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丽
摘要:要想培养好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需要大量的积累与写作实践,非一朝一日之功。尤其是在语文作文的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好文章的布局,把握住每一个细节。这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写作的具体情况进行不断的修改,一篇好的文章都是需要不断进行修改的,只有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涌现出新意,并且不断完善,才能够使一篇文章趋近完美。
关键词:专一作文法 语文作文 实践
教学以来,作文写作是检验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直接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历来备受各校的高度重视。下面我们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修改能力的途径。
首先选择一部分饱受写作困扰的学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用不同形式的文体来进行写作训练,同时,教师对其进行长期的有效跟踪,通过“初稿—修改—重写—修改—定稿”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诸多写作技巧方法,并能较好地自如应对各种文体的写作。
一、确定作文材料(让学生自主写作)
在写作之前,教师应组织学生自主审题。通过对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掌握文章的主体结构,明确接下来自己所要创作文章的主旨,保证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完整的思路,而不是东拼西凑、胡编乱造[1]。
二、教师挑选写作个体(由教师自主选择)
由于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同,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一部分写作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选取面批面改或其他相对灵活的方式进行批阅,并切实指出该写作个体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三、学生了解文章不足(自主修改)
在学生第一次上交作文之后,教师要对其写作思路进行批阅,并指出其中的问题,随后返回学生手中。要求学生根据老师对自己文章的修改建议,学生自主抽取时间对文章进行修改,并及时交给老师[2]。
四、再次修改文章(教师选取方式)
学生交给老师文章后,教师再对其进行修改,并及时提出新的建议,让他重新进行修改。
五、学生正视依然存在的问题(自主修改)
学生在意识到文章依然存在问题时,自主抽取时间再对文章进行新一轮的修改,并及时交给老师。
六、成品完成(学生掌握方法)
在循序渐进地实施方案的同时,我们对每个学生都设立了相应的实践个案,适时記录学生的写作反馈。并积极听取大家在辅导学生写作中的得失,为继续探索作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的阅读课,指导学生对不同领域的书籍分别进行泛读或精读,力求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及时书写读书笔记,并有意识地将写作和生活联系起来,以便他们在作文中能更多地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辨和表达。
实践证明,我们进行的这些通过“初稿—修改—重写—修改—定稿”的方式作文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在《教育周报》、《少年素质报》、《中学生学习报》上发表的文章累计达20余篇,深受广大师生好评;而学生在各种考试中,亦因作文写的精彩而获高分。
在取得收获的同时,也有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因缺乏必要的耐心,对自身作文能力的提高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故存在消极倾向或敷衍态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初稿—修改—重写—修改—定稿”的这一方式的有效开展。另外,平常的教学任务相对繁重,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探讨的次数不够多,不能很好地形成有效交流,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扬长补短,力求改进。
写作修改能力的途径很多。语文作文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所需要的是大量的积累和反复的修改,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反省自身的写作技巧,总结问题并且对文章进行完善,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教学环节。语文作文写作的修改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有着重大意义,在提高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在以后的语文作文教学路程上,砥砺前行,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校的学生写作出更多的精彩作品。
参考文献:
[1]翁小平.意识,提升写作能力的无形推手:浅谈语文作文教学中几种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下旬),2019(11):180.
[2]吉克妹妹.加强初中语文作文指导,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3):104.
[3]何晓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未来英才,2020(9):61.