》的基础上,学生在课程“我的成长S图”中,梳理自己的成长经历,寻找成长中的重要节点,表达成长过程中各种事件带来的感受。教师在课上运用叙事疗法的相关技术,引导学生在白纸上梳理出七个重要的生命事件,思考对这些事件的看法。
在“面对压力的感受”课程中,教师通过压力气球的游戏活动把挫折带来的压力具象化,使学生发现有压力的气球才能飞得更高,但是压力过大会发生爆炸,从而让学生明白:适当的压力是动力,我们应学会控制压力。接着,让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压力火山”,并用颜色和线段来描绘压力。
课程中第二个任务的关键词是“掌握技能”,引导学生思考以往面对挫折的时候是如何治愈自己的,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在本任务阶段,共设计了“对压力的积极认知”“叶,我的优势”“情绪选择轮”“我的秘密小册”四大活动,帮助学生从积极认知、自我优势、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四大方面来应对自己的压力问题。例如,在压力的积极认知中,教师带领学生书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预见自己成功应对挫折以后的样子,增强自信心。
在“叶,我的优势”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叶子,来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有的学生说:“我选择这片叶子的原因是,它身边的叶子都是绿色的,只有它是黄色的,它跟身边的叶子都不一样,它很孤独。”有的学生说:“我在摘叶子的过程中感到有点难过,因为它的生命只有一次,它跟我们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秘密小册”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自制小册任务,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课程最后一个任务的关键词是“拥抱改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走出困境治愈自己。师生回归到名著《秘密花园》本身,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各自的“空中花园”,装扮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书写自己的成长历程。
五、项目式学习带给课程的机遇与挑战
跨学科的教与学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以整合的方式在各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理解。正因如此,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比学科项目式学习对教师的挑战更大。这种挑战不仅来自学科观念的差异,还涉及各学科关系和资源的协调。在传统学校里,心理教师总是单打独斗,心理健康课程形式单一,内容松散。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打破了单一学科的限制,充分利用各学科的优势和资源,对各个学科的关键概念和知识进行整理,找到学科之间的有机关联,让学生探索的问题和概念得以深入和延长,从而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姚本先,何元庆.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途径解读[J]. 基础教育参考,2013(5):19-22.
[2]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马英超.中文沉浸式项目在美国的发展和现状[J].中外交流,2019(8):47.
[4]柯清超,吕晓红.信息时代的项目式学习:课堂教学的重构与超越[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3):7-9.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