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宏
【摘 要】跨学科教学是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新思路,跨学科课程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跨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其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是否也得到了发展,也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以S教师为个例,从知识维度、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对跨学科课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跨学科课程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跨学科 教师 专业发展
一、跨学科课程实施的背景
乐群实验小学基于“生态教育,和乐人生”的办学理念,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拥有雅气质、善学习、富创意、悦合作、勇担当、会健身、乐生活的“七品”学生,真正地“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走向世界的乐群少年不忘初心、整装待发,时刻为自己的人生舞台创造着奇迹。学校以学生培养目标和“七品”素养为出发点,将各项课程整合,重新调整和设计,涵盖品德、人文、智能、身心、审美五大领域,在五大领域之下建立国家学科课程、个性超市课程、主题综合课程和项目研究课程四大课程层次。
五年来,学校进行了六个大主题和四十二个小主题的主题式跨学科课程的探讨,开展了九次主题式跨学科研讨会,目前处于辐射推广阶段。笔者主持的课题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2020年成立了基于协同学习的小学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共同体。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笔者参考国内外的教师专业标准以及国家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与情感三个维度的调查框架,将其作为分析跨学科课程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分析的标准。结合跨学科整合课程的特征,笔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从四个维度中的部分内容做出了修改和完善,并将其简化为三个维度,使其更符合跨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析标准。(见表1)
在跨学科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教师专业能力进行前后对比分析,所以以下通过乐群实验小学青年科学教师S的案例,对实施跨学科课程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见表2)
三、从知识维度分析跨学科课程中教师专业发展
(一)把握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整合跨学科知识
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教师的知识结构有直接关系,教师本学科知识丰富与否对学科教学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本学科的知识有着系统的、全面的把握,还要横向把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增强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互通性。笔者以“建桥之约”跨学科学习课程为例,分析S教师在参与跨学科整合中需要横向把握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见表3)
“建桥之约”跨学科课程的驱动型问题是如何在乐群实验小学和盐田实验学校之间修建一座“友谊”之桥,整个课程的设计围绕驱动性问题展开。从知识层面来看,课程中所涉及科学学科知识是形状与结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解决建桥的问题,还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对于科学教师S而言,他要将形状与结构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则要横向掌握桥梁设计图的绘制、Flash动画设计的知识。从教学过程来看,S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并不是按顺序依次上课,而是在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时及时出现,引导课堂教学。所以,不断磨合与衔接也促进了S教师对其他学科知识横向掌握。
(二)灵活处理上课情境,内化教学实践性知识
相比于单科教学,跨学科教学更具灵活性的特点,一是因为驱动型问题本身具有灵活性的特征,问题情景的真实性使得跨学科教师必须运用相应的实践性知识对课堂教学做出反应;二是因为跨学科教学过程具有灵活性的特征,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学习自然发生,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较传统课堂更复杂、更灵活的情况。因此,跨学科课堂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运用与内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下面通过一则教学实录来分析S教师在跨学科课程中对教学实践知识的运用与内化。
师:同学们,我们在设计桥梁时,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啊?
生1: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牢固。
师:对了,建造桥梁最重要的是让行人和车辆安全通过,所以牢固是最重要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让桥梁变得牢固呢?
生2:可以用最坚固的材料。
生3:可以用很多的材料,把桥梁撑起来。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啊!我们多用材料就可以把桥梁变得更加牢固啦!同学们你们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做个实验吧!老师这里有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它们的材质都一样,现在我们把它们固定住,然后一块一块往上面放砖块,看哪个形状能承受住更多的砖块。
……
师:实验结果是四边形在放了四块砖块时被压断了,而三角形承受了五块砖。同学们,四条边的四边形是不是比三条边的三角形耗费的材料更多呢?
生:是的。
师:那么你还认为材料用得越多越牢固吗?
生:不是的。三角形耗费材料少,但是比四边形更加牢固。
……
师:大家设计的桥梁已经很牢固了,同学们回顾一下语文老师刚刚提到的赵州桥、卢沟桥等都很美,我们应该怎样让自己的桥梁更加美观呢?
生:美术老师,美术老师肯定知道!
师:那我们就在美术老师的引导下,让桥梁变得更加美观吧。
从以上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分析出S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实践性知识的运用与内化:
1.S教师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语言讲解和做实验的策略,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比四边形更加牢固。
2.S教师始终关注跨学科课程目标,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与行为,将解决驱动性問题贯穿教学始终。
3.S教师通过行动获取教学实践知识,并且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讲出用更多的材料可以使桥梁更加坚固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反驳,而是调整自己的行为,并以此为契机,通过做实验的策略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三)优化学科教学,合理运用教学法知识
教师在跨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各种教学法。而教师合理利用教学法知识,并且运用于实践中,能够使教学过程更流畅,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引导性,同时也能够对跨学科课程的教学起到提高效率、降低难度的作用,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知识实践和知识拓展。
在跨学科课程中,S教师不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在“劳动打造美好空间——以空中成长园为例”课例中,S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种植时,既要用到访谈法,如访问学生想种植哪些植物以及为什么想种植该植物等;也用到了讲授法,如讲解一些学生想种植的植物搭配法以及种植植物的注意事项等;还运用到演示法,如播放一些园林景观视频,带领学生做分析。最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完成植物搭配种植。
四、从技能与能力的维度分析跨学科课程中教师专业发展
乐群实验小学的跨学科课程整合开发呈现出多元、综合的特点。所谓“多元”,即学科整合多元、课程内容多元、整合活动形式多元。“多元”的课程开发可以提升每位教师的综合能力。每学期初,由校长牵头,项目负责人召开年级跨学科课程整合启动会议,各年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各年级教师数次线上、线下会议探讨各学科教材,寻找共同的教学内容探究主题,分析驱动性问题,制定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活动方案、课时安排、课程评价体系,以及谈论案例的前瞻性。跨学科整合课程教学,对教师具有极大的挑战,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头脑风暴式思考,需要教师统整教材内容,需要教师参与到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教师反思教与学。
(一)系统的项目负责制,提高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
乐群实验小学在探索跨学科整合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采用项目负责制,通过构建多种形式的教师协作共同培养项目负责人。作为年级项目负责人的S教师,他在跨学科课程实施过程应该承担的任务:
从上图可以看出,乐群实验小学跨学科课程在项目负责人的统筹下,将各学科项目内容联系在一起,组建任务清晰、学科分明、相互联合的教师协作团队。在此过程中,年级项目负责人的作用十分重要,在组织年级教师寻找教学内容、制定主题、确定流程、汇报总结各个方面,作为年级项目负责人的S教师在每个环节上都要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除了年级项目负责人外,乐群实验小学还设立了一整套项目负责人机制,S教师还需要加强与项目总负责人、学科项目负责人的协作。这一套以校长为引领,自上而下贯穿跨学科项目的项目负责制加强了教师团队的协作能力。
(二)全方位的参与模式,提升教师的创造能力
乐群实验小学跨学科课程是一种创新的课程模式。从课程理念上来看,它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观,课程主体是儿童,儿童可以参与到课程构建当中;从课程特征上来看,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主题整合,围绕主题将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整合;从实施路径上来看,乐群实验小学探索出一条具有创新型的路径,即:基于儿童的经验—链接活动学科—关联其他学科—确定课程内容—开展合作探究—获得积极经验—掌握生活技能。
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课程改革最终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传统的课程观念将教师看作课程的执行者,教师的任务是按照教参资料去教。乐群实验小学在实施跨学科课程的过程中,学校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的构建当中,通过驱动性问题联结学科知识。年级教师团队是课程构建的中坚力量,在学科教师不断磨合当中,许多创造性的想法应运而生,教师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升,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
(三)完善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的评价反思能力
整合评价是对课程实施效果和学生学习成就的考查,活动结束后,各年级教师针对“KWL”表格进行讨论与反思:学生收获了哪些知识与能力?教师又收获了什么?教师教学能力的反思评价以及对案例的分析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所有的评价方式都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改进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有了反馈才有进步的可能性,也才能对活动过程进行科学和客观的总结。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使得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反思得较多,但是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路径,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的内化能力等方面反思得较少。跨学科课程完善的课程体系,让每位教师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当中,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评价与反思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喂鸟器”项目中,S教师对驱动型问题以及项目模式、项目内容的设置都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从反思内容来看,S教师对教学实践前、教学实践过程中和教学实践过程后都进行了反思。
简而言之,对于分科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教师,其改变是艰辛的,需要大量的课堂追踪与评价,但教师一旦获得“跨学科”教师身份,项目的学习就不仅发生在学生身上,也发生在教师身上,教师在项目过程中持续产生不断学习的主动性,其专业能力和水平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
五、从态度与情感维度分析跨学科课程中教师专业发展
(一)增强本学科的认同感,提高学科自信心
跨学科课程是基于不同学科间的有效整合去解决共同的驱动性问题,对于本学科知识如何在解决问题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如何发挥学科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学科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与其他学科知识碰撞的过程中,教师会增强对本学科知识的自信感,而自信感越强,则越能挖掘学科价值。在与其他学科的碰撞中,S教师深入挖掘科学学科的价值,在教学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深植跨学科意识,促进多融合价值观的形成
跨学科课程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共同解决一个驱动性问题,在了解本学科知识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科在知识层面的衔接,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增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学科认同感。S教师在跨学科课程中,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起合作探究,解决学生提出的驱动型问题。在持续碰撞的过程中,S教师对其他学科的认同感逐渐增强。在“建桥之约”项目中,美术学科在桥梁美化過程中发挥的作用,语文学科在撰写桥梁说明书时发挥的作用,都直接指向驱动型问题。科学学科的S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深入挖掘与科学学科有内在联系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了多融合价值观的形成。
六、结语
(一)总结分析
本文以S教师为个例,从知识维度、技能与能力以及态度和情感三个维度对跨学科课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知识维度来看,S教师在整合跨学科知识、内化实践性知识以及运用教学法知识方面都体现了跨学科课程在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方面发挥的作用;从技能与能力的维度来看,跨学科课程教师的团队协作、创造、反思与评价的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从态度和情感维度来看,在跨学科课程中,教师增强了对本学科的认同感,提高学科自信心,同时深植了跨学科意识,促进了多融合价值观的形成。
(二)研究不足
1.本文是对乐群实验小学青年教师S的个案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如何在跨学科课程中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如何掌握到每位教师在跨学科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发展程度,依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由于跨学科课程的特殊性,有些维度的分析是跨学科内涵和特点决定的,“再炒一遍剩饭”未免多此一举。
3.本文是在跨学科课程实施后的案例分析,但是教师在课程实施前后,其专业发展程度与阶段是否有所提升,则缺乏前测与后测的纵向对比。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协同学习的小学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课题批准号:DHA19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